如何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bdqnwqk2023-11-25问题1

如何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专业素养是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我认为教师应具备三方面专业素养: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敬业精神就是我们的职业道德,是干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没有敬业精神是不太可能干好工作的,没有敬业精神就没有理想追求,没有精神动力。

专业知识是教师从事学科教学应该具备的知识,是干好教育工作的基础。作为一个教师他应该具备本学科的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以及经常涉及到的其它学科知识。

专业能力是教师成功组织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我们需要熟练掌握现代教学设备的操作,需要正确的理解课标,需要恰当的分析处理教材,需要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合理组织学生学习、运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手段…,这些都是我们应具备的专业能力。

对于我们大多数的教师来说,无论是县城教师还是乡村教师有许多令人感动的事迹,敬业精神令人钦佩,而其本学科的知识、专业能力也是说的过去的,但是若要问什么是教育心理学、在教学工作中如何运用教育心理学、学生的心智发展规律怎样,有几人能回答上来?为什么非师范院校要学习教育心理学才能任教?严格来说不懂教育心理学就不是合格的老师。所以提升我县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研究一下教育心理学很有必要。

前几天我们学校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天早上,一位一年级学生家长找到学校,说孩子哭哭啼啼就是不愿来上学,问其原因,孩子说总学不会,完不成作业,别的同学总是取笑他。孩子的老师反映说这孩子他也没办法,已经花了很大力气,就是学不会,好像比别的孩子笨。

类似的情况别的班级不同程度的存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学生认知有早有晚;教师要善于确定学生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才能使他的智力得到发展;教师对学生成绩的看法决定着能否保护和培养学生的自尊感。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这位老师没有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不知道孩子的心智发展规律,没有认识到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

鉴于这种情况,要提高教师的教育心理学水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认真阅读相关书籍。比如说《给教师的建议》就很好,书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深入浅出,读了它就“等于读了一本教育学与心理学合编”。

其次,认真写读书笔记。通过写读书笔记借鉴前人的宝贵经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积累自己的点滴启示。

第三,理论结合实践。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从而提高教育心理学水平。

第四,同事之间随时交流,学校定时交流研讨。通过交流共享经验,共同提高。

第五,认真记录教育心理学相关案例。

如何提高教师学科素养提升与综合素质

作为一名成功的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两个方面。1.扎实的教师专业知识 . 教师专业知识包括普通文化知识,所教学科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 教师的认知结构应该基本包括:学科专业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普通教育学知识、学科教育知识。学科教育知识,包括教师的实践知识和教师的专业知识。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提倡科学探究的教学方法,对教师应该具有的实践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教师教育,不断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知识的养成。教师应多读书,广读书.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师读什么书,多长时间读一本书,都应该好好规划规划.读书后应好好记录感受并试着点评. 教师应将这三种知识相互沟通与融合,形成具有个性特点的专业知识结构。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对象的特征对学科知识作出符合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原则的整合,以便教学对象能够很好地接受和理解。因此,可以说教师的教育学知识对学科知识的传授起到理论性支撑作用,普通文化知识使教师具有了一定的人文素养. 2.熟练的专业技能. 优秀教师必须具备从事教学工作的娴熟的专业技巧与较强的专业能力。一般将教学技能分为五个方面:①教学设计技能;②应用教学媒体技能;③课堂教学技能;④组织指导学科课外活动的技能;⑤教学研究技能。但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看,通常把专业技能分为:①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能力;②问题解决与个案研究能力;③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④批判性反思与不断学习的能力。那么,如何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呢?①提升教师的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的能力.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能力是一个优秀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在现代社会中,教师的工作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广泛的社会联系。一个教师经常要与他人建立某种关系,也经常要与他人做各种形式的沟通。人际关系的能力与一个人的沟通表达能力有密切关系,一个教师的绝大多数时间都耗费在沟通与表达上。因此,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能力有助于教师解决日常许多的教学问题、辅导问题、特殊儿童教育问题,并能协助改善学校里的教学环境。另外,沟通表达能力也影响一个教师的协调合作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就组织领导能力而言,教师基本上必须能领导一个班级的教学活动或各种班级活动。就组织协调能力而言,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承担者,不仅要在课堂内教好书,而且要有走出课堂和校园的能力,学会主动在学校、社会、家庭之间穿针引线,起纽带和桥梁作用,组织协调各种教育资源为学校教育服务,以形成对学生教育的合力. ②提升教育的问题解决与个案研究能力.问题解决与个案研究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心智能力。它涉及了认知领域的所有层次 ( 即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定等)。教师工作属于一种高度复杂与变化的工作,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一般来说是以多变与多样为主。一个教师在面临各种问题时,不能总是依赖他人,而必须知道如何设法解决、如何进行个案研究,必要时知道如何寻找适当的协助与资源来解决问题。因此,问题解决与个案研究能力必须结合实际问题情境,从职前师资培育阶段到在职阶段持续不断地培养,使之达到愈来愈纯熟的水准。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意义,乃是帮助教师发展出丰富的理解以及高品质的问题解决策略或行动方案。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促进教师发展出“行中思”的技能。③提升教师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思考能力。当一个人在面临新的情况或新的问题时,如果既有的知识无法解决,他必须运用既有的知识,并进行重组和加工,找出可以产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这种改变知识的历程就是一种创造性思考的历程。人类今日的文明成就,简单地说,就是创新思维的产物。目前,创新思维能力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经常面临多变的问题情境,而教育工作本来就具有许多的弹性与创造的空间。教师工作并非是例行的工作,因此,教师必须经常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做到能因时、因地制宜,灵活变通教学方法,创造独特的解决方案或教学策略。教师在面临各种颇具挑战性的问题时,也必须能展现出高度的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变通能力。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观点来看,我们应积极协助教师不断提升其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能力。 ④提升教师的批判性反思与不断学习的能力. 反思或思考行为只有在自我意识的条件下才会产生,它使个体有机体能够有目的地控制和组织它的行动,即有关其社会环境和物理环境的行动,有关它涉身其内并对之作出反应的各种社会情境和物理情境的行动。对自我的组织其实就是个体有机体对它所能采取的一系列态度的组织。这些态度是它对其所处社会环境的态度,而从那个环境的观点看也是对它自己的态度,或者说是构成那一环境的社会经验与行为过程中的一种起作用的因素,从社会行为主义的观点出发来论述这样一种反思智能是很必要的。人在不同情况下,必须不断地对各种教育观念、言论主张、资料、事物或人进行价值判断,并进行优劣的抉择或提出改进的意见,这就是批判性反思。它涉及分析、综合、评定等高层次的认知活动。优秀教师必须具备高品质的批判反思能力,因为教师经常必须对自己或他人的教育行动进行批判性思考。如,教师经常要选择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就、行为表现、言论、作业等。批判性并不是指简单地“否认”过去,而是科学地、一分为二地批判过去。不断学习则是批判性反思的直接要求,也是现代社会教师发展的基本理念。教师不断地学习,有助于对其批判性反思的结果进行处理与解决,也可以增强教师批判反思的能力,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实现。批判性反思与不断学习,是以教师个人为主的,但它并不排除教师间的交流、合作与研讨。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教师可以发现自己的批判性反思的真实效果,也可以更明确自己应该不断学习的方向,有助于教师批判性反思与不断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具备一定的反思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人们认为,“反省自己视为当然的前提,愈给反省自己的前提,愈容易有创造性”,也愈有发现自己偏见和自我了解的能力。自我反省是自我改造、自我表现发展变化、自我完善的主要途径。上述这些能力都是教师在平日工作中必须经常用到的内在思考程序和认知策略。这些能力通常都不是通过短时间的正式课程所能培养出来的,是需要通过非正式课程与活动来培养,以及在实务情境中长时期的磨炼,才能逐渐形成和提升。为此,在今后的教师在职教育中,特别是在新课程师资培训中应考虑加强这些方面的训练,以提升我国教师的专业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