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政教则成风俗是哪位学者的观点?
一、因政教则成风俗是哪位学者的观点?
因政教则成风俗,因风俗则成心理是章太炎提出的观点。
章太炎(1869年—1936年),浙江余杭人,原名学乘,字枚叔,后易名为炳麟。因反清意识浓厚,仰慕顾绛(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清末民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朴学大师、民族主义革命者。
二、中国古代法起源的正确观点是?
(一)起源于黄帝时代说
这一说法是法家学派主张的观点。
《商君书·画策》载:(《商君书》也称《商子》,现存24篇,战国时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
“神农既没,以强胜弱,以众暴寡”。故黄帝作为君臣上下之义,父子兄弟之礼,夫妇妃匹之合,内行刀锯,外用甲兵。”
《管子·任法》载:(《管子》一书是稷下道家推尊管仲之作的集结)
“黄帝之治天下也,其民不引而来,不推而往,不使而成,不禁而止。故黄帝之治也,置法而不变,使民安其法者也”。
(二)起源于尧舜时代说
《尚书·吕刑》载(《尚书》主要记载了从尧舜禹时代到东周历时约1500年的历史,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的谈话记录) :“伯夷降典,折民惟刑”。
《竹书纪年》载( 《竹书纪年》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帝舜三年,命咎陶造律”。
(三)起源于夏代
《左传》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尚书·大传》载:“”夏刑有三千条”。
《汉书·刑法志》载:“禹承尧舜之后,自以德衰而制肉刑”。
(四)“兵刑合一”,“刑起于兵”。
这一种观点,如字面意思,“刑起于兵”(中国古代是重刑法,轻民商的,中国古代的法律多是刑事法律),法律起源于古代的氏族战争,“兵刑合一”,战争,刑法,刑罚是一回事。也就是说法律起源于军纪,军队的约束,逐渐演变为刑法,法律。
这一说法在先秦的文献记载较多,且先秦时期,执法者称为“士”、“士师”、“司寇”、“廷尉”。这些称呼,最早就是源于军队。
《国语·晋语六》载(《国语》(别称:《春秋外传》《左氏外传》)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编撰的一本著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士燮[士燮(?—前574年),祁姓,士氏(按封地又为范氏),名燮,谥号“文”,又称为范文子。]语:“君人者刑其民,成而后振武于外,是以内和而外威……夫战,刑也,刑之过也……细无怨而大不过,而后可以武,刑外之不服者。”
《国语·鲁语上》载臧文仲[臧文仲(?—公元前617年),姬姓,臧氏,名辰,谥文,谓臧孙辰。臧哀伯次子,谥文,故死后又称臧文仲。春秋时鲁大夫,世袭司寇,执礼以护公室。]语:“刑五而已,无有瘾者,瘾乃讳也。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笮;薄刑用鞭扑,以威民也。故大者陈之原野,小者致之于市朝,五刑三次,是无隐也。”
以上就是关于“法”的起源的几种学说。那么为何如开头所言,一般说“法”起源于夏呢?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认为,法律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而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系统阐述了国家和私有制的表现形式。而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记载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黄帝、尧、舜时期只是原始部落),所以 一般认为,中国最早的法律产生在夏代。
三、美的来源的代表性观点巫术说?
巫术说是西方关于美和艺术起源的理论中最有影响、有势力的一种观点。这种理论是在直接研究原始艺术作品与原始宗教巫术活动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最早由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
这种观点用实用性来解释艺术的起源,认为在原始人心目中,最初的艺术有着极大的实用功利价值。按照这种理论,原始人所描绘的史前洞穴壁画中虽然有许多在我们今天看来是美丽的动物形象,但他们当时却是出于一种与审美无关的动机,即巫术的动机。
四、高铁霸座的代表性观点?
高铁上霸占他人座位这种行为不仅仅是引起了民众的愤怒,更重要的是扰乱了社会的秩序,应该严厉打击。
当然,这种问题的出现也并非偶然,究其根本,一方面在于侵占他人座位的人本身素质道德低下,为了自己的方便,不惜侵犯他人的利益。另一方面也凸显出我们对于这种抢占他人座位的恶劣行为还缺乏有效的管理规定,以至于列车工作人员只能进行劝导,却无法强制让其让座。
要从根本上杜绝这类行为,就应该严肃处置该当事人,将其纳入诚信黑名单,对其以后乘坐火车进行一定的约束。并且将此事件进行全面报道和剖析,在社会上形成正面的引导,让人们看到不能效仿类似的行为,形成反面典型。另外还是应该尽快完善关于强占他人座位这类问题的管理条例,对于这类行为作出更为明确的处罚规定,从而让工作人员在遇到这类问题的时候,能够按照规定及时处理,保护当事人的权益,也起到有效的震慑和约束作用,杜绝这类问题的再发生。当然还是应该通过媒体,全面宣传社会公德的重要性,让每一个人都能够严格遵守社会管理制度,共同维护社会秩序。
五、提出《蒹葭》“似是情诗”这个观点的学者是谁?
高亨。高亨(1900~1986),初名仙翘,字晋生,吉林双阳人,著名教授,古文字学家、先秦文化史研究和古籍校勘考据专家。1924年考入北京大学,1925年秋考入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师从梁启超、王国维。1926年毕业任教,历任河南大学、东北大学、武汉大学、齐鲁大学教授等。作品有《诗经选注》、《诗经今注》、《楚辞选》、《上古神话》、《文字形义学概论》、《古字通辞典》等著作和论文。
六、中国古代法起源的观点?
(一)起源于黄帝时代说
这一说法是法家学派主张的观点。
《商君书·画策》载:(《商君书》也称《商子》,现存24篇,战国时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
“神农既没,以强胜弱,以众暴寡”。故黄帝作为君臣上下之义,父子兄弟之礼,夫妇妃匹之合,内行刀锯,外用甲兵。”
《管子·任法》载:(《管子》一书是稷下道家推尊管仲之作的集结)
“黄帝之治天下也,其民不引而来,不推而往,不使而成,不禁而止。故黄帝之治也,置法而不变,使民安其法者也”。
(二)起源于尧舜时代说
《尚书·吕刑》载(《尚书》主要记载了从尧舜禹时代到东周历时约1500年的历史,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的谈话记录) :“伯夷降典,折民惟刑”。
《竹书纪年》载( 《竹书纪年》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帝舜三年,命咎陶造律”。
(三)起源于夏代
《左传》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尚书·大传》载:“”夏刑有三千条”。
《汉书·刑法志》载:“禹承尧舜之后,自以德衰而制肉刑”。
(四)“兵刑合一”,“刑起于兵”。
这一种观点,如字面意思,“刑起于兵”(中国古代是重刑法,轻民商的,中国古代的法律多是刑事法律),法律起源于古代的氏族战争,“兵刑合一”,战争,刑法,刑罚是一回事。也就是说法律起源于军纪,军队的约束,逐渐演变为刑法,法律。
这一说法在先秦的文献记载较多,且先秦时期,执法者称为“士”、“士师”、“司寇”、“廷尉”。这些称呼,最早就是源于军队。
《国语·晋语六》载(《国语》(别称:《春秋外传》《左氏外传》)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编撰的一本著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士燮[士燮(?—前574年),祁姓,士氏(按封地又为范氏),名燮,谥号“文”,又称为范文子。]语:“君人者刑其民,成而后振武于外,是以内和而外威……夫战,刑也,刑之过也……细无怨而大不过,而后可以武,刑外之不服者。”
《国语·鲁语上》载臧文仲[臧文仲(?—公元前617年),姬姓,臧氏,名辰,谥文,谓臧孙辰。臧哀伯次子,谥文,故死后又称臧文仲。春秋时鲁大夫,世袭司寇,执礼以护公室。]语:“刑五而已,无有瘾者,瘾乃讳也。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笮;薄刑用鞭扑,以威民也。故大者陈之原野,小者致之于市朝,五刑三次,是无隐也。”
以上就是关于“法”的起源的几种学说。那么为何如开头所言,一般说“法”起源于夏呢?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认为,法律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而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系统阐述了国家和私有制的表现形式。而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记载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黄帝、尧、舜时期只是原始部落),所以 一般认为,中国最早的法律产生在夏代。
七、管理就是决策是哪一位学者的观点?
"管理就是决策”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希尔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的一句名言。
管理就是决策,这一定义切中了管理的要害。因为决策是企业里做任何事情的第一步,即先要决定做什么,然后才是怎么做的问题。决策也是企业最费神、同时也是最具风险性的核心管理工作。
“管理就是决策”,管理学大师赫伯特·西蒙如是说。决策贯穿于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时刻影响着企业的绩效与发展。
也可以说“管理者就是决策者”。管理者每天每时都可能需要做出影响企业发展甚至生死存亡的决策。管理者欲成就卓越管理,就要具备决策智慧。面对一些特殊情景,能否做出准确的决策尤为重要。可谓决策一念之差,输赢转瞬之间。
八、中国古代兵学体系,最具代表性的是?
中国古代兵学体系,最具代表性是孙武的孙子兵法
九、中国古代经典中的明智观点?
1《尚书》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志以道宁,言以道接。
2《国语》
心如欲壑,后土难填。
3《战国策》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
4《道德经》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5《论语》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6《孟子》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7《孙子兵法》
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
8《史记》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9《淮南子》
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
10《汉书》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11《三国志》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2《传习录》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13《日知录》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4《曾国藩家书》
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
15《红楼梦》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十、美国学者解释行政概念的主要观点有?
最广义行政说,即行政一分法,以美国行政学家西蒙为代表,认为行政是指国家所有机关(包括立法、司法和行政个系统所属部门)和所有社会组织(包括企业、大学及其他非政府非营利机构)的行政事务的管理与处理,即“若干人为达到共同目标所做的合作的集体行动”。
从英文administer(动词)的意义讲,本身就有(1)给予、实施(2)公共事务的执行,两种含义,故上述说法在某种意义上亦可成立。但汉语“行政”,在字面上有“执行政事”的含义,故以上说解释则显勉强(如依最广义说,则合汉语“管理”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