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及答案?
一、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及答案?
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及答案,主要有:5根手指头之间只有4个间隔;把一根木头锯成10段,只需要锯9次;教堂的钟声敲12下时只有11个间隔,等等。
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附答案?
.趣味数学题及答案
【题目】有 3 个人去投宿,一晚 30 元.三个人每人掏了 10 元凑够 30 元交给了老板. 后来老板说今天优惠只要 25 元就够了,拿出 5 元命令服务生退还给他们, 服务生偷偷藏起了 2 元,然后,把剩下的 3 元钱分给了那三个人,每人分到 1 元. 这样,一开始每人掏了 10 元,现在又退回 1 元,也就是 10-1=9, 每人只花了 9 元钱,3 个人每人 9 元, 3 X 9 = 27 元 + 服务生藏起的 2 元=29 元,还有一元钱去了哪里??? 此题在新西兰面试的时候曾引起巨大反响.有谁知道答案呢?
【答案】每人所花费的 9 元钱已经包括了服务生藏起来的 2 元(即优惠价 25 元+服务生私藏 2 元=27 元=3*9 元)因此,在计算这 30 元的组成时不能算上服务生私藏的那 2 元钱,而应该 加上退还给每人的 1 元钱。即:3*9+3*1=30 元正好!还可以换个角度想..那三个人一共出了 30 元,花了 25 元,服务生藏起来了 2 元,所以每人花了九元,加上分得的 1 元,刚好是 30 元。因此这一元钱就找到了。 小结:这道题迷惑人主要是它把那 2 元钱从 27 元钱当中分离了出来,原题的算法错误的认为 服务员私自留下的 2 元不包含在 27 元当中,所以也就有了少 1 元钱的错误结果; 而实际上私 自留下的 2 元钱就包含在这 27 元当中,再加上退回的 3 元钱,结果正好是 30 元。
三、《生活中的小镜头》阅读答案?
1. 给本文加上一个恰当的题目:(图书馆见闻) 2、. 请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写人们在图书馆认真读书的情景) 3.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中。小心翼翼 争先恐后 悄无声息 丰富多彩 伏案疾书(1)一个个精彩的小镜头,便组成了(丰富多彩) 的生活。(2)各种各样的人便(争先恐后)地涌进了图书馆。(3)都(小心翼翼)地取下书。(4)一边看着,一边(伏案疾书)。(5)没有打扰任何人,(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图书馆. 4. 请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近义词:宛如(仿佛 ) 反义词:粗糙(细腻 ) 5. 文中画“ ”的句子说明了: (找不到“”的句子) 6. 读第 5 自然段, 人们读书的样子让你想到了(专心致志)(孜孜不倦)(聚精会神)、这些四字词。7. 文中表示“人多”的写法很有特色。画“﹏”的句子是其中的一种,你还能 找出两句类似的句子吗?用“﹏”画出。(留披肩发的,梳辫子的,剃平头的,梳分头的,黑发的,白发的……)(穿皮鞋的, 穿球鞋的,高跟的,矮跟的……)、(那粗糙的手,细腻的手,宽大的手,纤细的手,) 8. 文章结尾 “它似乎告诉了我什么, 到底是什么呢……” 你知道 “它” “我” 告诉 的是什么吗?把你想到的写在下面。(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时代,越来越要求人们掌握科学知识,学好一定的本领,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四、河中石兽中的问题和答案15个
一、填空
1.本文选自________ 一书,这是 ________
所作的一部 ________ 小说,全书主要记述 ________ ,其中也有不少 ________ 。
2.本文作者是 ________ 朝的________ ,字 ________ ,学者,是 ________ 的总篡官。
3.用文中的句子写出本文的主 旨 ________________ 。 二、解释下列句中的字
4.山门土己于河 土己 ( )
5.僧募金重修 重( )
6.棹数小舟 棹( )
7.曳铁把 曳( )
8.是非木柿 柿( )
9.湮于沙上 湮( )
10.不亦颠乎 颠( )
11.啮沙为坎穴 啮 ( )
12.反溯流逆上 逆( )
13.可据理臆断 臆( )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并用该字组个成语
14.沧州南一寺临河 干 临 ________
________
15.一讲学家设帐寺 中 设________
________
16.是非木 柿 是 ________ ________
17.岂能为暴涨携之 去 携________
________
四、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之”字的意思
18.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 曰
19.岂能为暴涨携之 去?
20.沿河求之,不亦颠 乎?
21.一老河兵闻 之
22.至石之 半
23.求之下流,固 颠
24.然则天下之 事……
五、翻译下列句子
25.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26.尔辈不能究物理。
27.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28.……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29.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六、思考题
30.讲学家与老河兵推理的前提都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为什么结论不一样呢?
31. 常人、学者、河兵分别从何处寻找二石兽?他们做事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32 .这个故事说有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
1.《阅微草堂笔记》 纪昀 文言笔记 狐鬼神怪故事 关于考据的文字
2.清 纪昀晓岚 《四库全书》
3.然则天下……臆断欤?
4.坍塌 5.重新 6.摇船 7.牵引
8.削下的木片 9.埋没 10.荒唐
11.咬,引申为“冲刷” 12.逆流向上 13.主观 14.靠近;兵临城下 15.开馆;天造地设 16.这;实事求是
17.带;扶老携幼 18.它,代人们顺流去找石兽的事 19.它,代石兽
20.它,代石兽 21.它,代人们寻找的过程 22.的 23.它,代石兽 24,的
25.沧州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大门倒塌到河里,两座石兽一起沉到河里。
26.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27.这是石头特性是重的,流沙特性是松散轻浮的,石头埋在沙里,越埋越深罢了。
28.它反冲激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着水流处冲刷沙子成为坑穴。 29.按照他的话,果然在几里外找到了石兽。
30。讲学家根据(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推断二石兽的位置是(在原处地中);老河兵不仅考虑到了讲学家的理论,还注意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所以他推断二石兽的位置是(在石兽落下的上游).
31常人:下游,习惯思维,水中之物随水漂流而走; 学者:落水处,事物的一般道理,石重沙轻,重者下沉; 老河兵:上游,根据石性、沙性、流水的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的关系。
32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要根据实践情况作出判断。
五、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的答案?
一:生活中的法律小常识有:
1.如果未成年的孩子将人碰伤,监护人必须承担医疗费用。
2、继承权是男女平等的,嫁出的女儿别忘了父母遗产有您的一份。
3、如果被从楼上掉下的花盆砸伤,可以把它们的管理者告上法庭。
4、如果上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有权向所在单位要求享受工伤待遇。
5、如果对行政机关的罚款、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为不服,可申请行政复议。
6、如被公安机关传唤或拘传,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特殊情况下不得超过24小时。
7、如果未满18岁得孩子也不归宿,必须对孩子进行教育,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8、如果别人借您钱,您一定要他出借据,而且借款数额一定要大写。(注:诉讼时效为2年)
9、如果想要保护自己的家伙其他财产,一定不要私设电网或设置毒物等,否则等待的将是:危害公共安全罪。
10、如果您成为被告,又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律师,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您提供法律帮助。
六、四年级下,小数的差倍问题,和倍问题,附答案?
例:已知大、小数之差是152,大数是小数的5倍。
求大、小二数各是多少? 这题中有“差”、有“倍数”,通常叫做差倍应用题。差倍问题中大、小二数的数量关系可以用:小数=差÷(倍数-1)。式子中1即“1倍”数代表小数。上式称为差倍公式。由此得到 大数=小数+差,或大数=小数×倍数。根据上面公式可求得上例中大、小二数分别为: 小数=152÷(5-1)=38, 大数=38+152=190或38×5=190。例1、王师傅一天生产的零件比他的徒弟一天生产的零件多128个,且是徒弟的3倍。师徒二人一天各生产多少个零件? 分析:师徒二人一天生产的零件的“差”是128个。小数(即“1倍”数)是徒弟一天生产的零件数,“倍数”为3。由差倍公式可以求解。解:徒弟一天生产零件 128÷(3-1)=64(个), 师傅一天生产零件 128+64=192(个)或64×3=192(个)。答:徒弟、师傅一天分别生产零件64个和192个。例2、两根电线的长相差30米,长的那根的长是短的那根的长的4倍。这两根电线各长多少米? 分析与解答:这题的“差”=30,倍数=4,由差倍公式得 短的电线长 30÷(4-1)=10(米), 长的电线长 10+30=40(米)或10×4=40(米)。答:短的电线长10米,长的电线长40米。解差倍应用题的关键是确定“1倍”数是谁,“差”是什么。上两例中,“1倍”数及“差”都极明显地直接给出。下面讲两个稍有变化,不直接给出“差”和“1倍”数的例子。例3、甲、乙二工程队,甲队有56人,乙队有34人。两队调走同样多人后,甲队人数是乙队人数的3倍。问:调动后两队各有多少人? 分析:“1倍”数是乙队调动后剩下的人数。因甲、乙队调走的人数相同(不影响他们二队人数之差),所以,甲、乙两队人数之差仍是56-34=22(人)。解:由差倍公式得调动后乙队有 (56-34)÷(3-1)=11(人)。调动后甲队有 11×3=33(人)或11+(56-34)=33(人)。答:调动后甲队有33人,乙队有11人。例4、甲、乙两桶油重量相等。甲桶取走26千克油,乙桶加入14千克油,这时,乙桶油的重量是甲桶油的重量的3倍。两桶油原来各有多少千克? 分析与解答:当甲桶取走26千克、乙桶加入14千克后,乙桶里的油就是甲桶里的油的3倍,所以,“1倍”数是甲桶里剩下的油,差是26+14=40(千克)。由差倍公式知, “1倍”数=(26+14)÷(3-1)=20(千克)。故甲、乙桶原来各有油 20+26=46(千克), 或20×3-14=46(千克)。答:原来各有46千克。例5、小云比小雨少20本书,后来小云丢了5本书,小雨新买了11本书,这时小雨的书比小云的书多2倍。问:原来两人各有多少本书? 分析与解:“小雨的书比小云的书多2倍”,即小雨的书是小云的书的3倍。这个“倍数”是变化后的,所以“1倍”数应是小云变化后的书。“差”是20+5+11=36(本)。根据差倍公式得: 小云现有书 (20+5+11)÷(3-1)=18(本)。小云原来有书18+5=23(本), 小雨原来有书23+20=43(本)。答:原来小云有23本书,小雨有43本书。通过上面的例子分析,你会解答下面的问题吗?试试看。1.哥哥的图书本数比弟弟多60本,哥哥的图书本数是弟弟的3倍,哥哥和弟弟各图书多少本? 2.菜场运来的西红柿是黄瓜的3倍,卖出西红柿950千克,黄瓜120千克后,剩下的两种蔬菜重量相等,菜场运来西红柿和黄瓜各多少千克? 3.两袋盐的重量相等,甲袋取出24千克,乙袋装入28千克,这时乙袋的重量是甲袋的3倍,甲乙两袋原来各有盐多少千克? 4.甲筐有梨400个,乙筐有梨240个,现在从两筐取出数目相等的梨,剩下梨的个数,甲筐是乙筐的5倍,两筐所剩的梨各有多少个?
七、生活中的相遇问题举例?
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相遇无处不在,是常常会发生的。记得去国外旅行时,我们这个团二十五个人,因为我不会英文,闹了个笑话,早餐是自助餐,但每个旅行团有规定的几个桌子可以坐,上面放了各旅行团的牌子,因为不懂英文,我就随便坐了别团的桌子,这时我们团的一对小夫妻连忙跑到我这里,告诉这是别的团的,我们团在这几桌,当时我很激动,我们才刚刚第一餐早餐,几乎不熟悉,他俩却认出我了,这缘份,我能不发自内心感动吗?
八、生活中的问题作文评语?
1、文章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实际,读来令人倍感亲切。
2、对于景色的描写,语言简练而准确,联想则为触景生情,情景自然融合。
3、大量采用生活中的口语,使文章更显自然亲切。
4、文章来源于生活,因此语言虽然不怎样优美,但却真实有趣,写得入情入理
5、文章清逸婉丽、流畅连贯,尤其人物语言幽默风趣
6、以饱满的激情,描写了……
7、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进行精心细腻的描绘,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8、文章将…写得细致入微
9、小作者观察仔细,叙述时井然有序
10、文章边叙事边抒情。
11、文章线索明朗,主题突出,紧紧围绕…进行。
12、叙述自然生动、结构紧凑,衔接自然连贯,中心突出。
13、语言活泼明快,富有情趣。
14、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内容具体。
15、…以轻松愉快的语气,向我们娓娓道来,令人回味无穷。
16、细节描写颇具匠心。极富功底。
17、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梦境一般。
18、描写细腻,生活气息浓厚,遣词造句准确传神。
19、充分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并辅以比喻、拟人等手法
20、通过丰富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衬托出人物的思想品质。
21、一些精妙词语的使用,无形中为文章增添了不少情趣。
22、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内容极其丰富具体。
23、事例叙述得生动具体,人物的言行符合各自身份特点。
24、文章想象合情合理。
25、比喻贴切,用词生动。
九、关于狮子的问题和答案?
为什么狮子喜欢成群结队生活,因为狮子生活在大草原上,比较容易被猎物发现,狮子会集群行动捕食猎物,雄狮难道不捕猎吗?
不是的,雄狮虽然有着鬃毛捕猎时容易被猎物发现,实际上雄狮也是优秀的捕猎高手,当遇到野水牛和河马这样大的猎物,雌狮群搞不定,雄狮出马是必要的。
十、关于新年的问题和答案?
长辈为什么要给晚辈压岁钱?
大概解释: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2、现在贴的门神叫什么名?
解:秦叔宝和尉迟敬德
3、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叫什么日?
解: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
4、正月初几不能扫尘?
解:正月初一
5、北方包饺子时会放什么东西进去,寓意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
解:硬币
6、农历的正月初一称?
解:“元旦”,“春节”
7、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这有时寓意什么?
解: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
8、除夕夜又叫什么?
解:大年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