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基础知识入门在线阅读 生物学基础知识入门在线阅读答案

bdqnwqk2023-07-10基础1

一、生物学入门书籍?

1. 达尔文《物种起源》

推荐语:历史上从未有一本书受到如此激烈的谩骂和诅咒,也从未有一本书同时受到如此热烈的喝彩与追捧。达尔文的伟大思想在过去曾是笑谈,而现在却是人们的共识。《物种起源》的巨大影响远远超出了生命科学本身,已经成为人类思想史上光芒四射的灯塔。

2. 摩尔根《基因论》

推荐语:《基因论》是经典遗传学史上最重要的理论著作,作者摩尔根是孟德尔-摩尔根学派的代表人物,1933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基因论》全面阐述了摩尔根的基因论(染色体遗传理论),其内容包括遗传学的基本原理、遗传的机制、突变的起源、染色体畸变、基因和染色体在性别决定方面的作用等。它不但总结了摩尔根小组自己的遗传研究成果,而且对当时已经发现的重要遗传学现象都做出了解释。

3. 孟德尔等《遗传学经典文选》

34 篇经典文献,都是自1866 年以来对遗传学的产生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的科学论文。论文涉及细胞遗传、群体遗传、生理遗传、生化遗传、辐射遗传、发育遗传、微生物遗传以及分子遗传等领域。

二、立法入门基础知识?

立法权是相对于其它国家权力(如行政权、司法权)的一项基本国家权力,是指国家制定、修改、废止法律的权力。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我国的立法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仅属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因此,严格科学意义上的立法权就是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修改、废止法律的权力。 

三、历法基础知识入门?

1、历法与历书

推算年、月、日的长度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制订时间顺序的法则叫“历法”。“历书”是排列年、月、节气等供人们查考的工具书。历书在我国古时称通书或时宪书,在封建王朝的时代,由于它是皇室颁发的,所以又称“皇历”。

人们根据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形成了“日”的概念;根据月亮绕地球公转,产生朔望,形成“月”的概念,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四季交替现象而形成了“年”的概念。这三个概念所依据的物质运动是互相独立的。根据精确测定,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5.2422平太阳日,这叫一个回归年。而从一次新月到接连发生的下一次新月的时间间隔为29.5306平太阳日,这叫一个朔望月。以回归年为单位,在一年中安排多少个整数月,在一个月中又安排多少个整数天的方法和怎样选取一年的起算点的方法就叫历法。历法问题的复杂性全在于回归年和朔望月这两个周期太零碎,它们同“日”之间的关系,不像公里同米之间的关系那样简单;而且,它们彼此之间也不能通约。所以,历法总是顾此失彼,不能同时协调两个周期。由于这两个原因,历法一般地分为三类;太阴历、太阳历和阴阳合历。侧重协调朔望和历月关系的叫太阳历,简称阳历;兼顾朔望月和回归年、历月和历年的叫阴阳合历。

无论哪一种历法,都有一个协调历日周期和天文周期的关系问题。在原则上,历月应力求等于朔望月,历年应力求等于回归年。但由于朔望月和回归年都不是整日数,所以,历月须有大月和小月之分,历年须有平年和闰年之别。通过大月和小月,平年和闰年的适当搭配和安排,使其平均历月等于朔望月,或平均历年等于回归年。这就是历法的主要内容。

2、年月日的来历

一年,就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全长为365天又1/4天(365.2422……日),也就是365日5小时48分46秒,这叫一个“回归年”。

历法上的年为了应用方便,不采用回归年,而是采用完整的天数。公历的平年是365天,闰年是366年,每四年一闰,每百年少闰一次。使用的整天数的年历法上叫做“历年”

阴历是根据月亮的朔望月共12个月算一年,一年是354天。每三年有一个闰年。闰年是383天或384天。

一年,又是气候变化的周期,气候由冷变热,再由热变冷;这包括了人们从事农业自耕种到收获的全过程。所以人们从很古的时候起,就用气候冷热周期变化这个自然规律作为计算时间的大单位,把一年作为制订历法的根据。

一个月,就是月亮绕地球一周,也就是一个朔望月。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59……日,也就是29日12时44分3秒,这叫做“历月”。众所周知,月亮是个球体,由于月亮绕着地球不停地公转,同时又跟着地球绕着太阳转,所以月亮对地球和太阳的位置也在不断地变动,月亮对着我们照亮的这一面,有时有,有时无,有时多,有时少,这就形成了月亮的圆缺循环。当我们看不到月亮的时候,叫做“朔”(多在阴历的初一和三十日)。过十四、十五天,我们就会看到圆圆的月亮,叫做“望”(多在阴历十四、十五、十六日)。月亮由这次朔到下次朔或由这次望到下次望,这就是月亮绕地球转了一周,就是一个月,我们把它叫做“朔望月”。

月亮圆缺循环变化的规律,人人都可以看到,所以人们很早就把它作为计算日子的单位,把朔望月作为制订历法的根据。阴历的一个月,就是根据朔望月定出来的。

一日,就是地球本身自转一周的时间,也就是一个白天加一个黑夜,共计24小时。

地球是椭圆形的,自己不会发光,所以在同一个时间里,地球只有一半向着太阳。向着太阳的这一半地球就是白天,背着太阳的一半,太阳光照不到,就是黑夜。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有规律的循环。

通常把太阳要升起来的时候叫早晨,这就是一天的开始。在白天转为黑夜的时候,也就是太阳落下去的时候叫做黄昏。这个天象变化的规律,容易被人们所掌握,并利用它来作为计算时间的基本单位。天,是历法上的最小单位。

这种用太阳运动规律定出来的日,叫做“太阳日”。太阳日又有“真太阳日”和“平太阳日”两种。真太阳日有长有短,这是因为地球绕着太阳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冬季地球离太阳远一些,所以公转就慢一些。地球公转的速度有快有慢,所以一天的时间也就有长有短,因此“真太阳日”的长短是不一样的,真太阳日操作起来很困难。

为了方便起见,历法上用的不是真的太阳日,而是一个长短不变的日子——平太阳日。一个平太阳日等于24小时。依照现在惯例,一日是从半夜0点开始,到次日的半夜24时止,为一天。

3、时辰与日时分秒

在我国古代,没有小时、分钟、秒这些计时单位,只有时辰。人们把一个平太阳日划分为12个时辰,跟现在的计时单位相比较,一个时辰就是两个小时。值得注意的是,时辰是从奇数钟点算起的,每隔两小时一个时辰。而且,一天的分界点也不是午夜0点,而是23点。每个时辰都用一个汉字来表示,即:

子时:23:00~1:00

丑时:1:00~3:00

寅时:3:00~5:00

卯时:5:00~7:00

辰时:7:00~9:00

巳时:9:00~11:00

午时:11:00~13:00

未时:13:00~15:00

申时:15:00~17:00

酉时:17:00~19:00

戌时:19:00~21:00

亥时:21:00~23:00

4、阳历、阴历、农历

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运动规律作为根据的历法。它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一个回归年)为一年。一个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422平太阳日,也就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积累4年共有23小时15分4秒,大约等于1天。

我们知道,平太阳日是历法上的最小时间单位。而一个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422个平太阳日,并非平太阳日的整数倍。这就给我们生活中的计时方式带来了麻烦。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人们引入了公历这种历法。

公历,是阳历的一种,由“儒略历”修订而成,世界上多数国家采用此历法。儒略历是公元前46年,古罗马统帅儒略、恺撒制定和采用的历法。

公历年,包括平年和闰年两种。平年的长度是365个平太阳日,闰年是366个平太阳日。之所以这样规定,完全是为了解决阳历的回归年并非平太阳日的整数倍这一问题。公历每隔4年就有一个闰年,其它年份都是平年。闰年比平年增加了1天,每4年一个闰年,相当于每4年增加1天。闰年多余的1天加在2月的末尾。但是4年加1天实际回归年多了44分56秒,积满128年左右就又多算了一天,也就是在400年中约多算了3天。因此,阳历闰年规定:公元年数可用4整除的,就算闰年;为了要在400年减去多算的3天,并规定公元世纪的整数,即公元年数是100的整数时,须用400来整除的才算闰年,如1600年、2000年、2200年、2400年就是闰年。这样就巧妙地在400年中减去了3天。

公历规定每年都是12个月,月份的大小完全是人为的规定,现在规定每年的1、3、5、7、8、10、12月为大月,每月31天;4、6、9、11月为小月,每月30天;2月平年是28天,闰年是29天。

阴历,是根据月相圆缺变化的周期(即朔望月)来制订的。因为我国古人称月亮为太阴,所以又有太阴历之称,是纯粹的阴历。我国使用的“农历”,一般人也叫它“阴历”,那是不对的。农历不是纯粹的阴历,而是一种“阴阳合历”。

阴历把月亮圆缺循环一次的时间算做一个月,12个月算做一年。然而月亮圆缺循环一次——1个朔望月,是29天12时44分3秒,比29天多,又比30天少。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国的阴历把月份分成大月和小月两种,大月30天,小月29天。

实际上,一个朔望月并不正好等于一个大月和一个小月的平均数——29天半,而是比29天半多44分2.8秒。所以12个朔望月实际上要比354天多8小时48分34秒,30年就要多出11天。因此,阴历30年中就要安插11个闰年,每逢闰年就多加1个月,就是“闰月”。

农历,据说我们的祖先远在夏代(公元前17世纪以前)就使用了这种历法,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夏历。解放后还仍然叫做夏历,1970年以后改称为“农历”。至于“农历”一名的由来,大概因为由于我国自古以农立国,所以制订历法必须为农业服务的缘故。

农历的历月是以朔望月为依据的。朔望月的时间是29日12小时44分3秒(即29.5366日),因此农历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但它和纯粹的阴历并不完全一样,因为纯粹的阴历是大小月交替编排的,而农历年大小月是经过推算决定的。农历每一个月初一都正好是“朔”(即月亮在太阳地球中间,且以黑着的半面对着地球的时候)。有时可能出现两个大月,也可以连续出现两个小月。由于朔望月稍大于29天半,所以在农历的每100个历月里约有53个大月和47个小月。

农历也有平年和闰年之分,平年12个月,闰年13个月。12个朔望月的时间是354.3667日,和回归年比起来要相差11天左右。这样每隔3年就要多出33天,即多出一个多月。为了把多余的日数消除,大约每隔3年就要加一个月,这就是农历的闰月。有闰月的一年也叫闰年。所以农历的闰年就有13个月了。至于闰哪个月是由节气情况决定的。

5、公元、世纪、年代

“公元”是公历的纪元。它原是以传说的耶稣基督诞生那一年作为公元元年,从公元6世纪到10世纪,逐渐成为基督教国家通用的纪元,所以也叫“基督纪元”。后来被世界多数国家所采用,于是就改称“公元”。历史上,耶稣诞生前的年代被称为“公元前”;耶稣诞生那年以后的年代是“公元后”,简称“公元”。

“世纪”一词来源于拉丁文,意思是一百年。也是从耶稣诞生那一年算起:公元元年至100年为1世纪。以此类推,现在是21世纪中的某一个10年。比如说20世纪80年代,就是指从1980年开始的那10年。从1990年起,就进入20世纪90年代了。

四、knx入门基础知识?

KNX是一种开放式的家庭和建筑自动化系统,它可以通过一个统一的总线系统来控制和监测各种设备,如灯光、加热、通风、安全等。以下是KNX入门基础知识:

1. KNX总线系统:KNX总线系统是由各种设备组成的网络,这些设备可以通过一个总线连接在一起。这个总线负责传输各种信息和指令。

2. KNX设备:KNX设备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传感器用于检测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等;执行器用于控制各种设备,如灯光、窗帘等;控制器用于管理整个系统。

3. KNX通信:KNX设备之间的通信采用标准化的数据格式和协议,这使得不同厂商生产的设备可以互相兼容。

4. KNX编程:KNX编程可以通过专门的软件进行,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整个系统进行编程和配置。

5. KNX优势:KNX具有高度可靠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等优势,在家庭和建筑自动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以上是KNX入门基础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五、sop入门基础知识?

首先,SOP是指“Statement of Purpose”,即个人陈述、动机信或目标陈述,是申请研究生、留学、奖学金等机会时必须提交的重要文件之一。接下来是SOP入门基础知识的建议:

1. SOP的目的和重要性:SOP主要用于展示你的研究、学术、职业以及个人发展背景,以及你想要学习和研究的领域和目标。它是表明你的能力、动机、目标以及与该机会的匹配度的重要文件之一。

2. S OP建议书写顺序:首先阅读申请要求并确定文书要求,然后依据要求策划SOP的内容和结构,对你的个人发展、学术研究、实践经验进行全面梳理,以强调你适合该申请的原因。

3. SOP的内容:你的SOP应该包括:简要介绍自己,解释为什么选了该领域,列举你的个人和学术成就,个人动机和目标,以及对该领域的未来构想。同样,你需要将SOP写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使读者能够了解你的未来职业生涯规划以及你想要学习和研究的领域。

4. SOP的结构:SOP的结构通常是:开头段落、中间段落(主要内容)和结尾段落。开头段落应该是引人入胜的,吸引读者注意力。中间段落应该重点突出你的个人/学术成就、发展经历、动机、研究计划和职业目标。结尾段落强调你的主要事实和个人的职业规划,表达你的未来职业路径。

5. SOP的格式:SOP 应该按照指定的格式和字数要求进行书写,遵循约定的规则和要求,包括字数、格式、大小、排版、句子长度、行间距和页面边距等。

6. SOP的修改和审查:最后一步是对SOP进行修改和审查。确保你的SOP没有语法和拼写错误,呈现专业化、严谨的形象。最好让家人、朋友、教师或顾问审查你的SOP,以获取有价值的反馈和正确的指导。

希望这些建议对SOP入门基础知识的理解有所帮助。记得在哪儿用到SOP的时候,认真考虑以上问题,根据它们的内容,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来合理安排你的SOP。

六、古筝基础知识入门?

古筝入门基本知识有:

古筝的选择。购买古筝时应尽量选择有品牌的、有知名度的、有售后服务的一些厂家,这样对于我们古筝的品质和服务是有保障的。

古筝的构造。古筝的基本构造:筝首、前岳山、琴码、面板、 琴弦、后岳山、穿弦孔、筝尾。

古筝的摆放。古筝的琴架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连体式琴架、一种是分体式琴架,琴架摆放时要注意高低之分,高的一方放置在前岳山位置,低的一方放置在后岳山位置。

义甲的选择与佩戴。选择使用玳瑁材质的义甲。假指甲如果两面都是平面,则无所谓反正;如有一面是弧形,则需将凹面贴着指肚。胶布应缠在手指第一关节的中部,紧贴指肚,避免胶布粘在第一关节活动处,影响手指灵活,胶布缠绕手指2-3圈。

古筝的坐姿。选择一张高矮合适的凳子,要求弹奏者坐在凳子上弹奏者的腰部与筝面平行,身体坐正,后背挺直;弹奏者坐凳子的前1/2,不要坐满整个凳子。身体正前方对着古筝的第一个琴码(脚码);身体离古筝大约1到2拳头的距离,两脚可以前后错开平放。

分辨琴弦。在常用的古筝共有21跟琴弦,初学时一般以D调定线,弦序是按照中国传统的无声调式音阶“官、商、角、徽、羽”循环排列的,对应简谱上的“1 2 3 5 6” 。

拓展资料:

古筝又名汉筝、秦筝、瑶筝、鸾筝,是中国汉民族传统乐器中的筝乐器,属于弹拨乐器。它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它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因此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七、咖啡入门基础知识?

首先就是咖啡这个原料咖啡豆,它的种类然后就是冲泡的咖啡粉的粗细以及使用的咖啡器具,咖啡和茶文化一样,也很复杂并不像我们平常冲一杯浓缩咖啡那么简单,冲咖啡的器具就有很多手冲咖啡法压壶摩卡壶虹吸壶以及咖啡机种类就有非常多的,咖啡豆进行烘焙有深烘中烘浅烘,咖啡粉的粗细需要搭配不同的咖啡器具,总之咖啡文化也是非常深奥的和复杂的!

八、音乐基础知识入门?

音乐基础知识的入门方法如下

1、认真读谱:对于初学钢琴者来说,首先要做到的工作就是正确的读谱。读谱的正确与否,是乐曲顺畅练习、演奏的前提。在乐谱中作曲家标明的每一个音符、休止符的时值,以及每一个音乐术语都包含着思想深意,作曲家也力求通过记谱准确地将音乐信息传达给演奏者;

2、谱面形状记忆:谱面形状记忆是将乐谱作为记忆的主要依据。每个月浦的铺面都有它各具特色的“形状”,在反复看谱、阅读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记住乐曲各个段落的分布、印刷排版的顺序、乐曲的基本结构、段落中的情绪甚至某些音乐细节;

3、内心的视觉记忆:在学习五线谱的过程中,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五线谱就像地图一样,在键盘上可以找到相对应的音,然后脱离钢琴将这种对应感在脑海里化为一种内心视觉记忆。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打破五线谱音的高低有序排列,要注意进行双向的对应记忆,即针对五线谱在内心可看到键盘相对应的音,针对键盘上的音可看到五线谱上相对应音的位置,这种对五线谱的学习和认识是相对扎实的。

识简谱的技术主要是音准和节奏两方面,节奏的掌握不太难,掌握一排子内的节奏型即可,知道每个音是多少拍,这个乐理里有,很简单。

音准较难,和本人的乐感关系很大,对于没有老师的人来说,主要靠背谱,背一部分你熟悉的歌曲,这样就记住了大部分音程。对于你唱不准的音程,可以用先唱这两个音做头尾的音阶,然后把中间的音去掉。先掌握音阶,就是2度音,再三度音,一直到七。

九、代码基础知识入门?

通常意义上的代码可以分为两大类:数据结构和算法。

因此要想在代码基础知识方面入门,可以首先系统学习数据结构知识,了解堆和栈,二叉树,数组等基本数据结构

接下来学习一些常用的算法,比如冒泡排序,二分查找,最短路径算法等。

等数据结构和算法熟悉之后,就可以系统学习一门编程语言了。

十、扇子入门基础知识?

扇的演变 扇子,最早称为“霎”,与羽毛有关。据西晋崔豹的《古今注》记载,最早的扇子出现于商代,是用五光十色的雄雉尾羽制成的,故称之为“翟扇”。

东晋王嘉的《拾遗记》则称扇子是周昭王时发明的,据说当时有个叫孟夏的人取鹊翅羽做成了扇子。但那时的扇子并不是用来拂凉驱暑的,而是用来遮阳挡风的,插在车上也是一种仪仗。

考古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扇子是战国的。湖北江陵马山砖厂楚墓出土过一把竹编的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