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历史七要素? 人机料法环测,七要素总结?
一、学习历史七要素?
1学历史要有一个历史的观点,不能盲目,历史有5本书,不可能全背下来,但对重点问题必须牢记,记不住的要一遍遍地复背。
2现在主要强调考查历史的主干知识,所以必须掌握主干,把握历史思路。抓主干主要是掌握课本知识——掌握课本上的大标题,每一节的小标题,还有每一节中的黑体字,抓住这些就可以抓住主干。我们在复习的时候,可以根据目录复习,先把书合上,想一想,这本书共有几章,每一章大概内容是什么,然后再看第一章,想一想第一章有几节,每一节的内容是什么,再想一想每一节主要讲了几个重大事件……这样复习下来我们就可以大概掌握这本书的主干知识。在掌握主干知识之后还要想一想,各节之间有什么联系,这种联系非常重要。
3看书要细致,包括小字批注插图都要留意。
4复习要及时,上完课当天复习,效果最好,周日在家最好把本周的课程再熟悉一遍。把历史分成几个部分,比如中国近代史就可以分成抗争史、探索史、侵略史,还有近代化,一共四个部分。有了大致轮廓就可进行逐步深入的整理
5要在看书的过程中思考,不能机械地背书。思考文字中隐含的意思和结论性语言是如何得出的。如课本中提到北美独立战争手启蒙思想得影响,究竟如何影响书中没有明确,我们就可以从领导人、《独立宣言》得发表、确立共和制等角度思考。
6归纳相似知识点,如古代坚持唯物或唯心的思想家,古代对外交通的发展,世界之最,中共会议等;也可以举例一个时间或一个地点发生的大事。
7熟读课本是关键。高三时我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研读课本上,课本上的大字、小字都看得清楚,任何一个知识点可能就是小小的考查点。
8经常复习,复习是巩固记忆的唯一有效方法。第一次背诵是个比较艰苦的过程,以后的复习会相对轻松点,但一定要坚持。
【关于答题技巧】
注意全面性,在历史的答题中,涉及的内容可能涉及到古代史、近代史,综合性比较强,我们一定要考虑一些事例来回答问题。比如以民族关系为答题的点,那么我们就要回忆从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到清朝时期,关于中央政府对于民族关系的处理。
答题的时候,一定要在自己的大脑里面,把所有跟课本相关的内容在大脑里面筛选一遍,就是这样一种全面的方法的话,就可以保证自己的答题不丢分。
二、人机料法环测,七要素总结?
人是指劳动者。机指机器设备,料指材料,法是指尊循法则。环指环境。测指测量。
现场管理的六个要素即:人、机、料、法、环、测,由于这五个因素的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是M和E,也称为5M1E分析法。
a.人│Man:操作者对质量的认识、技术熟练程度、身体状况等;
b.机器│Machine:机器设备、测量仪器的精度和维护保养状况等;
c.材料│Material:材料的成分、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
d.方法│Method:这里包括生产工艺、设备选择、操作规程等;
e.测量│Measurement:主要指测量时采取的方法是否标准、正确;
f.环境│Environment:工作地的温度、湿度、照明和清洁条件等。
三、公文总结的要素?
答:公文总结的要素是:主题材料,结构和语言。
四、历史五要素?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
素养1: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能够知道分割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素养2: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史料是认识历史的唯一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重构历史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
素养3:历史理解 历史理解是指将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情感取向和理性认识。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努力理解各种历史叙述及其语境的含义;能够对历史具有同情理解的态度,即依据可靠史料设身处地认识具体的史事,对历史境况形成合理的想象,更好地感悟和理解历史上的各种事物;能够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事实之间的差异;能够在同情理解的基础上尽可能实事求是地建构自己的历史叙述;在对历史和现实的认识中,能够体现出尊重和理解他人、客观处理问题的态度。
素养4: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知道历史解释可以不同形式出现在历史叙述中,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理解和评析;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能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面对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问题,能够以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加以看待和评判。
素养5:历史价值观 历史价值观是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是从人文研究的真、善、美追求中凝练出来的价值取向。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对历史的价值判断是以史实为基础的,但又是依据一定的价值观对史实做出的主观评判;能够认识到分辨历史上的真伪、善恶、进步与倒退,以及公平、正义与否,是学习历史的重要目的;能够将对历史的认识延伸到对自身成长和现实社会的认识上,能够从历史中获取有益的养料,从实践的层面体现历史的价值。
五、总结的三要素?
一、数据量化统计和总结 。 要写好总结,须勤于思索,善于归纳,对工作进行数据量化统计和总结。
二、个人思想感悟和认识 。 除了总结当月的工作情况,还需要有个人的思想感悟和认识,从当月所做某件具体的工作中剖析自己存在的不足和哪方面欠缺,总结经验和教训。
三、月工作中事例。
六、杜邦22要素经典总结?
杜邦安全管理22个要素
1、领导与承诺
2、HSE政策和原则
3、综合高效的安全管理组织
4、直线组织的安全责任
5、挑战性的安全目标和指标
6、支持性的安全专业人员
7、安全高标准
8、持续的安全培训及发展
9、有效的双向沟通
10、积极有效的激励
11、行为和系统审核
12、全面的伤害和事故调查与报告
13、人员变更管理
14、承包商安全管理15、质量保证
16、启动前安全检查17、设备完好性
18、设备的微小变更管理
19、工艺安全信息
20、技术变更管理
21、工艺危害分析
22、紧急响应和应变计划有感领导与安全文化安全文化的要件
七、关于总结的基础知识?
个人总结既是展示能力素质和工作业绩的重要载体,也是总结经验、发现不足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机关工作人员的年度个人工作总结为例,同你分享写好个人总结的“五要诀”。
一要有内容。
年度个人工作总结要客观真实地反映一年的工作情况。首先要做到全面收集材料。具体可以按照两个脉络进行:一是纵向的时间脉络,从年初到年底,把你所做的工作梳理一遍,每个月、每个时间段做了什么,要清清楚楚;二是横向的职责脉络,按照你所从事的工作,分门别类、一项一项汇总材料。其次,内容要“实”,不写空话、套话。个人总结的内容以具体、有针对性为宜,让人能够通过总结了解总结者工作的真实情况,看出其不同于他人之处。
二要有逻辑。
年度个人工作总结行文有其特定的逻辑,一般应包括几个方面:年度工作学习的基本情况;取得的成绩、积累的经验;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下一步工作打算。在基本情况部分,一般应包含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业务工作、遵规守纪情况等内容,与考察干部“德、能、勤、绩、廉”的要求相对应。成绩和经验可以独立成为一部分,也可以分散在各项工作之后。不足和问题、下一步工作考虑则应该分别独立成为一个部分。
三要有重点。
重点、亮点是写总结的关键点和着力点。一般而言,重点、亮点应从几个方面去总结:一是理论学习方面重点学习掌握的内容,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其要求的学习内容必然成为相应阶段的学习重点;二是业务方面的重点工作任务,包括所承担和参加的重点工作、难点工作、有较强创新性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工作;三是参加的重要会议、培训,其中给你带来较大的收获和感受的,也都是需要总结的内容。在总结时,要力求内容翔实、重点突出,写清楚你是怎么做的、有什么考虑、取得什么成效,结论性的东西要有具体事例或数据支撑;要力争写出今年与往年的不同,写出与别人的不同,这样才能使总结更加厚实,彰显出特色。
四要有分寸。
个人总结是你写自己,既要避免过分夸大成绩的“王婆卖瓜”,也要避免刻意回避问题的“蜻蜓点水”。讲成绩要力求实事求是,不要自我包装、自我吹嘘。这里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圆满完成”“成绩优异”“名列前茅”“空前绝后”“产生巨大成效”等带有明显夸赞含义的词语时,必须慎重,适当留有余地。讲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要客观、到位,坚持问题导向,深入透彻地剖析工作中值得思考总结的内容,不回避问题。事实上,讲不足是撰写总结非常重要的步骤,是阅读者格外关注的内容,也是总结者通过自我总结取得完善提高的关键。
五要有诚意。
总结者的态度要坦诚,即使是一篇普通的工作总结,也要用心、用情去写。总结要做到文通句顺、用字用词准确,没有错讹之处,这是重视和认真的体现。更重要的是,要诚实地面对自己,深入地总结工作,让人从总结中看到思想、看到精神、看到力量,真正把撰写总结的过程,变成自我认知、自我勉励的过程,变成真正使自己有所感悟、有所提高的过程,这也是撰写总结的初衷和价值所在。
八、历史规律总结?
历史规律有重复性、预见性、层次性、不确定性与开放性。
历史规律具有如下特性:
第一、重复性。
这是其最基本的属性,也是同于自然规律的一种属性,由此也表明了历史规律的客观性。人们正是对历史现象的多次重复进行探索,抓住其内在联系,证明它是历史规律;一旦如此,它就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了。
第二、预见性。
如果没有一定程度上的预见性,就不称其为历史规律,这样,发现规律才有价值。
第三、层次性。
基于以上,某些历史规律适用于几种社会形态或整个人类社会,而更多的则只适用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地区,即所谓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如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由低向高不断演进等,都是适用于一切时间和空间(历史时期)的普遍规律,是最高层次的历史规律。相对它们而言,其他具有规律性的现象、事物都是特殊规律,都具有偶然的因素;而在它们各自的层次上,又都是必然的规律。
第四、不确定性与开放性。
由于人的主观限定,即使是被揭示出来的历史规律,也要经由长期历史发展进程的检验,看它是否确是历史规律,尤其是看它究竟在什么层次上,或在什么范围内是历史规律。也正因此,因为历史认识的特点,历史规律的被认识有可能被修正、被限定范围,甚至被否定;同样,还有可能不断揭示出新的历史规律,并在更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加以验证。
九、作物七要素?
作物要有土,水,阳光,肥料,空气
十、pcr七要素?
pcr只有五要素。
1、引物
引物是PCR特异性反应的关键,PCR 产物的特异性取决于引物与模板DNA互补的程度。理论上,只要知道任何一段模板DNA序列,就能按其设计互补的寡核苷酸链做引物,利用PCR就可将模板DNA在体外大量扩增。
设计引物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引物长度: 15-30bp,常用为20bp左右。
②引物扩增跨度: 以200-500bp为宜,特定条件下可扩增长至10kb的片段。
③引物碱基:G+C含量以40-60%为宜,G+C太少扩增效果不佳,G+C过多易出现非特异条带。ATGC蕞hao随机分布,避免5个以上的嘌呤或嘧啶核苷酸的成串排列。
④避免引物内部出现二级结构,避免两条引物间互补,特别是3’端的互补,否则会形成引物二聚体,产生非特异的扩增条带。
⑤引物3’端的碱基,特别是蕞末及倒数第二个碱基,应严格要求配对,以避免因末端碱基不配对而导致PCR失败。
⑥引物中有或能加上合适的酶切位点,被扩增的靶序列最hao有适宜的酶切位点,这对酶切分析或分子克隆很有好处。
⑦引物的特异性:引物应与核酸序列数据库的其它序列无明显同源性。引物量:每条引物的浓度0.1~1umol或10~100pmol,以蕞低引物量产生所需要的结果为好,引物浓度偏高会引起错配和非特异性扩增,且可增加引物之间形成二聚体的机会。
2、酶
目前有两种Taq DNA聚合酶供应, 一种是从栖热水生杆菌中提纯的天然酶,另一种为大肠菌合成的基因工程酶。催化一典型的PCR反应约需酶量2.5U(指总反应体积为100ul时),浓度过高可引起非特异性扩增,浓度过低则合成产物量减少。
3、dNTP
dNTP的质量与浓度和PCR扩增效率有密切关系,dNTP粉呈颗粒状,如保存不当易变性失去生物学活性。dNTP溶液呈酸性,使用时应配成高浓度后,以1M NaOH或1M Tris。HCL的缓冲液将其PH调节到7.0~7.5,小量分装, -20℃冰冻保存。多次冻融会使dNTP降解。
在PCR反应中,dNTP应为50~200umol/L,尤其是注意4种dNTP的浓度要相等( 等摩尔配制),如其中任何一种浓度不同于其它几种时(偏高或偏低),就会引起错配。浓度过低又会降低PCR产物的产量。dNTP能与Mg2+结合,使游离的Mg2+浓度降低。
4、模板
模板核酸的量与纯化程度,是PCR成败与否的关键环节之一,传统的DNA纯化方法通常采用SDS和蛋白酶K来消化处理标本。SDS的主要功能是:溶解细胞膜上的脂类与蛋白质,因而溶解膜蛋白而破坏细胞膜,并解离细胞中的核蛋白,SDS 还能与蛋白质结合而沉淀;蛋白酶K能水解消化蛋白质,特别是与DNA结合的组蛋白,再用有机溶剂酚与氯仿抽提掉蛋白质和其它细胞组份,用乙醇或异丙醇沉淀核酸。提取的核酸即可作为模板用于PCR反应。
一般临床检测标本,可采用快速简便的方法溶解细胞,裂解病原体,消化除去染色体的蛋白质使靶基因游离,直接用于PCR扩增。RNA模板提取一般采用异硫氰酸胍或蛋白酶K法,要防止RNase降解RNA。
5、Mg2+浓度
Mg2+对PCR扩增的特异性和产量有显着的影响,在一般的PCR反应中,各种dNTP浓度为200umol/L时,Mg2+浓度为1.5~2.0mmol/L为宜。Mg2+浓度过高,反应特异性降低,出现非特异扩增,浓度过低会降低Taq DNA聚合酶的活性,使反应产物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