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附答案?

bdqnwqk2023-09-13问题1

一、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附答案?

.趣味数学题及答案

【题目】有 3 个人去投宿,一晚 30 元.三个人每人掏了 10 元凑够 30 元交给了老板. 后来老板说今天优惠只要 25 元就够了,拿出 5 元命令服务生退还给他们, 服务生偷偷藏起了 2 元,然后,把剩下的 3 元钱分给了那三个人,每人分到 1 元. 这样,一开始每人掏了 10 元,现在又退回 1 元,也就是 10-1=9, 每人只花了 9 元钱,3 个人每人 9 元, 3 X 9 = 27 元 + 服务生藏起的 2 元=29 元,还有一元钱去了哪里??? 此题在新西兰面试的时候曾引起巨大反响.有谁知道答案呢?

【答案】每人所花费的 9 元钱已经包括了服务生藏起来的 2 元(即优惠价 25 元+服务生私藏 2 元=27 元=3*9 元)因此,在计算这 30 元的组成时不能算上服务生私藏的那 2 元钱,而应该 加上退还给每人的 1 元钱。即:3*9+3*1=30 元正好!还可以换个角度想..那三个人一共出了 30 元,花了 25 元,服务生藏起来了 2 元,所以每人花了九元,加上分得的 1 元,刚好是 30 元。因此这一元钱就找到了。 小结:这道题迷惑人主要是它把那 2 元钱从 27 元钱当中分离了出来,原题的算法错误的认为 服务员私自留下的 2 元不包含在 27 元当中,所以也就有了少 1 元钱的错误结果; 而实际上私 自留下的 2 元钱就包含在这 27 元当中,再加上退回的 3 元钱,结果正好是 30 元。

二、关于生活中的语文的小报?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要求。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而且强调合作精神和策划组织等能力,突出自主性,积极的参与精神,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引下,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就需要教师注意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加强综合性学习的指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在语文课程学习中的综合性学习语文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在学习语文课程同时,开发利用课外阅读知识,查找、搜集有关资料来充实、丰富课内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是课内外结合的一种综合性学习方式。学生从中不仅获取课本以外的相关知识,而且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在逐步提高。通过广泛搜集、查找,在课堂展示、交流,大大提高了学生积累运用的能力。课文的延伸、拓展,有现有内容的结合,又有能力的综合,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而且始终充当了学习活动的主人。二、在办小报中的综合性学习语文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我们把语文的学习与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就能体现出知识、能力和情感的整合。在语文学习中,组织学生办小报,首先需要学生广泛地收集材料,这就要求大量地略读和浏览;在众多的资料中需要进行筛选、整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为图配文中需要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材料准备好后,就需要排版、设计、美化版面,那么就需要学生的绘画、书写、审美能力同时结合运用。办小报的活动能较好地整合语文知识与能力并付诸生活实践。三、在作品展示中的综合性学习学生好胜心强,爱表现自我,喜欢受到关注。一旦看到自己的成果被认可,充分感到成功的喜悦,并且把这种自豪感又转化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争取在下一次做得更好。教师抓住学生这一心理,在语文学习中经常开展个人作品展示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为学生自信心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每一期小报办好和完成一篇习作之后,就组织学生把所办的小报、习作,分成小组进行展览,人人参与评比,不仅让优秀作品者向大家介绍作品的内容,学习过程,也可以从中发现学生某一方面的亮点,让他们有空间去展示发展。如,有的同学画得不好,但有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有的同学书写不是很优秀,但排版、设计有独特创意;有的同学作文中有一个值得欣赏的精彩片段……,每一个学生都有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潜力,只要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展示环境,让其扬长避短,激发潜在智能,充分发展个性,学生的优势就能展示出来。而在小组展出评比的过程中,组内密切合作、策划、组织,互相学习,体现了较强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意识。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这一综合性学习目标在无声中得以实施。 四、在积累生活素材中的综合性学习生活作文是在实践中既练写作,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师抓住契机,组织学生去捕捉生活中的素材,并采用绘画、剪贴、叶贴、布贴等形式制作一幅生活画面。这就需要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以个人所能有的情感体验去表达内心的独特感受。在动手制作的同时,发展了学生思维创造能力,而且个人特长得到发挥。在观察和体验生活的实践中,提高了学生正确认识生活、辨别是非的能力,激发起创作的灵感,培养了创新精神。生活素材的积累为习作提供了充实的材料,而积累的过程都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奠定了基础。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今,教师采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身心,学会求生存,体现人品和文品统一的精神,而综合性学习的这种方式,无疑是值得提倡的有效方法。这种方式应时时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一年级孩子怎么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一年级的孩子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先要明白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知道什么?能够学习什么?再思考如何引导他们发现适宜他们的数学问题。

一般的话,孩子在上小学前已经能数数到几十,有的数到上百。有的孩子简单的图形也认识如圆形,四方的等。10以内的加减运算,有些孩子口答也已经很好了。

这个阶段的孩子能够学习的数学主要是数数能一直数到100,认识常见的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等,认识几个几何体,球,圆柱体,圆锥体等,左右对称的图形,完全一样的图形。学会10以内的加减法,能口算出来。尝试20以内的加法等。

明白以上问题后,在生活中家长只要做好向三个方面引导,会让你的孩子发现生活随处都是数学问题,随时都能用数学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让他 爱上数学。一是问孩子他看到的东西有几个?培养他数数,计数的能力。看到什么都能数数看?如有几个小狗,几个苹果?几把椅子等等。二是问孩子一共多少,或者是还剩几个?培养他加减数的能力。吃饭时问他有几个碗,每人一个碗的话还短几个碗?这里有5棵树,哪里有几棵,一共几棵?等等。三是问孩子看到的实物象什么?如门是长方形的,窗是正方形的瓶盖是圆形的。等等。

对一年级的孩子而言,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到处可以看到,家长的引导和教育是关键。培养孩子从小就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问题,对孩子的长远发展是十分重要与有意义的。

四、寒假生活中遇到有趣的数学问题?

三水每在春节萌宝贝群里

发红包和抢红包活动中,

第一次抢到一元钱接着

发二元出去,

第二次抢到二元钱接着发

四元出去,

第三次抢到三元钱接着发

6元出去,

共进行了十次,那么三水每

的钱包里少了多少元钱?

五、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何感想?

数学是人们发现和掌握事物规律的重要工具之一,在生活中如果我们贪图一些小便宜,那么就很容易钻进别人的圈套里,我们必须要学会精打细算,不要被那些诱人的数字所迷惑。我们要学有用的数学,就要学会用数学的观点去看问题。提高我们的数学素养,对提升我们的日常生活的质量还是很有帮助的。

古人说“三思而后行”,我们也应该“三算而后行”,还真是生活无小事,处处皆数学呢!

六、一年级下册数学排队问题技巧?

1 排队问题的解法和策略非常重要,一年级下册数学中的排队问题也是如此。2 解决排队问题的技巧包括:确定排队的人数、确定每个人需要花费的时间、计算总时间、确定开始时间、确定结束时间等。3 在解决排队问题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排队的先后顺序、是否存在优先级等因素。延伸:除了数学中的排队问题,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排队问题需要解决,如银行排队、超市排队等。因此,排队问题的解法和技巧也是非常实用和有价值的。

七、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一年级?

生活中的一年级数学现象有很多。比如:一根小棒加三根小棒等于四根小棒,小方有三块饼干,给小明两个饼干,还剩一个个饼干,有八个桃子,平均分给四个小猴,每个猴子分两个桃子,小树十有厘米高,大树比小树十二高厘米。生活中的例子还有许多,这里我就不一一例举了。

八、求10个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问题?

生活中是离不开数学的。

去商场,超市购物,去饭店消费等离不开数学,

工作时计算工资,奖金等收入离不开数学。

做房,装修也离不开数学。

家里小孩上学,也要学习数学。

九、小学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什么问题?

1、交水电费的计算;

利用加减乘除可以算出家庭用了多少度点,消费了多少钱,比上个月是节约还是节省。

2、计算商品价格

在超市或商场购物时,利用买一赠一、打折等活动可以进行计算,根据价格x折扣可以计算出商品的实际价格

3、比较商品价格高低

到不同的超市或商店摘录、调查打听同一种商品的价钱,再自由比较各种商品的价格高低,用“>”“<”或“=”连接,最后把所有商品的价格从高到低依次排列,可以得出最便宜的店铺进行购买。

十、一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技巧?

1.解决一年级下册数学问题的技巧有:

首先要理解问题,仔细阅读题目,把题目分解成几个小问题;

其次要分析问题,根据题目要求,把问题分解成几个步骤,把每一步的解决方法写出来;

最后要检查结果,根据题目要求,检查自己的解决方案是否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