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有哪些称呼美女的方式呢?
一、在古代,有哪些称呼美女的方式呢?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古往今来,文学作品中对美女的咏颂就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就像今天我们称美女为“女神”、“美眉”、“靓妹”一样,在中国古代诗词曲赋中,作者笔下的“美女”大多另有所代。这种借代手法的运用,既避免了词语的直露和重复,也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新奇性、凝练性,从而使女性形象更加鲜活生动、多姿多彩。
“既激感而心逐兮,包红颜而弗明。”(东汉班固《汉书外戚传》)“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清吴伟业《圆圆曲》)“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重笼坐到明。”(白居易《后宫词》)“比拟红颜多薄命,更不如今还有。”(清顾贞观《贺新郎》)原指惊飞的鸿雁,比喻美人体态轻盈,后作美女的代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南宋陆游《沈园》)“巧笑知堪敌万几,倾城最在著戎衣。”(唐李商隐《北齐》)“绣帘高卷倾城出,灯前潋滟横波溢。”(苏轼《菩萨蛮》)“倾城迷下蔡,容好结中肠。”(三国魏阮籍《咏怀诗》)“三载羁囚,归把倾城相借,得报吴?。”(明梁辰鱼《浣纱记家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绮绣张筵,粉黛争妍。”(北宋贺铸《绮筵张》)“当年粉黛,何处笙箫?”(清孔尚任《桃花扇》)“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古诗十九首》)“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杜甫《佳人》)“佳人自?玉花骢,翩如惊燕踏飞龙。”(苏轼《虢国夫人夜游图》)“右壁?佳人举止轻盈,脸儿说不得的抢。”(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初上凤皇墀,此镜照蛾眉。言照长相守,不照长相思。”(南朝梁高爽《咏镜》)“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蝉娟守空闺。”(唐高适《塞下曲》)“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娥眉。”(白居易《王昭君》)“赤脚未安芳斛稳,娥眉早把橘枝来。”(辛弃疾《添字浣溪沙》)【沐阳说】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呢?
二、古代男女称呼有哪些?
女子的称呼有:内人(妻子)小姐,堂客,老婆,外母,家母,婆婆,外婆,妈妈,奶奶,小姨子,姐妹……,姑姑,姨姨、,姨姨妈,舅妈,姐姐,妹妹,弟妹,伯母,娘娘,娘子,
男子有,主子,老公,外父,外祖父,爷爷,老爷,家男人,姐夫,妹姐,姨父,舅舅,姑父,姑爷,公公,太老爷,太父,哥哥,弟弟,舅老弟
三、古代对快马的称呼有哪些?
骐,有青黑色条纹的马,驵,好马很壮的马
四、古代对父母的称呼有哪些?
一、称谓:
(1)父母:父母是亲属中最重要的亲属,除“父母”、“双亲”、“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称外还有“高堂”、“严君”、“尊亲”、“严亲”、“两亲”、“亲闱”等以及文人笔下的“所生”、“椿萱”等对父母的代称。
(2)父、父亲:是对父亲古今习见的称呼,还可以称父亲为“公”、“翁”、“尊”、“大人”、“严君”、“爷”、“爹”、“爸”、“老子”等。
(3)尊:古代常见的敬称用语,称自己的父亲可称“家尊”,称对方的父亲则称“令尊”。
(4)爷:古代对成年男子较广义的称呼,宋代开始用作对祖父之称,魏晋南北朝就用作对父亲之称,或写作“耶”。
(5)母:是对母亲最常见的称呼.而在古代对母亲的称谓中,大都和“母”相似,又用作对成年妇女或老年妇女的泛称.其中较重要的有:“婆”、“娘”、“娘娘”、“姥”、“大人”、“妈”、“慈”、“家家”和“姊姊”等。
(6)继母:如果自己的母亲去世、离异或被父辈逐出,则称续娶之妻为继母、继亲、后母、假母、续母。
(7)出母:如果自己的母亲离家之后还能相见,则称为出母。
(8)生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称自己的生身母亲为“生母”或 “本生母”。
(9)庶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如果自己的生母是正妻,则称父亲之妾为“庶母”、“少母”、“诸母”、“妾母”。
二、父母简介:
父母 fù mǔ
(1) parents
(2) 父亲和母亲的总称 父母者,人之本也。“士庶有人善,本诸父母。”
(3) 具有父亲和母亲作用的人。
(4) 我们的第一位老师
(5) 我们的最好的朋友
五、古代对菜农的称呼有哪些?
1、佃户: [ diàn hù ]
释义:旧时租种土地 的农户为土地出租者的佃户。
出处:艾青 《献给乡村的诗》:“﹝我﹞想起没有土地没有耕牛的佃户们。”
2、庄客: [ zhuāng kè ]
释义:旧时庄田中佃农和雇农的通称。庄客除耕种外,还要服其他劳役,并负保卫田庄的责任,受庄主和庄头的双重压榨。
出处: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六章:“他的父亲被老地主的庄客打杀了。”
六、古代对男人的称呼有哪些?
古代对男子的称呼有相公,官人,郎君,公子,卿。
1、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旧时对男子的敬称。看过京剧,越剧,黄梅戏的话,你一定会对里面不时就有的,拉长了声音的一声娇呼“相――――――公―――”,印象深刻。也可见这个称呼古时之流行。
2、官人,宋代,是南北文化交流的时代。在夫妻间的称呼上,也是称谓较多的朝代。宫廷中,出现了“官家”一词;平民百姓中,有了“官人”这一称谓。有的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官人”。至今,民间仍对新婚夫妻戏称为“新郎官”、“新娘子”。最知名的代表人物就是:西门大官人。
3、郎君指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出自《文选·应璩》:“外嘉郎君谦下之德,内幸顽才见诚知己。”,意思是外嘉你谦虚的美德,内到顽固才被真正了解自己。
4、公子,中国古代一种对别人的称谓。敬辞,多用于男性,现代汉语不常用。泛指读书的文化人或豪门士族的年轻男子,是一种尊称。
5、卿是汉语常用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 。卿的古字形像两人相对而坐就餐,指用酒食款待人,与“乡”“飨”同源。后来“卿”假借指高级官员的名称。古时,君王称亲近的大臣为卿,有的称“爱卿”。古时“卿”也是表示夫妻或好朋友之间非常亲昵的称呼。
七、古代对知己的称呼有哪些?
足下、兄台、贤弟、吾友等
1、足下
解释:足下,常用于对平辈或是朋友之间的敬称。古人的尊称有四种:陛下、殿下、阁下、足下。
见到尊贵的朋友,我也不敢看你的脸,我只敢看你的脚下,就是低头的意思。权在足下,就看足下的这个足往哪边走,这叫做举足轻重,你这一抬脚就有分量。
2、兄台
解释:对朋辈的敬称,多见于书面语言。
3、贤弟
解释:是古时人们对与自己熟识的朋友或者结拜兄弟的尊称。
出处:《史记·刺客列传》:“妾其奈何畏殁身之诛,终灭贤弟之名!”
白话释义:“我怎么能怕杀身之祸,最终埋没我弟弟的名字!”
4、吾友
解释:指同伴或我的朋友等。
出处: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白话释义: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八、古代对女性的称呼有哪些?
淑女”,指温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学作品中常见此称谓。《诗经周南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女士”,源于《诗经》“厘尔女士”,孔颖达疏“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为和才华,即对有知识、有修养女子的尊称。
“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记载:“看她是个女流,倒有许多豪杰的光景。”这是对旧时女人的泛称。
“女郎”,古乐府《木兰辞》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壮志之意,也是对年轻女子的代称。
“巾帼”,源自《晋书》,是古代妇女头上的装饰物,借以代表女性。当时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马懿挑战,对方不应战,诸葛亮便把妇女的头饰遗下,以此辱笑他不如一个女人。后来,人们常把妇女中的英雄豪杰称之为“巾帼英雄”。
“女史”,指古代有学问并当过掌管宫廷王后礼仪、典籍、文件工作官员的女子。
“裙衩”是古代妇女的衣着装饰,泛称女性。多在小说、戏剧中出现此词。《红楼梦》第1回:“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衩。”
“妙龄少女”,指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子。
“绝代佳人”,指当世无双的美人。
“扫眉才女”,指有文才的女子。
“不栉进士”,指才华横溢的女子。
“冶叶倡条”,指轻狂娇艳的女子。
“软玉温香”,指温柔年轻的女子。
“道旁苦李”,指被人抛弃的女子。
“小家碧玉”,指小户人家的美貌女子。古乐府《碧玉歌》有“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之句。
美丽而坚贞的妇女被称为“罗敷”。
貌丑而有德行的妇女被称为“无盐”。
尊称别人的女儿为“千金”、“令媛”、“女公子”。
九、古代对玉的称呼有哪些?
古代对玉的称呼有很多,列举如下:
01. 琼 美玉。《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02. 琳 美玉。青碧色的玉。《书·禹贡》:“厥贡惟球、琳、琅玕。”
03. 球 美玉。《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
04. 瑜 美玉。《左传·宣公十五年》:“山薮藏疾,瑾瑜匿瑕。”
05. 环 圆圈形的玉器。《左传·昭公十六年》:“ 宣子 有环,其一在郑商。” 06. 璇 美玉。《集韵·平仙》:“璿,《说文》:美玉也。引《春秋传》:璿弁玉缨……或作琁、璇。”
07. 璧 扁平、圆形、中心有孔的玉器。《诗经·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08. 琪 美玉。《玉篇·玉部》:“琪,玉属。”
09. 璞 未雕琢的玉。《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工理其璞而得宝焉。”
10. 瑶 亦泛指美玉。《书·禹贡》:“厥贡惟金三品,瑶、琨、篠、簜。”
11. 碧 青绿色或青白色的玉。《庄子·外物》:“ 苌弘 死於 蜀 ,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12. 瑰 美玉,美石。《诗·秦风·渭阳》:“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13. 翠 硬玉。宋吴自牧 《梦粱录·元宵》:“甚至饮酒醺醺,倩人扶着,堕翠遗簪,难以枚举。”
14. 瑾 美玉名。南朝宋慧琳 《龙光寺竺道生法师诔》:“如草之兰,如玉之瑾,匪曰薰雕,成此芳绚。”
十、古代对春节的称呼有哪些?
古代春节的名称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叫法,在秦国之前的上古时代,春节被叫作“上日”。
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大秦帝国后,对春节进行了更改,由农历初一改为十月一日为“岁首”,即春节。
到了两汉时期,春节的称呼变成了“岁旦”。
魏晋南北朝时期叫“元辰”。
唐宋元明时期叫“元旦”、“元 ”、“岁日”、“新正”、“新元”等;
清朝时期叫“元旦”或“元日”。
春节真正定型的时候是在1941年国民政府拟定了阴历元旦为春节的公文,春节这一说法这才流传开来。
不管叫法如何,习俗都是不会改变的。老百姓还是“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