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系统理论的学者是?

bdqnwqk2023-08-08学者1

一、提出系统理论的学者是?

系统理论是由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LV.贝塔朗菲在1932年发表的抗体系统论中提出的。

系统论中认为,关联性、时序、动态平衡性、性整体性、等级结构性等,是所有系统共同的基本特征。

贝塔朗菲倡导系统、整体与计算机数学建模方法和把生物看做开放系统研究的概念,由此奠定了生态系统、器官系统等层次的系统生物学研究。1968年贝塔朗菲的专著《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总结了一般系统论的概念、方法和应用。1972年他发表《一般系统论的历史和现状》,试图重新定义一般系统论。

贝塔朗菲认为,把一般系统论局限于技术方面当作一种数学理论来看是不适宜的,因为有许多系统问题不能用现代数学概念表达。一般系统论这一术语有更广泛的内容,包括极广泛的研究领域,其中有三个主要的`方面。

①关于系统的科学:又称数学系统论。这是用精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系统,研究适用于一切系统的根本学说。

②系统技术:又称系统工程。这是用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来研究工程系统、生命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等复杂系统。

③系统哲学:它研究一般系统论的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并把它上升到哲学方法论的地位。

贝塔朗菲企图把一般系统论扩展到系统科学的范畴,几乎把系统科学的三个层次都包括进去了。但是现代一般系统论的主要研究内容尚局限于系统思想、系统同构、开放系统和系统哲学等方面。而系统工程专门研究复杂系统的组织管理的技术,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不包括在一般系统论的研究范围内。

二、人格分裂理论的学者?

人格研究的精神分裂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他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他提出的精神分析理论是提出最早、内容最完整而且影响最大的精神分析理论。

人格分裂是一种以观念、外貌和行为奇特以及人际关系有明显缺陷,且情感冷淡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这类人一般较孤独、沉默、隐匿、不爱人际交往,不合群,既没有什么朋友,也很少参加社会活动,显得与世隔绝。

常做白日梦,沉溺于幻想之中。

这类人对人少的工作环境尚可适应,但是众多的单位和环境,即需要交际往来的工作就很难适应,诊断人格分需要符合下述项目中的三项:

第一、奇异的信念和想法,或与文化背景不一致的行为,如相信透视力、心灵感应。

第二、奇怪的、反常的或者特别的行为或外貌,如服饰奇特,不修边幅,行为不合时宜,不符合习俗或者目的不明确。

第三、怪异的言语,如例题、用词不妥、繁简适当、表达意思不清楚。

第四、不寻常的知觉体验,如幻觉,看见不存在的人。

第五、对人冷淡,甚至对家族亲人也冷淡,缺少对他人的温暖与体贴。

第六、表情淡漠,也缺乏强烈或者主动的情感。

第七、单独行动,主动与人交往仅限于生活或工作中,必需的接触除主要亲属外,没有亲密的朋友或知己。

三、abc理论是哪个学者提出来的?

abc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来的。ABC理论(ABC Theory of Emotion)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就是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

四、提出社会理论的学者?

维果斯基社会理论是指人类的主观知识如果要得到社会的认可,符合人类对其普遍认同成为客观知识;即主观知识只有经社会性接受方能成为客观知识,维果斯基认为知识的基础是语言知识、约定和规则,而语言则是一种社会的建构;人类知识、规则和约定对某一领域知识真理的确定和判定起着关键作用;个人的主观知识经发表而转化为使他人有可能接受的客观知识,这一转化需要人际交往的社会过程,因此,客观性本身应被理解为社会性。

发表的知识须经他人的审视和评判,才有可能重新形成并成为人们接受的客观知识。

五、论文的理论支撑点是什么?

论文的理论支撑点,意思就是说本篇论文采用的哪一个理论基础?

六、任何技术都有其相应的理论支撑?

任何技术都有其相应的基础理论支撑,要掌握核心技术,必须深刻理解其技术原理,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具体体现在,所用技术在产品全寿命周期内的作用机理、效应和范围,在制造、测试、试验、运行、维护等所有环节和条件下均具有可预测性。不受地域或时间的限制。

七、中国设计理论的著名学者?

韩雷,著名设计师、国内著名高校教师,设计艺术学学者,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现任世界生态旅游养生大会首席设计师,金联安国际投资集团文化发展公司创意总监,北京CCIS设计艺术发展中心主任。

主要著述:《中形道设计》·《美术之路》·《汉字字体设计与民族文化的融合》·《2008奥运标志与申奥标志的比较分析》·《导示设计的形态构成学研究》·《The Research of the Visual Recognition of Sign Design》·等等...

八、人力资源理论是由哪两学者提出的?

“人力资源”这一概念早在1954年就由彼德·德鲁克在其著作《管理的实践》提出并加以明确界定。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不断成熟,并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为企业所广泛接受,并逐渐取代人事管理。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不断发展,也不断成熟。人们更多的探讨人力资源管理如何为企业的战略服务,人力资源部门的角色如何向企业管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转变。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标志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新阶段。

20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经典理论

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1903)

泰罗(Frederick W. Taylor, 1856-1915), 美国古典管理学家,主要著作有《科学管理原理》(1911)和《科学管理》(1912)。

科学管理的核心:

1.管理要科学化、标准化;

2.要倡导精神革命,劳资双方利益一致。

实施科学管理的结果是提高了生产效率,而高效率是雇员和雇主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因此,泰罗认为只有用科学化. 标准化的管理替代传统的经验管理,才是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

科学管理的内容:

1.进行动作研究,确定操作规程和动作规范,确定劳动时间定额,完善科学的操作方法,以提高工效。

2.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工人使用标准的操作方法,使工人在岗位上成长。

3.制定科学的工艺流程,使机器、设备、工艺、工具、材料、工作环境尽量标准化。

4.实行计件工资,超额劳动,超额报酬。

5. 管理和劳动分离。

科学管理理论应用的成功案例: 利用甘特图表进行计划控制,创建了世界第一条福特汽车流水生产线 ,实现了机械化的大工业,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出现了高效率、低成本、高工资和高利润的局面。

二、吉尔布勒斯夫妇的动作研究(1907)

福兰克·吉尔布勒斯(Frank B. Gilbreth,1868-1924),美国动作研究之父。吉尔布勒斯夫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心理学博士,被尊称为美国“管理学第一夫人”。主要著作:《动作研究》(1911),《管理心理学》(1917),《疲劳研究》(1919),《时间研究》(1920)。

他们采用观察、记录和分析的方法进行动作研究,以确定标准工艺动作,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他们制定了生产流程图和程序图,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他们主张,通过动作研究,可以开发工人的自我管理意识; 他们开创疲劳研究先。河,对保障工人健康和提高生产率的影响持续至今。

三、韦伯的组织理论(1911)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1864-1920), 德国古典管理理论学家,被尊称为“组织理论之父”。主要著作: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般经济史》,《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等。

韦伯认为,社会上有三种权力,一是传统权力,依传统惯例或世袭而来而拥有;二是超凡权力,来源于自然崇拜或追随;三是法定权力,通过法律或制度规定的权力。

对经济组织而言,应以合理合法权力为基础,才能保障组织连续和持久的经营目标。而规章制度是组织得以良性运作的保证,是组织中合法权力的基础。韦伯构建的理想的官僚组织模式为:

1. 组织依据合法程序产生,有明确的目标和完整的规章制度。

2. 组织的结构是层控体系,组织中的人依据其职位的高低和正式的工作职责行使职权。

3. 人与人的关系是人对工作的关系,而不是人对人的关系。

4. 按职位需求,公开甄选适岗人才。

5. 对人员进行合理分工,并进行专业培训,以提高生产效率。

6. 按职位和贡献付酬,并建立升迁奖惩制度,以提高工人的事业心和成就感。

韦伯理性地、创建性地提出了行政组织科学的组织理论和组织准则,这是他在管理思想史上最大的贡献。

四、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1916)

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 1841-1925) , 法国古典管理理论学家,与韦伯、泰罗并称为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三位先驱,并被尊称为管理过程考试界的开山鼻祖。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

法约尔提出了管理的五大职能说:即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大职能,并提出14项管理原则: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报酬、集中、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稳定、创新和团队精神。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凝炼出了管理的普遍原则,至今仍被作为我们日常管理的指南。

五、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1933)

乔治·埃尔顿·梅奥(George Elton Myao, 1880-1949), 原籍澳大利亚的美国行为科学家,人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主要著作:《组织中的人》和《管理和士气》。

梅奥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九年的著名的霍桑实验,真正揭开了对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研究的序幕。霍桑实验的初衷是试图寻找改善外部条件与环境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但结果表明影响生产率的根本因素不是外部工作条件,而是工人自身因素和被团体接受的融洽感和安全感。

梅奥提出的“人际关系理论”指出,工人是社会人,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经济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必须注意与正式组织保持平衡;提高工人满意度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首要条件,高满意度来源于物质和精神两种需求的合理满足。

六、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943)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1908-1970), 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人类需要层次论学说。代表作: 《人类动机理论》。

马斯洛指出,人的需要层次如图1所示:

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序,低级层次需要满足后,人将追求高层次需要。

七、麦格雷戈的人性假设与管理方式理论(1960)

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 M. Mc Gregor, 1906-1964), 美国著名行为科学家。 代表作为《企业的人性方面》(1957),提出了著名的X理论-Y理论。

麦格雷戈称传统的管理观点为X理论,并提出了对人性的假设条件和管理方式,他提出的相对于X理论的则是Y理论。

九、理论支撑如何在论文中体现的?

论文的理论支撑肯定来自于你阅读了一定量的中英文的文献,写的时候首先介绍相关研究领域权威们的经典理论或方法,或者来龙去脉,然后介绍在这些经典理论的基础上,后面又有哪些学者在此基础上做了哪些研究,提出了哪些新的方法或者改进或者还存在哪些不足等。

注意这里一定不能是简单的罗列和堆砌,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这样写才能让论文理论支撑部分有一定的深度。

十、什么样的墙面需加支撑?

一、墙的配筋率不足,边构件的截面尺寸或配筋不符合规范和连接梁的加固要求,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经常采用增加截面配筋的方法来处理,增加截面加固法的配筋原则,增加原构件的截面面积或提高配筋率,以提高其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或改变其固有振动频率。

新混凝土土层厚度应由设计单位计算,一般不小于60 mm,新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比原混凝土提高1级以上,不小于C25级。适当时,应在新的混凝土墙体上加设钢网,计算钢网,满足竖向配筋的要求,新网目应与原墙可靠连接。

二、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对墙体进行钻孔处理。目前,我们居住的房屋大多是剪力墙结构。当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在墙体上开洞时,如何处理其结构的隐患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首先,开孔时应使用切割机或钻孔机进行施工,以尽量减少对墙体的破坏。开孔时,切断的原应力钢筋应留一定长度,钢筋应适当弯曲和焊接,一定数量的混凝土应锚固在一起。

其次,根据开口的大小,钢框架被包裹在开口周围,钢框架与混凝土的接缝表面应填充粘合剂,使之成为一个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