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对口语的定义?
一、中国学者对口语的定义?
中国著名演讲家、“新中国演讲事业开拓者”、中国第一位演讲学教授邵守义有一句名言:“是人才未必有口才,有口才必定是人才。”有口才的人说话具有“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等特征。中国著名口才理论家、“口才树”理论体系创始人文若河认为,口才有初级口才和高级口才之分,初级口才即只要没有生理疾患,能张嘴说话的人就可以拥有初级口才,高级口才不仅要会说话,还要说好话。有学者将口才更加明确地进定义为: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表达主体运用准确、得体、生动、巧妙、有效的口语表达策略,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取得圆满交际效果的口语表达的艺术和技巧。文若河认为,口才是一种综合能力,不仅包括表达,还应该聆听、应变等多项能力。文若河认为:善表达,会聆听,能判断,巧应对,应该是衡量口才好与坏的重要标准。
二、中国学者对文化的定义?
王东岳对文化的定义:智性动物如人类者,面对其生存环境和生存条件所产生的谋生行为及意识体系,换句话说,就是有了一定程度大脑发育的人类这个物种,它的基本谋生行为体系就叫文化。这才是文化的本源和根脉所在,因此,人类的一切生存都叫文化生存。
因此,文化绝不是高于生存的东西,而是生存的基层,或者就是人类的生存本身,这才是文化的要义,这才能理解文化的力量所在。
三、中国学者对pcr技术的贡献?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研究所研究员洪国藩经过长期DNA基础理论的潜心研究,成功研发出了低温封闭多级PCR(Lcn-PCR)技术,克服了普通PCR技术的自身缺陷,同时具有超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并能排除环境的交叉污染。
洪国藩研究组历时10多年利用该项技术对数千病例的病原体感染进行了临床平行对照检测研究,充分证实了该项技术的可行性与精确性,且实验方法安全、简便,省去了超洁净空间所需的设备,可在普通医院中应用。
作为临床诊断技术的一项创新成果,LcnPCR 的有关内容以独立一章的形式,被选录在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分子生物学方法》)丛书中。
这项科学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发明专利和技术秘密,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专家称,Lcn PCR技术不仅可以用于医学临床检验诊断,而且还可以应用到农业、畜牧业、渔业、食品及海关检测检疫等领域中。
四、中国学者对社交惯例的定义?
约定俗成惯例礼仪 1.女士优先的惯例。这一点不用过多的解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有绅士风度的男士都是这样做的。社会也似乎公认妇女享有优先的特权,谁不遵守这一成规会被看做失礼。比如现在的演讲,开场白总是把女士放在首位,都是女士们,再说先生们。这表明女士是很受尊敬的。但有一点要特别注意,男士在路上遇到认识的妇女要脱帽致意,男士要等女士伸出手来才能同她握手。
2.等距离。在我们日常交往中,我们经常会同时与几个朋友打交道,在这种情况下,言谈举止稍有不慎就会显得厚此薄彼,影响自己与他们之间的关系。为了避免这种失误,最好的办法就是要遵循等距离的原则。所谓等距离原则,是指在社交场合特别是在一些应酬中对待众多的朋友,应努力做到一视同仁不要使人感觉到明显的亲疏远近,冷暖暗明之分。在这方面有一点特别要注意那就是在握手寒暄时应按礼节规定的顺序依次进行,不要跳跃式地进行,与多人握手时要注意与每人握手的时间应大致相等。
3.尊重隐私。隐私,即不愿告诉他人和不愿意公开的个人情况。国内外的社交活动中均尊重个人隐私权,凡涉及个人隐私的一切问题,在交往中均应回避,否则会引起对方的不悦。自己也感到尴尬。一般要做到五不问:不问年龄,不问婚否,不问经历,不问收入,不问健康。这五个问其实我们平时基本都了解。
4.修饰避人。所谓修饰避人就是维护自我形象的一切准备工作应在幕后进行,绝不可以在他人面前毫无顾忌地去做。比如在客人面前打领带,提裤子,整理内衣,化妆或补妆,梳理头发等等。这些举动都是不礼貌的行为。最后一个原则就是社交中“不”的惯例。在社交中要注意分寸,明确多种不的惯例,才能随心所欲不不犯禁忌。
5.不的惯例:不过份开玩笑,不要乱起绰号,不随便发怒,不当面纠正,不言而无信,不恶语伤人,不热情过度,不妨碍他人。只要大家牢记这几个不,我想在很多场合就会应付自如了。
五、研究钟表的学者?
1.阿伯拉罕·路易·宝玑(Abraham Louis Breguet)
重要发明:时间等式、陀飞轮、pare-chute避震器等。
阿伯拉罕·路易·宝玑是世界公认的现代钟表之父,他出生在瑞士,为著名法籍瑞士钟表制造师,为钟表制造业作了许多创新。他在法国与英格兰学习制表,并发明了不同擒纵器(Escapement)的方法,包括陀飞轮、卷绕机制(re-winding)与双层游丝(overcoil,游丝加上提高的圈外线圈之改良,因此亦称为“上绕游丝”)等等。他创作的钟表被广泛地认为是最为美丽与极高科技成就。
2.約翰·哈里森(John Harrison)
重要发明:Marine chronometer航海天文钟、 Longitude watches经度大奖。
出生于英国的约翰·哈里森,是一个自学有成的钟表匠,他发明了经线仪,它是人们长期寻求而且急需解决的精确定位海上船舶的东西位置,也就是经度这一问题的关键一环。它使大航海时代发生的革命性的巨变,使安全的长距离海上航行成为可能。这个问题是如此棘手,以致于英国议会为此提供了£20,000 (相当于现代英镑287万元) 的奖金。
约翰·哈里森直觉认为精密时计能解决了大航海时代的大问题,他花了50余年时间研制出高精度的航海天文钟,极小的日误差能让航船在汪洋大海准确快速的计算出经度,从而能避免定位错误造成的触礁风险。
3.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Ferdinand Adolph Lange)
重要发明:Winding crown上链表冠、 jumping seconds跳秒
费尔迪南多‧ 阿道夫‧ 朗格出生于德累斯顿,在少年时就展示了超凡的手艺与精益求精的决心,跟随令人敬重的宫廷制表师古特凯斯学习钟表技艺,超越了当时德累斯顿专业的钟表匠。1837年,结束三年的学徒生涯后,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离开德累斯顿,开始了自己远赴法国、英国、瑞士的游学之旅。
在游学期间,他于日志中画下多幅机芯草图和详细绘图,并记录了齿轮和凸轮的数学计算比例,此日志在日后更广为流传。朗格把他在外游学路上的见闻带回了家乡,并请愿以及协商、游说政府支持他在格拉苏蒂镇建立制表公司的计划。1845年,朗格首家表厂在格拉苏蒂正式成立,朗格开始在此教导学徒并生产怀表,同时设计更优秀的机器,用以制造精密零件。
而后的格拉苏蒂镇也有了显著的改善,在18年任职镇长期间,朗格提升了镇内不少基础建设,创造出数百个收入稳定和报酬优厚的职位,令此穷困地区逐渐富裕起来。1875年12月3日,年仅60岁的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骤然离世,他不仅给子孙留下可观业务和一系列国际殊荣,更令格拉苏蒂镇的经济日趋繁荣。1895年,格拉苏蒂镇为朗格设立了一座纪念碑,以颂扬他的贡献。
4.乔治·丹尼尔斯(George Daniels)
重要发明:Co-Axial Escapement同轴擒纵
乔治·丹尼尔斯被公认为是现代最有影响力的制表大师之一,他生于1926年8月19日,2011年10月21日与世长辞,享年85岁。1944年,18岁的乔治·丹尼尔斯参军入伍,在英国陆军中体验了二战胜利的喜悦。从小就对钟表等机械物件感兴趣的他1947年退伍后凭借政府发放的50英镑遣散费,购置了很多修表工具,并在伦敦得到了一份修表匠的工作。勤奋的他白天做工,晚上去夜校学习钟表技术,很快就在古董表收藏圈里崭露头角,并在以Sam Clutton为代表的诸多收藏大家的指引下开始专心学习A.L. Breguet大师(宝玑)遗留下来的古董珍品。到了1960年代,他已成为全世界公认的宝玑表修理大师。
1970年,乔治·丹尼尔斯开始制作自己的腕表,第一枚就以2000英镑的价格卖给了Sam Clutton。此表到1975年由大师从Sam手中以8000英镑的价格买回,而在最近的一场拍卖会中拍出了28.5万美元的价格。在多年的修表和制表经验积累之下,乔治·丹尼尔斯发明了同轴擒纵系统,这种同轴擒纵系统使得机械腕表不再需要经常给擒纵系统上润滑油,也把擒纵系统中的摩擦损耗降到很低的程度。在这一全新系统支持下,乔治·丹尼尔斯手工制造出精度比石英表更高的机械腕表,每个月的误差仅为1秒钟。后来,同轴擒纵系统的专利被欧米茄买去,并一直应用在欧米茄腕表上。这一发明,被普遍认为是钟表业发展三个世纪以来最重要的发明之一,而乔治·丹尼尔斯大师也因此而跻身钟表业的历史名人堂。
5.路易·莫华奈(LOUIS MOINET)
重要发明:Chronograph计时码表
路易·莫华奈1768年出生于法国Bourges,自幼就受到制表和艺术的熏陶。他在20岁时前往意大利学习建筑、雕塑、绘画和雕刻,回到巴黎后,他被任命为卢浮宫艺术学院教授,开始研究钟表学的实践与理论,在1800年后开始全身心的投入。他后来成为巴黎计时协会的会长,与亚伯拉罕·路易·宝玑先生开始了亲密合作。他曾为拿破仑、英国国王乔治四世等人创作很多传世时计经典作品。在那二十年中,他还撰写了《钟表制造论着》一书。路易·莫华奈是一位不知疲倦的革新者,设计出了拥有非凡机械性能的闹钟、调节器和天文表。
路易·莫华奈的主要成就是当今使用的计时系统,他的‘Compteur de Tierces’ (意为第三定时器), 应该是瑞士表坛上首枚的计时秒表,这枚计时表于1816年制做完成,整体尺寸达64.7mm,机芯转速达216,000/BPH(30Hz),精确度达1/60秒。更可贵之处在于计测功能上,除了计秒及计时分钟外,此表有着24小时连续的计时记录功能,就在早期的计时工具来看,这样的设置看来也是相当的不容易。
六、当代研究李清照的学者有及其著作?
陈祖美,女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李清照辛弃疾研究学会副会长。
至今已陆续出版的有关李清照的八种专著,《李清照新传》《 李清照诗词文选评》《 李清照评传》 《李清照研究论文集》《李清照作品赏析集》(主编)《中国诗苑英华·李清照卷》、《李清照词新释辑评》《李清照研究论文集》等。
七、1999年论文在国际获奖的中国学者?
1999年林毅夫的论文“技术变迁和农业家庭收入分配:理论和来自中国的证据”获得《澳大利亚农业和资源杂志》年度最佳论文奖。
八、1920在北大演讲的外国学者?
1920年世界三大学界名人杜威、罗素、泰戈尔到中国巡回演讲,这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件盛事,至今常被人提及。
担任三位哲人主翻译的人同样声震宇内,分别为胡适、赵元任、徐志摩。他们在此间的翻译经历也很值得今人梳理,或许可以作为辅线寻访三位世界文化伟人在华的足迹,从一个侧面领略我国这三位文化巨擘炫灿的人生,同时也可透视90年前处于剧烈文化震荡和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本文说说赵元任为罗素当译员这件事。
九、研究三国历史的学者有多少位?
研究三国历史的学者有很多,最出名的当属厦大教授易中天,他在中央台百家讲坛节目中做的易中天评三国曾经风靡全国。
十、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的区别作文?
最近有华裔学者评论道:华人的孩子一般都特别乖,特别听话;而美国孩子相对比较大胆。表面看来?熏似乎也有道理。美籍华人学生和中国学生相比,前者显得更阳光,更大胆,更自信;而后者往往比较沉默。和美国学生相比,差别就更加显著了。一般人猜测中国人“乖”?熏是从小教育的结果:在家里,父母都很强调孩子的顺从,久而久之,“乖”就成为中国人品性的一种了。
但如果以“顺服”定义“乖”的话,中国人又很难说就真的很“乖”。美国有很多的规矩条文,在美国读书的中国学生并不十分自觉遵守。比如,学校公用的复印机,说明只可以复印和工作有关的文档,而有些中国学生却用来复印个人文档。其他一些不成文的规矩,比如工作时间不查阅个人电子邮件、不打私人电话等,中国人遵守得也不及本地人严格。校园以外的社会,华人社区也多少以精明和不严格守法而知名——比如中餐馆偷税漏税、唐人街雇佣非法移民等都是公开的秘密。
如此说来,中国式教育出来的人,是乖还是不乖呢?
也许关键在于乖的定义和标准不同。华人更加侧重人际关系,而在传统上法制观念淡些,所以华人教育出的“乖”,主要是在人际交往中不得罪人,尤其是不与人发生正面冲突;而美式教育出的“乖”,则侧重于服从法律、尊重主流社会价值观。传统的中国孩子往往从众心理强,担心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而美国孩子也许在具体问题上敢于表达不同意见,但在核心价值观上仍然认同主流。
由于各自环境不同,很难说这两种“乖孩子”孰优孰劣,但自幼被教育回避人际关系冲突的孩子,成年后由于不知道如何以礼貌得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从而不利于与人协作。而我在美国长大的表妹,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教材里就有这样的课文:我到学校来,同学看到我的笔好看,问可以送给他吗?我不好意思拒绝就送给同学了,自己回家很不高兴。老师教导说,如果你不高兴送人,就直接告诉对方,这样好看的笔你也喜欢,所以很抱歉不能送。
中美都把校园称为“象牙塔”,但比较而言,中式教育更侧重于理想状态,即“现实应该是怎样的”;而美式教育比较现实主义,更多告诉学生“现实是怎样的”。从这个层面上说,中国式的“乖”,有时也许就有回避矛盾之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