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重点知识点的归纳

2023-07-28基础

初中历史的重点知识点比较多,想要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需要做好历史知识点的 总结 。盯好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初中历史重点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到你!

初中历史重点知识点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开通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这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 文化 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同时运河的通航也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但隋炀帝滥用民力,也造成但是百姓的困苦。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3.6xx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4.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贞观之治:唐太宗在位期间,吸取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即贞观新政;恢复和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知人善任,虚心纳谏(魏征);完善科举制;注意加强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唐太宗的统治促成了国家政治 清明 ,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和睦,国力增强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为大唐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贞观新政:唐太宗实行了一系列革新 措施 ⑴改革赋役制度⑵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⑶修订法令编撰了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唐律疏议》⑷完善科举制。

5.武则天:重用酷吏、引用庶族打击反对她的元老重臣、勋贵旧族;改《贞观氏族志》为《姓史录》;大力发展科举制,不拘一格选人才,如姚崇、宋璟、狄仁杰;注重减轻农民的负担,统治期间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省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郭沫若称她“政启贞观,治宏开元。”

6.★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⑴有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统治的基础⑵玄宗个人很有才能,他重用贤能,凯基铅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7.科举制:隋创立,唐完善。定义即特点: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内容: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P.20

作用:实行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科举制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

明清的科举制改为考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人的实际能力,使科举考试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才智。

8.吐蕃:今天藏族的祖先。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的赞普-尺带珠丹,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密切了汉藏两族之间的交往。

9.▲遣唐使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其中著名的有晁衡。P.32唐玄宗时,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P.33玄奘西去天竺取经,回国后口述见闻,由弟子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p.34-36

10.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唐代我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世界上的强盛国家;采取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发达的海路交通。

11.赵州桥(平拱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设计者隋朝李春。

12.唐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当推李白和杜甫。李白的诗的风格:雄奇飘逸,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人称“诗仙”。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诗的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细腻,感情真挚动人,富有现代主义精神。诗的内容多位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后人称他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

第二单元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13.11xx年,北宋皇族赵构(宋高宗)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后来定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南宋抗金英雄有岳飞等。11xx年,宋金和议:南宋对金称臣,割让部分土地,向金送交岁币。至此形成宋金南北对峙局面。P.61

14.魏锋返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南宋时,南方经济发展完全超过了北方。经济重心正式转移到了南方。

15.成吉思汗的功绩:完成蒙古统一大业,建立蒙古政权,创制蒙古文字,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

▲12xx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xx年定都大都。他仿效中原政治体制,建立行省制度。推行重农政策。

元代黄道婆在制棉工具和制造 方法 上作出了重大的技术革新。她的故乡松江地区逐渐上升为江南棉纺织业中心。棉布逐渐取代丝麻成为民众普遍使用的衣被原料。

16.北宋司马光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元杂剧作家重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

第三单元 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17.明清时期的专制统治延续了秦朝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使皇权达到空前强化的程度。主要措施:⑴明朝废除了宰相制度,设厂卫特务机构,廷杖制度。⑵清朝增设了军机处(雍正),并通过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的推行,加强了思想控制,也严重阻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18.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有:明朝戚继光肃清了倭寇(日本)的骚扰;清初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康熙率清军两次出兵雅克萨打败沙俄侵略军,并签署了《尼布楚条约》保卫了东北边境。这些斗争不仅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权益,而且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和平稳定的环境。

16xx年的《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中国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叶岛的主权。

19.清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措施有:16xx年康熙平定准噶尔部;18世纪中期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乱;在伊犁等地设立将军,在西北各地设立参赞大臣,使清朝中央加强对新疆等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清朝中央政府对__、班禅进行册封;17xx年,清朝设立驻藏大臣同__、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

20.外八庙和避暑山庄实际上起到了清朝第二政治中心的作用。

21.13xx年,明朝建立,定都南京;14xx年,明成祖迁都北京;16xx年,清军入关,顺治帝迁都北京。北京城的构造:有三重,由外往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和宫城(旧称紫禁城现叫故宫)。

22.为了防范蒙古骑兵南下侵犯,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我们现在见到的长城就是明朝时修筑的。长城时促进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和联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

22.明代著名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著成《本草纲目》,此书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宋应星著《天工开物》,此书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 百科 全书”。

在明朝以叙事为主的通俗文学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明清时期的四大名著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明)、施耐庵的《水浒传》(明)、吴承恩的《西游记》(明)和曹雪芹的《红楼梦》(清)。《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步长篇历史小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

23.14xx年-14xx年,明政府先后派郑和七次下西洋。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评价: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而且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P.128

24.★清朝实施了闭关政策。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限制上。影响:清朝实施闭关政策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但同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恶果。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确立制度时期

( 19xx年新中国建立 - 19xx年三大改造完成)

探索道路时期

(19xx年八大 — 19xx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9xx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初中历史复习记忆法

? (1)纵向联想记忆法

这是按照历史事件发展时间的先后顺序,按照事物内部因果联系为特征的 记忆方法 。“纵向联想记忆法”的要点是紧紧抓住“原因”和“结果”,“本原”与“表象”诸项,把它们之间的联系扭合在一起,从而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说明历史现象的本质,了解历史事件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

? (2)横向联想记忆法

运用这种记忆法是通过把握同一历史时期不同性质历史事件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联系,以达到记忆效果的方法。横向联想记忆法的要点是抓住其中一项内容为基本点,左右联想,推及其余。

? (3)相似联想记忆法

历史的发展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很多历史事件其发生、发展、特点极为相似。这种相似是客观事物的某种联系,相似联想记忆法是反映客观事物这种联系的方法。相似联想绝不是等同联想,把它们等同起来是错误的。这种方法的基本点是“相似之处”,从同类事物中找到相似之处,再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形成同类问题知识异同的记忆网络结构,印象深刻,不仅容易记住,而且记忆比较牢固。

? (4)相反联想记忆法

这种方法着眼于历史事物的对立点,也就是说由对某一事物的思维记忆,引起对它有相反特点事物的思维记忆。例如从林则徐的主张禁烟联想到穆章阿等反对禁烟;从关天培、葛云飞、陈化成率军英勇抗英联想到琦善、奕山、奕经、牛鉴等破坏人民和爱国官兵抗英斗争的情形,在头脑中形成正反的鲜明对比。

初中历史 复习方法

一、抓住考点 有的放矢

一般在三月份的第二周,有关会考科目的考点就已经下发到各学校了。学科教师会根据上级部门的布置,将考点告知每一位学生,例如2017年共有63个考点,涵盖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各个方面。尽管看似这样大的覆盖面,其实也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复习负担,这63个考点和初中阶段浩繁的六本历史书相比,毕竟只能算是沧海一粟了。

在告知学生考点的同时,教师还会对考点进行第一遍的解读,这个时候学生们一定要认真听老师讲解,因为毕竟初中学习历史的时间是前后三年,可能有一些以前的知识点都已经遗忘了,这时候,经过老师讲解,前后的知识点又会在大脑中进行重新建构,从而为下一步的巩固联系做好铺垫。

二、反复练习 熟能生巧

历史学科的结业前练习是遵循的由简入难的原则。首先,教师会选择历史学科结业考试的前两种题型进行联系,即选择题、判断题。集中练习时间大约是一周,练习量大约是在100——200道题左右,这个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同学们要注意,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错题,就是你复习要注意的盲点。这时,一定要认真听老师讲解,弄清这些知识的来龙去脉,比较知识的易混淆点,寻找答题技巧。

接下来,老师会带领学生“转战”到主观题部分。这里是导致部分学生不能最终得到“A+”的重灾区。在开卷的前提下,为什么还有学生不知如何作答呢?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种:

第一,历时题的问法灵活多变。例如“使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的标志是什么?”有的学生会一脸茫然,不知道怎么回答。但是,如果题目换成直接问“1994年10月1日,发生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学生就能回答上来了。

第二,审题的方法还没有掌握。例如,“结合世界史,列举两次工业革命中,‘工匠’及其发明”。很多学生只答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第二次工业革命”,而不是“两次”。

第三,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连续性,也造成了部分学生答题的困难。例如,“中国共产党成长历程”涉及到“中共一大”、“中共七大”、“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五大”等五个考点。如果再加大难度,联系世界史的“《共产党宣言》”、“十月革命”,就会使学生把考点翻个遍,造成思路的混乱,拖延了答题时间,影响了答题的精准度。

针对以上情况,教师会在讲解试题时逐一将知识点的综合运用渗透给学生,教给他们审题时要抓住关键词,在头脑中要建立历史的脉络、框架。所以,复习阶段,学生一定要跟住老师,听老师的话!

最后,教师会给学生练习完整的套卷,大约4—5套左右。这几套试卷,老师们会力争涵盖住所有考点,还要把前面练习中学生出现的易错题、共性题在试卷中再次呈现,来检验学生掌握情况。

到这个时间段,绝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达到“A+”水平,还有少数学生没有达标,这时候需要师生共同配合,共同渡过难关。

三、帮扶策略 走向成功

考前最后一周,会进入到学困生和教师的“度劫”境界。教师开始“一对一”式的辅导,讲解——练习——纠错——再练习。

学生这时候也要付出极大的毅力,和教师齐心协力,不怕困难,把知识一点点捡起来,穿成线,连成片。

其实最好不要把这些留到这个阶段再来做,如果前面跟住老师复习的节奏,此时就不用这样“折磨”了。

猜你喜欢:

1. 初中历史知识点整理

2. 初中历史知识点大全

3.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重点总结

4. 初中必考历史知识点归纳

5. 初中历史重点知识点

1. 五个朝代的特点及代表人物2. 中国的封建制度及其演变3. 中国的科技发明及其对世界的影响4. 中国的文化传统及其在世界上的地差坦羡位5. 丝绸之路的历史及其作用6. 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及其特点7. 明清时虚拍期信隐社会、政治制度与文化变化8. 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及国家独立、民族团结的实现9.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及社会变革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