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基础知识资料?
一、高中历史基础知识资料?
以下是高中历史基础知识资料的概述:
1.古代文明:人类历史上的文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伊甸时代,包括古代文明国家如爱琴海文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等。
2.中世纪:中世纪指公元5世纪至15世纪之间的欧洲历史时期,该时期经历了罗马帝国的瓦解、基督教的传播、费城大公会议后欧洲的分裂和宗教改革等事件。
3.现代近现代:早期的现代时期是指从欧洲启蒙运动到美国独立战争之间的时间,而近代时期则是指从17世纪到20世纪中叶的时间,该时期经历了殖民扩张、工业化、无产阶级革命和现代科技的发展等事件。
4.中国历史:中国历史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古代、中世纪和近现代。其中古代包括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和唐等,中世纪包括宋、元和明等,近现代则包括清、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等。
5.世界历史:世界历史的发展包括人类史的发展、先史文明的融合、古希腊和罗马文明的崛起、中世纪农业社会的统治、近代工业和帝国主义时期的发展等事件。
以上是高中历史基础知识资料的基本概述,其中每个领域都有更加详细的内容需要学习。
二、大物热学基础知识梳理?
热运动:物质世界的一种基本运动形式,是构成宏观物体的大量微观粒子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热现象:构成宏观物质的大量微观粒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
宏观量:表征系统状态的物理量。
微观量:描写单个分子特征的物理量。
热力学系统,简称系统:一些包含有大量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的物体或物体系。
外界或环境:系统以外的物体。
孤立系统:与外界没有任何相互作用的热力学系统。
封闭系统:与外界没有物质交换但有能量交换的系统。
开放系统:与外界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的系统。
平衡态:对于一个孤立系,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系统必将达到一个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这种状态称为平衡态。
热动平衡:在平衡态下,组成系统的微观粒子仍处在不停的无规则热运动之中,只是它们的统计平均效果不变,这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又称为热动平衡。
状态参量:在平衡态下,热力学系统的宏观性质可以用一些确定的宏观参量来描述,这种描述系统状态的宏观参量称为状态参量。
态函数:由平衡态确定的其他宏观物理量可以表达为一组独立状态参量的函数,这些物理量称为“态函数”。
体积 V :气体分子所能到达的空间,即气体容器的容积。单位立方米( m3 ),也用升( L )为单位。
压强 p :气体作用与容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压力,是大量分子对器壁碰撞的宏观表现。SI单位制中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 Pa ), 1Pa=1N/m2 。有时压强的单位还用大气压( atm )和毫米汞柱( mmHg )表示。换算关系为
1atm=1.013×105Pa 1mm Hg=1760atm=1.33×102Pa
温度:表征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热平衡:在与外界影响隔绝的条件下,使两个热力学系统相互接触,让它们之间能发生传热,热的系统会慢慢变冷,冷的系统会慢慢变热,经过一段时间后,它们会达到一个共同的平衡状态,称这两个系统达到了热平衡。
温度相同:两个处于相互热平衡的相同温度相同。
温标:温度的数值表示。
摄氏温度:符号是 t ,单位摄氏度( ∘C )。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平衡温度为 0∘C ,水沸腾的温度为 100∘C 。
热力学温度:热力学温标所确定的温度。符号是 T ,单位开尔文,简称开( K )。开是国际基本单位制中七个基本单位之一。 0K 叫做绝对零度, 1K 定义为水的三相点热力学温度的 1273.16。
热力学温度 T 与摄氏温度 t 的关系是 T=t+273.15 即规定热力学温标的273.15 K 为摄氏温标的零度。
气体的状态方程:平衡态下反映气体的 p 、 V 、 T 之间的关系的函数式。
理想气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严格遵从三条实验定律(玻意耳-马略特定律、盖-吕萨克定律、查理定律)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物态方程): pV=MMmolRT=νRT
R 为普适气体常量, R=8.31J/mol⋅K=0.082atm⋅L/mol⋅K
ν 为气体的摩尔数。
三、高中历史会考重点总结?
“百家争鸣”
1. 背景:(l)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升,促进封建经济的快速发展。
(2)社会变革:社会结构发生急剧分化,“士”受到重用, 并提出自己的主张。
(3)学术下移:出现私人讲学,“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4)社会需求: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对人才及其治国策略的需求。
2.各学派代表人物:①道家:老子和庄子;②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③墨家:墨子;
④法家:商鞅、韩非子;等等。
3. 评价:(1)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 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关键阶段;
(3) 各家学派相互渗透、吸收、融合,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四、总结梳理是什么意思?
总结梳理指的是对所学知识、所做工作等进行归纳、整理和提炼,以便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它包含三个方面:首先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总结,梳理出知识的核心和关键点,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其次是对所做工作进行梳理和总结,发现问题并改进方法,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最后是对个人学习和工作进行梳理总结,掌握自己的强项和不足,以便更好地完善自己。总结梳理是提高个人学习和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
五、做好月度,季度工作的梳理总结?
分三个步骤:
一是对上月、季度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简要总结。包括开展了哪些具体工作事项,完成的进度及取得的效果等;
二是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在工作开展中需要领导和其他部门协调推进的工作事项;
三是下月、季度的主要工作打算和推进措施,计划完成的目标要求等。
六、关于总结的基础知识?
个人总结既是展示能力素质和工作业绩的重要载体,也是总结经验、发现不足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机关工作人员的年度个人工作总结为例,同你分享写好个人总结的“五要诀”。
一要有内容。
年度个人工作总结要客观真实地反映一年的工作情况。首先要做到全面收集材料。具体可以按照两个脉络进行:一是纵向的时间脉络,从年初到年底,把你所做的工作梳理一遍,每个月、每个时间段做了什么,要清清楚楚;二是横向的职责脉络,按照你所从事的工作,分门别类、一项一项汇总材料。其次,内容要“实”,不写空话、套话。个人总结的内容以具体、有针对性为宜,让人能够通过总结了解总结者工作的真实情况,看出其不同于他人之处。
二要有逻辑。
年度个人工作总结行文有其特定的逻辑,一般应包括几个方面:年度工作学习的基本情况;取得的成绩、积累的经验;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下一步工作打算。在基本情况部分,一般应包含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业务工作、遵规守纪情况等内容,与考察干部“德、能、勤、绩、廉”的要求相对应。成绩和经验可以独立成为一部分,也可以分散在各项工作之后。不足和问题、下一步工作考虑则应该分别独立成为一个部分。
三要有重点。
重点、亮点是写总结的关键点和着力点。一般而言,重点、亮点应从几个方面去总结:一是理论学习方面重点学习掌握的内容,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其要求的学习内容必然成为相应阶段的学习重点;二是业务方面的重点工作任务,包括所承担和参加的重点工作、难点工作、有较强创新性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工作;三是参加的重要会议、培训,其中给你带来较大的收获和感受的,也都是需要总结的内容。在总结时,要力求内容翔实、重点突出,写清楚你是怎么做的、有什么考虑、取得什么成效,结论性的东西要有具体事例或数据支撑;要力争写出今年与往年的不同,写出与别人的不同,这样才能使总结更加厚实,彰显出特色。
四要有分寸。
个人总结是你写自己,既要避免过分夸大成绩的“王婆卖瓜”,也要避免刻意回避问题的“蜻蜓点水”。讲成绩要力求实事求是,不要自我包装、自我吹嘘。这里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圆满完成”“成绩优异”“名列前茅”“空前绝后”“产生巨大成效”等带有明显夸赞含义的词语时,必须慎重,适当留有余地。讲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要客观、到位,坚持问题导向,深入透彻地剖析工作中值得思考总结的内容,不回避问题。事实上,讲不足是撰写总结非常重要的步骤,是阅读者格外关注的内容,也是总结者通过自我总结取得完善提高的关键。
五要有诚意。
总结者的态度要坦诚,即使是一篇普通的工作总结,也要用心、用情去写。总结要做到文通句顺、用字用词准确,没有错讹之处,这是重视和认真的体现。更重要的是,要诚实地面对自己,深入地总结工作,让人从总结中看到思想、看到精神、看到力量,真正把撰写总结的过程,变成自我认知、自我勉励的过程,变成真正使自己有所感悟、有所提高的过程,这也是撰写总结的初衷和价值所在。
七、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一、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外因)
(2)表现:
①农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破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
②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和城乡商品交流发展,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③城市手工业受沉重打击
④洋行大量增加
⑤买办(殖民地半殖民地里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经营企业,推销商品的代 理人)和买办化的商人出现
(3)影响:一方面带来了灾难;另一方面又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二、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
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企业名字 创办时间 地址 创办人
安庆内军械所(最早) 1861 安庆 曾国藩
江南制造总局(最大) 1865 上海 曾国藩李鸿章
福州船政局 1866 福州马尾 左宗棠
天津机器局 1867 天津 崇厚
2.兴办近代民用工业
企业名称 创办时间 创办人 备注
上海轮船招商局 1872 李鸿章 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公司
开平矿务局 1878
湖北织布局 1890 张之洞
汉阳铁厂 1890 中国近代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工业
3、军事工业性质、特点
性质 封建性企业
特点
(官办企业)
使用新式机器生产,出现了新的生产力,但企业都是官办
的(用国家的经费由官吏来办理),由封建官僚管理。产品
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一个工厂形同一座衙门。
4、民用工业性质、特点
性质 带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特点
(官督商办)
(官商合办) 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行生产,生产出的产品除供给国家和军队使用外,还投放到市场上,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扩张,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三、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的影响
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在客观上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一定的解体作用,从而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总之,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起了诱导作用。
四、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鸦片战争后,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自然经济的破坏,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逐渐使中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
2.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3.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期间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五、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曲折过程?
第一阶段:1912民国成立——1918一战结束(民国初期)
状况:进一步发展阶段(短暂春天、黄金时期)
原因:①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压迫,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客观外部条件);
②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③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如抵制日货等以及“实业救国”风气的形成,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但一战期间,日美加紧侵华,民族工业发展也并不顺利
第二阶段:1918一战结束——1927(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夕)
状况:发展受挫
原因:① 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加紧对华侵略
② 封建主义的压迫控制、封建军阀混战,没有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
第三阶段: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状况:获得显著发展(夏天)
原因:南京国民政府通过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以及以围绕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而开展的“改订新约运动”等措施,国民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也得到显著发展。
(但由于官僚资本的挤压、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封建势力的压迫,民族资本的发展仍然受到阻碍)
第四阶段:1937-1945年(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统治后期)
状况:日益萎缩(秋天,困境)
原因:① 沦陷区,日伪政权疯狂的经济掠夺,日本侵华资本膨胀,毁坏或吞并民族工业
② 国统区,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垄断地位空前加强。官僚资本乘战时民族工业之危,吞并民营企业,进行大规模掠夺。
第五阶段:1945—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
状况:陷入绝境(冬天)
原因:解放战争时期,为内战筹集军费,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掠夺措施
① 国民政府加紧剥削人民,苛捐杂税多如牛毛;
② 滥发纸币,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③ 寻求美国的援助,使美国资本和商品大量涌入。
④ 官僚资本依赖垄断地位排挤压制民族资本主义
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该如何认识?
① 资本主义的救国强国方案,在近代中国行不通。
从实践结果看:《资政新篇》的无法实施;“百日维新”的失败;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付诸东流。
从理论上分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产生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可避免地带有对中外反动经济势力的依赖性。中国资本主义没有发展起来,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社会基础很薄弱,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和成熟程度,远不如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因此,中国资产阶级担当不起领导人民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实践和理论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想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实现近代化,达到强国富民的目的是不可能的。
② 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又起着积极的巨大的推动作用。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它是一种革命和进步的经济成分,既瓦解着自然经济,又对外国经济侵略起抵制作用。随着它的产生和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基础,因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又起着积极的巨大的推动作用。
八、高中历史不同艺术类型的总结?
1.浪漫主义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
2.现实主义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
3.现代主义 20世纪初到现在
九、梳理归纳总结知识点什么意思?
1、知识梳理:比如一本书,有多少个章节,每个章节讲的是什么,每个章节分为多少个小知识点,知识点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层层分解,就像一棵大树有多少个树枝,每个树枝又长出小树枝,小树枝上有叶子和花等等。
2、或是老师上了一节课,这节课讲了哪几个重要知识点,内容分别是什么,与之相关联的和相反的知识点是什么等等,将所学的和相关的知识一一对应来归纳总结。
十、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总结?
以下是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的总结:
1. 物质分类
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三类。
- 元素是指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
- 化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按照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 混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以上不同物质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物质,它们之间没有化学反应发生。
2. 常见物质
水(H2O)、氧气(O2)、氮气(N2)和二氧化碳(CO2)是常见的气体。氢气(H2)、氯气(Cl2)、溴(Br2)和碘(I2)是常见的卤素。
金属如铁、铜、锌、铝等都是常见的金属。非金属如碳、硫、氧、氢等是常见的非金属。
3. 物质性质
物质的性质可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类。
-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自身固有的性质,如密度、硬度、颜色、相态等。
-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腐蚀、变色等。
4.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指原有的物质在作用后发生变化而生成一种或多种新物质的过程。
常见的化学反应有:
- 酸碱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
- 热分解反应
- 酯化反应
- 加合反应
化学反应需要满足反应物的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定律,并且反应速率受到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5. pH值
pH值是用于表示酸碱程度的指标。pH值越小,表示物质越酸;pH值越大,表示物质越碱;pH值为7时,表示物质是中性的。
6. 分子和化学式
分子是指由两种或以上不同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所构成的物质单位。
化学式是用来表示分子中原子种类和相对个数的符号表示法。分为分子式和简式两种。
7. 原子结构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云两部分组成的。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电子云是由电子组成的,电子呈球形分布,环绕在原子核的外部。
8.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原子序数及元素性质发展而来的排列方式。它是由横行(周期)和竖列(族)组成的。
元素周期表中,横行代表原子序数相同的元素,竖列代表拥有相同化学性质的元素。元素周期表可以提供元素基本信息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