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写过哪些著名散文?
一、季羡林写过哪些著名散文?
季先生的散文数量很多,《牛棚杂忆》是其中精品。散文集有:《赋得永久的悔》.主编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主要译著有《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印度简史》、《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印度古代语言论集》、《关于大乘上座部的问题》、《罗摩衍那初探》、《天竺心影》、《朗润集》、《季羡林散文集》等,翻译了:《沙恭达罗》、《优哩婆湿》、《罗摩衍那》、《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五卷书》等
二、晋朝著名学者?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三、季羡林说,赠人玫瑰?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是季羡林先生所说过的一句名言,让我们来理解一下先吧。表面意思是:送人家玫瑰之后手中还有玫瑰的香气;而深层意思是:帮助别人,或鼓励别人虽然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可是帮助或鼓励人家之后 心中也会很开心的。 用我的作文《同学之间的鼓励》来表达的话,也不是这样吗?我和我以前的死党孙晓睿在跑步的时候都不停地鼓励对方,也不是获得力量?更重要的是又收货了一份友情,和一段令我开心又难忘的经历,其实“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也是这个意思。 用我在现实中的来表达吧。上学期某天放学,我准备坐邨巴回家,车快要开动时,一位刚从华泰宾馆的大巴下来的老奶奶大声地喊着:“司机等等。”
而我们的司机刚好听到,也就没有开车了,等老奶奶急匆匆地上了车之后,他才关上车门,这时,老奶奶突然面带笑容地对司机说:“谢谢啊,司机。”
司机听了,又不知所措又不好意思,连方向盘也下意识地向左打满,紧接着,他一边挠着,自己的后头皮,一边尴尬地笑着说:“举手之劳而已。”
当他们对话完之后,坐在一旁的我看了看司机的表情,笑的是那么开心,心中估计比吃糖还甜呢!这时,老奶奶往车厢看,一看没位置,不禁微微皱了一下眉头,估计其他人没看到这么细微的表情,可是,我却看到这细微的变化了,当看见老奶奶左右手都提着个袋子之后,我将心一横,背起沉重的书包,然后起身,对着老奶奶谦虚地说:“老奶奶,您坐吧。”
老奶奶似乎愣了一下,不过又很快回过神来,也没有推辞,直接坐下了,当她坐下时,对着我感谢地说道:“谢谢你啊,小朋友。”
虽然做好了心理准备,可是还是愣了,刹那间,我挠挠头皮,尴尬地笑着说:“没关系。”
接着,老奶奶问了我几个问题,而我就一一回答了,聊天的时候,我笑得连背后的书包都忘记重量了…… 虽说这次的一车游很短暂,可是令我很开心,心里甜的比偷吃蜜的小孩还甜一百倍、超过一千倍、顶过一万倍。因为这就是季羡林先生所说的名言: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四、季羡林最著名的散文集?
季羡林作为一个文字功底深厚,阅历丰富的学者,他的散文题材丰富,不限地城和时代,每一篇都反映出时代的特点,以及思想的深度,他的散文中两大特点分别是真和朴他的最著名的散文作品有:《清塘荷韵》《赋得永久的悔》《留德十年》《万泉集》《清华园日记》《朗润园随笔》《季羡林散文选集》《泰戈尔名作欣赏》《人生絮语》《天竺心影》《季羡林谈读书治学》《季羡林谈师友》《季羡林谈人生》《病榻杂记》《忆往述怀》《新纪元文存》等。
其中《赋得永久的悔》是他散文的代表作,充满了撕心裂肺的思母情愫。
五、季羡林说过最经典名言?
1、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
2、说不出来,只能去看;看之不足,只能意会;意会之不足,只能赞叹。
3、早生有早生的好处,但也有早生的包袱。
4、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
5、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
6、对什么事情都不嘀咕,心胸开朗,乐观愉快,吃也吃得下,睡也睡得着,有问题则设法解决之,有困难则努力克服之,决不视芝麻绿豆大的窘境如苏迷庐山般大,也决不毫无原则随遇而安,决不玩世不恭。“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六、李敖为什么说季羡林?
文非气不立。李敖就是一位说话带"气势"之人,他不仅以其独特的直白、辛辣之"气",对传统进行抨击,还经常会以挟"气"带"势"的言说,对文化界大咖进行评说。季羡林也曾躺着中枪。李敖认为,季羡林只是个老资格的人,根本轮不到他做大师。为何李敖会如此气势逼人呢?
李敖有着"文坛老顽童"的雅号。他在凤凰卫视主持的节目《李敖有话说》中,凭借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技能为大众所熟知。李敖在评论时会抛出言辞凌厉的议论。因而,有人评价李敖时,说他是台湾文化土壤中的孕育出来的一朵奇葩。
其实,李敖出生在国内。1935年,李敖在哈尔滨降生。李敖2岁时,全家迁到了当时的北平。7岁时,他在北京读了小学。13岁时,他以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了北京四中。这与李敖自小就熟读经史,博览群书息息相关。
14岁时,李敖跟着父母去了台湾。他先是去了台湾大学法律系就读,不久他就选择了主动退学。退学后的次年,他又考入了台湾大学的历史系。
大学毕业后,李敖就不断向《文星》杂志投稿。作为"后浪",李敖毫不掩盖自己的锋芒,以犀利的文字对局势进行评说。李敖靠着"一支笔"、"一张嘴"笑傲江湖。李敖才情兼备,他著有含80册的《李敖大全集》。
李敖"混"江湖的日子里,其实也波折不少。他曾被梁实秋拒之门外,但钱穆十分赏识他,胡适也对他伸以援手。李敖对自己语言能力信心十足,他认为自己可以在白话文领域位居三甲之列。
感觉良好的李敖不但生活中"囧"事多。世人对李敖的评价也是大相径庭。文坛上不乏有人评价李敖时也如他一样毫不顾忌,说他狂妄跋扈,有才但无德。李敖的朋友对他的评价颇高,说他为人侠肝义胆。李敖的前妻胡因梦则用了"自囚、封闭、洁癖、苛求"八个字形容他。
对李敖的评价差别如此大,和李敖做人特立独行有关。李敖会拿起笔来嬉笑怒骂。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李敖一生都在"骂"。李敖评论国家事务时,他骂过台湾,也骂过日本、美国,他认为这是通过骂世来救世。李敖对人评头论足时,古人、今人、知识分子、娱乐人物都被他"骂"过。
李敖具有多数世人没有的批判精神。他批判时代时不留情面,批判人时还常常毫不掩饰,直接点名道姓。李敖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他的一切应当留给历史去评说。
世间也有人形象李敖是大闹天宫的孙悟空。李敖对此说法并不买账,他回应到,自己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战士"。
这位"战士"对于各类大师级人物也毫不留情进行"炮轰"。季羡林先生也在其中。这要从季羡林先生辞谢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三项桂冠说起。李敖认为季羡林头顶的大师光环,是世人过誉了。
李敖对此抛出了两个观点。第一,李敖在对季羡林评价时,只认为季羡林的语文能力不错。从教授角度看,季羡林能力并不强。第二,李敖对季羡林能成为国学大师总结到,这是因为其他大师类人物都已经去世了,只剩季羡林没死,所以这个美誉落到了季羡林身上。
李敖还顺带对国内学者进行了阐述。李敖眼中,大陆学者分为两类。一类学者,在科学领域深耕,和世界标准接轨。一类学者,看似在文学、哲学、历史等领域钻研,但头脑并不聪明。
因而,李敖作出结论说,国内没有文化名流,只有畅销书的作者。李敖认为如余秋雨这类的文人,只会逃避现实,创作产品停留在游记之类的文章而已,不能算入文化名流之列。
专家各有看法
李敖这种言论一出后,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学者支持李敖这种看法,有的学者跟李敖持相反意见,有的学者选择保持中立态度。
支持派学者指出了三点:一是大师、泰斗、国宝的荣誉不应由今人作论断。一个人的成绩如何,是需要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季羡林自己提出摘取大师、泰斗、国宝三项桂冠是正确的选择,也是理所应当的事。
二是季羡林研究的国学领域不能称之为正宗国学,把国学大师给他,有点过头。三是国内一流、二流的文化名流都找不到,这是时代的悲剧。20世纪以来中国文化教育环境有些浮躁,做学问的没有最基本的物质供养,大家都在忙于能立竿见影的研究。
反对派学者则指出,李敖根本没看得懂季羡林的作品,对此发表的评论不够严肃。李敖已经包揽他所应该有的全部,却仍放出与其身份不相称的"痞话"。李敖这种行为是不负责任的,这样做有博人眼球之嫌,作秀之意。
持中立态度学者表示,李敖的直爽是学术界的一股清流。有些学者被大环境所裹挟,丢了直爽。但李敖对季羡林的评价还是持保留意见。
季羡林本身并没有对李敖的评价作出过多的回应。到底季羡林是不是大师,没有人能给出权威诠释,只能留待时间检验。
评判一个人的功绩并不是一件易事,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关键看拿什么"标尺"来比对。不同的"标尺",自然结论也不一样。留给时间去评说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七、季羡林是说相声的吗?
不是。季羡林是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季”。
八、体育教育著名学者?
金兆钧,1898年出生,著名体育教育家,从事体育教育60余年。民国10年(1921)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体育科。同年代表中国参加第五届远东运动会。民国12年起历任湖南岳阳体育专修科主任,厦门大学、中央大学体育系讲师、教授。
1934年至1936年留学美国,先后就读于依阿华大学和斯坦福大学,获硕士学位。1936年,归国途中随中国代表团赴柏林考察11届奥运会。
抗战时期,曾在湖南国立师范学院任体育系主任,在他的倡议下,学院创办了《体育与健康教育》双月刊。
抗战胜利后,任上海市体育专科学校校长等职。解放后,曾任华东体育学院体育系主任、教授,上海竞技指导科主任兼总教练,上海体育学院副院长等职。
他治学严谨,主张理论与技术并重。在竞技体育方面,重视对运动员的全面训练,要求运动员成为多面手。他曾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委员、中国田径协会主席,上海市政协委员、民革上海市委委员等职。
译著有《体育行政》、《个人与团体之竞技运动》、《实用按摩术与改正体操》、《体育之真义的科学分析》、《德国新体操》等。
九、蔡姓著名学者?
蔡伦(?-121 )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给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伦因有功于太后而升为中常侍,蔡伦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终于制成了“蔡侯纸”。
蔡邕(yōng)(133年—192年),字伯喈。陈留郡圉县(今河南省开封市圉镇)人。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人。北宋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和茶学家。
蔡京(1047年2月14日-1126年8月11日),字元长,北宋权相之一、书法家。北宋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岭(今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东宅村)人。
蔡元定(1135年12月17日—1198年9月11日),字季通,学者称西山先生,建宁府建阳县(今属福建)人,蔡发之子。南宋著名理学家、律吕学家、堪舆学家。
蔡锷(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阳人,近代伟大的爱国者,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民主革命家,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
蔡元培,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
十、季羡林最著名的十篇散文?
最著名的散文作品有:《清塘荷韵》《赋得永久的悔》《留德十年》《万泉集》《清华园日记》《朗润园随笔》《季羡林散文选集》《泰戈尔名作欣赏》《人生絮语》《天竺心影》《季羡林谈读书治学》《季羡林谈师友》《季羡林谈人生》《病榻杂记》《忆往述怀》《新纪元文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