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健康知识
儿童心理健康知识
儿童心理健康知识1 一、认识到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了解了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临床调查结果,那一个个数字背后就是一个个有心理问题的儿童,我们每一名幼教工作者有义务有责任尽上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儿童解决心理问题,因为这项工作直接牵扯到孩子一生的身心发展,更决定着我们国家、社会的未来发展水平。
二、解了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准确洞悉了儿童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
儿童心理问题主扮此要表现为认知障碍、性格和情绪障碍、行为障碍,性格和情绪障碍又分为焦虑症、恐怖症、抑郁症、强迫症以及孤独症,行为障碍又分为注意力障碍(儿童多动症)及抽动症。以前对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只是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学习之后,清晰地进行了区分,为以后准确进行判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还明晰了遗传、脑损伤及环境是形成儿童心理问题的原因,为在今薯缺岩后实际工作中进行儿童心理问题原因探究指明了方向,避免了多走弯路。
三、基本掌握了进行心理问题的干预技术
了解了面向全体幼儿的养成性教育模式及面向有心理问题幼儿的补偿性辅导模式。基本掌握了行为疗法及绘画疗法的干预技术。
四、初步形成了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思路
学习了儿童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干预,将通过复习归纳在脑海中建立起一个有关儿童心理问题的知识体系空间,下一步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实施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一要对全体教师进行二次培训,使每一名教师都能掌握有关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二要结合教学计划与幼儿年龄特点,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三要园长、教师做有心人,及时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儿童,与家长及时沟通,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四要鼓励教师写教育个案,进一步丰富拓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儿童心理健康的培养原则
被爱与价值感。孩子需要父母的爱,被爱使孩子有安全感与价值感。父母对子女示爱时,除了使孩子体验到被爱的满足之外,也使孩子知道因何事而被爱,从而学到是非观念。
安全感。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是无法信任别人的,对他人不信任则无法和人建立友谊,可能会使其成为刚愎自用的人。孩子如果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会使他不敢自由自在地探索周围环境,学习新的事物,他的情绪和智能发展也会受到不良影响。
规则。规则对孩子来说就像是一栋房子的墙壁,它给生活一个界限及广度。只有当孩子知道什么是可以期待的事,他才会觉得舒适自在。所以规则是安全感的来源,规则的建立可以给孩子提供自由成长的顺序感。
新的学习经验。现代儿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是成长中的个体,其心智能力的发展是其生理学方面的成熟加上后天学习经验而形成的。从出生起,儿童必须有切合其能力的学习机会以学习新的经验,才能发展出正常的智能、语言、人际关系技巧、情绪感受、表达能力和人格。
儿童健康心理的培养禁忌
注意不要过分地关心孩子。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数御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产生沾沾自喜求虚荣的不良心理。
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第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需要智慧和技巧。需要探讨,需要学习,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
人的心理发展有顺序性,人的成长大致有三个时期,即1-6岁,6-12岁,12-18岁。家教的最佳时期是12岁之前,即孩子成长的依恋期。人在成年时出现的许多心理问题往往源于未成年。长期与父母隔离已造成无数悲剧??这甚至可以说是很多孩子杀人、自杀的根本原因!相当多数乃至绝大多数的人生悲剧背后,都有一个不正常的家庭背景??人所有的不幸和悲剧,基本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的家庭影响。如果家长能够了解:人在幼年最重要的需要之一是安全感,对一个幼小的孩子来说,他所需要的`是对父母的依赖,对所熟悉环境和好朋友的的依
第二、家长要懂得孩子的内心需求。
家长往往习惯于自己说话,让孩子听话。家庭应该是孩子说心里话的地方,家长要注意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孩子,特别是内向的孩子,家长更要予以重视,鼓励孩子多说话。家长不能因工作忙忽略与孩子的思想交流。当孩子说话时,家长应认真倾听,走进孩子的内心。
第三、宽容与约束都重要。
对孩子宽容好还是严格好,并没有一致的意见,现实中家庭教育失败的教训往往过分宽或过分严。家长应平等地对待孩子,在宽容孩子的同时要给孩子必要的约束。过分宽容则陷于溺爱,过分严格则寡爱。家长要明白这样的道理,孩子的快乐性格不会是在训斥声中养成,家长的适时表扬比其他物质奖励更能帮助孩子养成好品性,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第四、要重视孩子习惯的培养。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所以,从小就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显得非常重要。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各种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儿童心理健康知识2 儿童心理健康小知识
人的心理活动是从婴幼儿时期就产生了,这个时期是孩子发育成长的关键时期,处于思维活动的萌芽期,如果能在这个阶段对孩子进行较好的科学的心理健康的指导,可以使孩子受益终身,那么就因该从婴幼儿时期做起,这一点就要依赖母亲。那么怎样在婴幼儿时期做好心理健康保健工作呢?
告别遗尿症
5岁以后的孩子还常常不能自立地排尿,称之为遗尿症。精神因素是幼儿出现遗尿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家长应消除引起孩子情绪紧张的各种不利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排尿训练。作为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树立克服不俍习惯的信心,不要对孩子横加指责,造成自卑心理。
消除口吃
矫正口吃的办法需要家长注意两点。首先,不要过分地注意或议论孩子的口吃,更不要模仿、嘲笑或严厉地强迫他矫正,尽量减少和消除引起孩子精神紧张的因素。另外,家长可耐心地采取一些具体的言语矫正法来帮助孩子,如设计特种练习,分散孩子害怕口吃的注意力等等。
戒掉吮指癖
对待有吮指癖的孩子不能用吓唬、在手指上涂药水等强制方法,这些方法会使孩子产生紧张、害怕、恐惧的心理。家长应采取更为关爱孩子的方法,对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以给他讲道理,加以引导;对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用他喜爱的事物来分散他的注意力,逐步帮助其改掉吮手指的不俍习惯。
纠正儿童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需要接受正规治疗,如药物治疗、包含治疗、行为治疗等。行为治疗被认为效果较好,主要是通过纠正儿童偏常行为,培养儿童俍好行为,增进其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主要方法。行为治疗主要采用合适的认知活动来改善患儿的注意力,克服分心,并通过合适的训练程序,减少患儿的过多活动和不俍行为。
儿童心理健康的7个标准
1、能按成人的要求去观察事物,记得快、记得住、记得对。能就具体直观的事物进行概括。肯动脑筋,想像力丰富,善于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提出各种问题,并能解决一些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问题。
2、爱父母,爱老师,爱小朋友。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对人有礼貌,会用礼貌用语,有同情心,适度怕羞。
3、跌跤或受点轻伤都不哭,游戏输了不胡闹。不惧怕黑暗和某些形象怪异的小动物。
4、不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提出过分的要求。热爱劳动,爱惜物品。喜欢种花和饲养小动物,喜欢听音乐、看图册、唱歌、跳舞、绘画和参加各种智力游戏,并能从中感到快乐。
5、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具体、简单的评价,能分清自己的和他人的东西。服从约束。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
6、与大家在一起时比一个人独处时愉快,能遵守游戏规则和顺序,在玩法上服从大家的意见,懂得同伴的感情和需要,不故意找别人的麻烦,肯帮助其他小朋友,能为小朋友取得成绩而高兴。
7、在新环境或不熟悉的人面前 ,不过份的拘束害怕。不向小朋友、客人要东西吃。能自己到商店去买一些简单的生活日用品,能在车辆较多的马路旁的人行道上独自行走。
儿童心理健康知识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犯罪分子年龄趋于低龄化,其实这主要是儿童心理不健康造成的,你们知道哪些儿童心理健康知识呢?儿童心理辅导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是非常多的,家长们平时要注意给儿童做好教育!
儿童心理健康十项注意
一、注意不要过分地关心孩子。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二、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三、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四、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五、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六、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七、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八、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
九、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十、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然,要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不但要给予他们良好的教育,每一位做父母的更要给他们做出良好的榜样。
儿童心理健康的7个标准
1、能按成人的要求去观察事物,记得快、记得住、记得对。能就具体直观的事物进行概括。肯动脑筋,想像力丰富,善于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提出各种问题,并能解决一些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问题。
2、爱父母,爱老师,爱小朋友。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对人有礼貌,会用礼貌用语,有同情心,适度怕羞。
3、跌跤或受点轻伤都不哭,游戏输了不胡闹。不惧怕黑暗和某些形象怪异的小动物。
4、不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提出过分的要求。热爱劳动,爱惜物品。喜欢种花和饲养小动物,喜欢听音乐、看图册、唱歌、跳舞、绘画和参加各种智力游戏,并能从中感到快乐。
5、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具体、简单的评价,能分清自己的和他人的东西。服从约束。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
6、与大家在一起时比一个人独处时愉快,能遵守游戏规则和顺序,在玩法上服从大家的意见,懂得同伴的感情和需要,不故意找别人的麻烦,肯帮助其他小朋友,能为小朋友取得成绩而高兴。
7、在新环境或不熟悉的人面前,不过份的拘束害怕。不向小朋友、客人要东西吃。能自己到商店去买一些简单的生活日用品,能在车辆较多的马路旁的人行道上独自行走。
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方法
1、放松训练,以便随时保持轻松的状态,从而缓解紧张、焦虑情绪等。
2、简易行为矫治——阳性强化法。通过奖励目标行为,忽视或淡化异常行为,促进目标行为的产生。
3、合理情绪疗法。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
4、系统脱敏法。主要用于恐惧症。
5、冲击疗法。主要用于治疗恐惧和其他负性情绪反应。
6、厌恶疗法。常用于戒烟、戒酒、戒除网瘾,治疗强迫症等。
7、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来改变不良认知,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
儿童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1、多动:儿童的心理行为可以表现在儿童的行为上,有些儿童出现“多动症”。主要表现为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受到严重影响等几个方面。
2、焦虑:指突如其来的没有明显身体原因的恐惧状态。具体表现为缺乏自信、过于敏感、食欲低落、无端哭闹。这类儿童陌生环境反应敏感,而担心害怕,甚至恐惶不安,哭闹不停,常常担心被别人嘲笑,对尚未发生的情况,产生过分的关注,并伴有无根据的烦恼。对日常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显得过分焦虑。
3、常年情绪低落:如果孩子常常无缘无故地郁郁寡欢,那很可能就是自卑心理使然。
4、恐怖和失眠:恐怖表现在对某些事物或情景产生惧怕和逃离的心情,如怕打雷闪电,极度紧张,抱头乱窜。儿童对于一些没有危险或基本没有危险的东西也感到害怕,而且这种害怕十分突出,儿童由于恐怖而出现回避、退缩行为。失眠的孩子入睡困难,睡中不时惊醒、大声哭闹,甚至梦游四方,但白天回忆不起来,只觉得精力不足,情绪不稳。
5、过度怕羞:儿童,特别是女童略有怕羞纯属正常,但如怕羞过度(包括从来不敢面对小朋友唱歌,从来不愿抛头露面,从来不敢接触生人等等),则可能内心深处隐含有强烈的自卑情绪。
6、攻击:这类孩子整日东奔西跑,经常搞恶作剧,喜欢讽刺挖苦别人。对美好的物品毫不爱惜,摔打成为癖好,表现出攻击性。
7、语言表达较差:据专家所作的统计,高占8成以上的自卑儿童的语言表达较差。他们或表现为口吃,或表述不连贯,或表达时缺乏情感,或词汇贫乏等等。
8、恶劣的人际关系:儿童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指他们与父母、教师以及同伴之间的关系,从这些人际交往中可以反映出儿童的心理健康状态。心理不健康的儿童一般没有融洽的人际关系,往往由于个人心理不健康等原因,与人产生交流障碍。不能与人合作,对人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有猜疑、嫉妒、退缩现象,不能置身于集体,与人格格不入。
结语: 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家长们最关心的事情,尤其是对于年龄不是过于成熟的孩子来说,大家平时要多多了解这些儿童心理健康常识,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更加健康的成长!
儿童心理健康知识4 一、关于儿童心理健康的5个主要标志
1.情绪基本上是愉快、稳定的。
不经常发怒,不无故摔打玩具与其他什物;生活起居正常,能按时入睡,睡眠安稳,少梦魇,无吮吸手指或咬物入睡的习惯;基本上能听从成人的合理嘱咐,不过分的挑食、拣穿,不经常无理取闹。
2.求知欲较强。
喜欢提问题并积极寻求解答;学习时或完成任何力所能及的任务时,注意力集中,记忆力正常;爱说话,语言表达能力同年龄相符,无口吃情况;生活中对力所能及的事,乐于自己做,不过分依赖别人的帮助,能比较认真地完成别人委托的事。
3.能合群。
爱与小同伴交往,对人有同情心和友好行为,不随便打人骂人,不妒忌同伴;在集体中能愉快地生活,在成人指导下,愿意为集体和所能及的好事。
4.诚实而不说谎。
很少说不符合现实的话;不私自拿别人的东西或损坏别要的东西;做错事不隐瞒,肯承认错误。
5.有自尊心和一定的自信心。
对称赞感到高兴,对批评、指责感到羞愧,希望做受人欢迎的事,不愿做遭人责骂的事;不过分的畏难、胆怯等。
二、儿童心理健康知识
1.减少儿童的心理负担。
父母们望子成才心切,期望值太高,因而对孩子的要求不切实际,有的家长偏面理解早期教育,忽视儿童特别是保幼儿童的心理卫生特点,进行知识灌输;有的家长往往只盯住孩子的考分,非要孩子考满100分,这样,孩子的神经整天绷的紧紧的,丝毫不得松弛,致使他们中的有些人得了一种“学校恐怖”的神经官能症,拒绝上学。有的孩子在低年级时活泼、开朗、大方,但越到高年级性格越怪异。这反映了学校生活也存在不少弊端,所以,要解除孩子沉重的心理负担,首先要解除家长的心理负担。
2.要有一个宽松、和谐、安静的家庭氛围。
在家庭文化生活中,应当有充足的健康的精神食粮,例如,足够的书籍等等;在管教孩子的方式上,反对粗暴专制、实行民主平等;在对待子女的兴趣爱好方面,家长应当顺其天性,自然发展,而不应当以大人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3.扩大孩子的生活圈,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
孩子孤僻不合群、自私等不良心理的形成,往往与他们的生活圈狭窄有关系。前几年,美国儿童中有一种“大楼病”,由于高层建筑的发展,儿童们放学后独居一室,缺少正常的交往,因而产生孤僻、恐惧等心理,甚至影响智力的正常发展。儿童心理健康十二忌。
第一,忌娇惯溺爱。开口不离“好”,出门不离抬,吃饭任其要,穿衣任其挑,就会养成儿童任性的性格。父母“爱子-溺子-误子”,这往往是现实生活中一些青少年步入歧途的三部曲。
第二,忌袒护纵容。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当众做错了事,家长明知不对,却以种种理由加以庇护和掩盖,其结果必然使孩子不能正确对待缺点和错误。
第三,忌哄骗。有些家长图一时安宁,不惜编造假话欺骗孩子,这样耳懦目染,容易使孩子效仿父母,养成虚伪不诚实的品格。
第四,忌讽刺。对孩子讽刺挖苦,以为可以“激发”上进,结果适得其反。
第五,忌苛求。父母对孩子“恨铁不成钢”,凡事都要尽善尽美,稍有不顺便大加训斥,使子女无所适从,思想感到压抑和束缚,时间长了孩子有可能走向反面,我行我素。
第六,忌放任。对孩子不加引导和教育,放任自流,任其所为,不尽家长责任,后果难以预料。
第七,忌打骂体罚。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信奉“不打不成器”的信条,不能以理服人,而是打骂、体罚,结果这样不但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往往产生感情对立。
第八,忌注意力不集中。要让孩子自己选择适宜的游戏和运动,培养他们注意力集中,专心地完成一项工作的能力,训练儿童持之以恒的毅力,做什么事都要有始有终。而不要反复要求孩子更换活动内容。
第九,忌缺乏适应能力。要训练儿童适应环境的能力,这样对孩子的发展是很有益的。
三、肥胖影响儿童心理健康
肥胖对儿童心理造成的损害,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心理的损害不像身体上的损害那样容易被发现,但对儿童性格、气质、个性,以及日后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肥胖造成的心理损害,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低、自卑感明显、缺乏自信心、压抑、伙伴关系不良、焦虑情绪较多、有孤独感等。
肥胖儿童常常为穿不上漂亮合身的衣服而苦恼,因肥胖影响体育而对升学忧心忡忡。有的孩子甚至认为,自己的体形难以被同学接受而对上学失去兴趣。有的肥胖儿童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但向他请教的同学却寥寥无几。因为胖而被同伴取侮辱性的外号,在肥胖儿童中也十分普遍。胖孩子性格内向者居多,有事情不愿意和家长或同学说,而喜欢藏在心理,他们和陌生人交往时往往胆怯,不愿在集体活动中表现自己。许多社会因素,如就业时受歧视,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和经济收入,因肥胖而受影响等,也不同程度地使肥胖儿童产生心理压力。此外,家长的训斥、担忧、焦虑,也是胖孩子产生心理负担的原因之一。
肥胖儿童存在着许多有别于正常体重儿童的行为特征,这些行为对肥胖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肥胖不仅损害了儿童的身体健康,而且对儿童的心理也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应引起社会的重视。在治疗肥胖时,应将心理治疗纳入其中,矫正与肥胖有关的不良行为,建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模式,从根本上治疗肥胖,使肥胖儿童的身心恢复正常。
四、儿童心理健康有哪些禁忌
第一、忌忧郁沉默
在生活中,父母要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性格,切勿郁郁寡欢。
第二、忌缺乏适应能力
父母要训练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这样对他们的发展才有益处。
第三、忌讽刺
父母以为对孩子讽刺挖苦,能“激发”他上进,没想到最终适得其反。
第四、忌无控制力
在生活中,父母要训练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包括控制一些他们不合理的要求和愿望。
第五、忌放任
父母对孩子不加任何地引导和教育,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放任其自由,不尽家长的责任,后果就难以预料了。
第六、忌哄骗
有些父母经常会为了一时的安宁,而不惜编造谎言来欺骗孩子,在这种耳濡目染的生活中,孩子很容易就效仿了父母,最终养成了虚伪不诚实的品格。
第七、忌袒护纵容
当孩子在大众面前做错事时,父母明知这样是不对的,却还要以种种不是理由的理由来加以庇护和掩盖,其结果必定会使孩子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第八、忌注意力不集中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培养孩子注意力集中,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游戏和运动,专心地完成每一件事,而且要做到持之以恒、有始有终,不要反复地更换孩子的活动内容。
第九、忌打骂体罚
很多家长都信奉“不打不成器”的信条,如果不能以理服人,只是一味地打骂、体罚,结果只会导致起不到任何的教育的目的,反而严重地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产生情感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