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西方学者对中国抗日战争地位的看法?

bdqnwqk2023-09-04学者1

一、概括西方学者对中国抗日战争地位的看法?

  西方学者对中国抗日战争地位的看法:  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没有中国军队的坚决抗日,二战的整个历史将会改写。  ——英国牛津大学历史教授米特  中国是二战的东方主战场,伟大的中华民族为开创世界和平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埃及开罗大学政治学教授纳法  中国在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战争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东方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国汉学家施寒微

二、东方制度相较于西方的优越性?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是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是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制度体系,具有显著优势。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需要坚持好、实施好,也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

三、为什么西方学者说中国只有四千年的历史?

根据国际考古界的惯例,认定一个文明有多少年必须得有实物文物支撑,尤其是文字。

我国目前的考古发现只能发现到商能有文字啊青铜器啊这种实物文物,之前的夏什么的只有传说,没有找到实物文物证明确实有这个文明的存在。所以国际考古界一般只承认中国的文明史只到公元前1600,即商朝

四、什么在中国是学者的象征?

一般认为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文化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社会风潮的人。广义的学者是指求学之人。学者一般是专门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包括文学家,历史学家,哲学家等等。一般说来,学者多指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文人,但也不乏自然科学专家。

学者,又名 学人,近义词可以是专家、顾问等,在学术方面比较优秀并且其思想能够影响社会发展的人。

著名的物理学家万秒认为学者应该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至少在某一个领域有一定造诣,具有相当水平的专业技能或知识,及其独道的见解. 2.有孜孜不倦的治学态度,不断向上 3.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社会风潮,被一部分人认同.

什么样的人才算作学者?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许没法统一.如果简单的用万秒的标准,可能也有不少人反对.但是不管怎么说,学者对社会的功用,对世俗的影响又应该如何呢?单就一个名词或一个群体,学者应有其地位和作用。即以中国而论,近代以来的知名学者如严复、辜鸿铭、章太炎、胡适、吴宓、陈寅恪、范文澜、钱钟书等均代表了各自学术领域的较高成就,为世人所尊敬,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学者。他们在特定的社会时期为中华文化的传播与改良起到不少的作用,这些学者在各自的领域都有自己的造诣和成就.显然,从这个意义上讲,学者对社会的贡献应该是正面的和必须的.正如万秒所说,一个没有学者的社会是可怕的。

五、中国有名称先生的学者?

1、南怀瑾;南怀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出生于中国浙江温州,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文化传播者、学者、诗人、武术家、中国文化国学大师。南怀瑾生前著作多以演讲整理为主,精通儒、释、道等多种典籍,全身心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设与传播,其出版代表作诸多,比如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易经杂说》等共计三十多册,且被人们翻译成八种语言流通世界各地。

2、季羡林;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早年留学国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3、颜廷利;颜廷利,字弃安,号求前,1971年生于山东济南,当代思想家、教育家、世界著名国学易经大师,曾以原创‘升命学说’理论思想影响全球文化领域,例如,学校是学孝的地方,学校是学笑的天堂;小学生学生,中学生学升,大学生学圣等经典语录享誉国内外,尤其是最近几年,一篇原创对联撇捺人生,更是红遍互联网各个角落。

4、章太炎;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浙江余杭人。原名学乘,字枚叔(以纪念汉代辞赋家枚乘),后易名为炳麟。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后自认“民国遗民”。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

5、王国维;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bai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省海宁人。 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王国维早年追求新学,接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研究哲学与美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继而攻词曲戏剧,后又治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郭沫若称他为新史学的开山,不止如此,他平生学无专师,自辟户牖,成就卓越,贡献突出,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

6、陈寅恪;陈寅恪(1890.7.3—1969.10.7),字鹤寿,江西修水人。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广西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等。陈寅恪之父陈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诗人。祖父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夫人唐筼,是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因其身出名门,而又学识过人,在清华任教时被称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7、钱穆;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 ,享年95岁),男,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 。江苏无锡人,吴越太祖武肃王钱镠之后 。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 ,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8、钱钟书;钱钟书(1910年-1998年),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钱”。1941年,完成《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1947年,长篇小说《围城》出版。 1958年创作的《宋诗选注》,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1972年3月,六十二岁的钱钟书开始写作《管锥篇》。1976年,由钱钟书参与翻译的《毛主席诗词》英译本出版。1982年,创作的《管锥编增订》出版。

六、中国学者对口语的定义?

中国著名演讲家、“新中国演讲事业开拓者”、中国第一位演讲学教授邵守义有一句名言:“是人才未必有口才,有口才必定是人才。”有口才的人说话具有“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等特征。中国著名口才理论家、“口才树”理论体系创始人文若河认为,口才有初级口才和高级口才之分,初级口才即只要没有生理疾患,能张嘴说话的人就可以拥有初级口才,高级口才不仅要会说话,还要说好话。有学者将口才更加明确地进定义为: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表达主体运用准确、得体、生动、巧妙、有效的口语表达策略,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取得圆满交际效果的口语表达的艺术和技巧。文若河认为,口才是一种综合能力,不仅包括表达,还应该聆听、应变等多项能力。文若河认为:善表达,会聆听,能判断,巧应对,应该是衡量口才好与坏的重要标准。

七、中国学者对文化的定义?

王东岳对文化的定义:智性动物如人类者,面对其生存环境和生存条件所产生的谋生行为及意识体系,换句话说,就是有了一定程度大脑发育的人类这个物种,它的基本谋生行为体系就叫文化。这才是文化的本源和根脉所在,因此,人类的一切生存都叫文化生存。

因此,文化绝不是高于生存的东西,而是生存的基层,或者就是人类的生存本身,这才是文化的要义,这才能理解文化的力量所在。

八、中国去哈佛大学交流的学者?

潘兴明,教授,历史学博士。在南京大学等高校任教多年,曾赴美国哈佛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作访问学者和学术研究。中国欧洲学会理事、中国英国史研究会理事、上海市世界史学会理事。专著《20世纪的中英关系》、《南非──在黑白文化的撞击中》等近10部,论文“欧俄共同近邻地区的竞争与合作探析”、“英俄纷争问题探因”、“‘新冷战’问题探析”、“试论中英关系正常化问题”等数十篇,译著《中国的传统与变革》、《西方文明史》等多部。

九、中国设计理论的著名学者?

韩雷,著名设计师、国内著名高校教师,设计艺术学学者,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现任世界生态旅游养生大会首席设计师,金联安国际投资集团文化发展公司创意总监,北京CCIS设计艺术发展中心主任。

主要著述:《中形道设计》·《美术之路》·《汉字字体设计与民族文化的融合》·《2008奥运标志与申奥标志的比较分析》·《导示设计的形态构成学研究》·《The Research of the Visual Recognition of Sign Design》·等等...

十、中国最早提出公共关系名词的学者?

答:在教育界、营销界耕耘近30载的汪秀英,同时也是国内最早研究公共关系的学者之一。

汪秀英,1956年出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MBA导师,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公关世界》杂志社编委、中国建材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及评审专家、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企业运营与发展》课题组组长、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公共关系学》主讲教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