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发育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基础对不对 身体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基础

2023-06-17基础

一、个体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是?

一、心理(mind)是脑的机能。脑不同于个体的任何器官,脑除了完成个体本身的生理机能外,还有最主要的就是心理机能。心理的发生和发展是以脑的发育为物质基础,三个方面;第—,心理的种系发展。心理现象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并随着神经演化而逐步发展,最后产生人的心理,这是一个漫长的溃化过程;第二,人类的心理发展不是永恒不变的。它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和发展,人类的心理也发生变化;第三,心理的个体发展。从出生到成熟,直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是遗传,生理的发展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人脑本身不能产生心理,人脑只有在产生心理现象的自然前提下,只有在客观现实的作用下才能产生心理,心理的源泉在客观世界。

二,大脑活动的能量消耗

脑的功能很复杂,活动频繁,需要的能量特别多,脑重量虽然仅占体重的2%,但在休息时耗氧量却占全身总耗氧量的10%-15%,而大脑活动时能量消耗比在休息时可增加几十倍。在神经组织中,大脑的物质代谢速度最快,并且脑组织对缺氧极敏感,当机体处于缺氧状态时,受影响最严重的组织就是脑组织。在正常情况下,脑组织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是有血糖直接供应。因为脑组织的糖原贮存极少,并且主要是靠有氧氧化直接供能,而通过无氧酵解的能量约占5%-15%。所以脑组织对缺氧特别敏感。另外,脑的代谢率随着功能状态(如兴奋、抑制)和环境因素(如低温、高热、药物作用等)而显示很大幅度的变化,主要是脑的能量代谢机构还存在着很强的代偿机能。在长期饥饿的情况下、脑组织也可以依靠酮体的氧化获得能量,另外、与其他组织相比,脑组织以糖代谢更为活跃、以满足脑组织的能量供应。

三、脑信息容量与神经元

神经系统是由神经元(即神经细胞)特殊方式连接起来,具有高度整合机能的结构形式。神经系统的所有部分相互联系并伸展到身体的每一个器官和组织,形成四通八达的网络,担负起调节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和心理活动。

神经元的基本功能就是组成神经系统后实现对神经冲动所携带的信息进行编码、加工处理,贮存、提取和传导。对信息编码的方式主要有两种,1、当一个神经元把信息从一端传导到另一端时,以数字编码方式进行,2、当信息从一个神经元移行到另一个神经元时,以模拟编码方式进行。信息传导是一种复杂的化学递质和电变化过程,并是单向传导,且不能倒转。

外界刺激作用使感觉器官引起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中的信息进行编码、加工和传导是“外部刺激力向意识事实的转化”的必要物质基础。人的心理,意识活动是有赖于神经系统中神经元多种水平的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神经元的功能和反射活动对理解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二、生物体中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吗?

不是。

细胞分化的基础是细胞增殖(也就是细胞分裂),而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就是细胞分化。

三、单细胞生物生长发育的基础?

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细胞分化(cell differentiation)是指同一来源的细胞逐渐产生出形态结构、功能特征各不相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其结果是在空间上细胞产生差异,在时间上同一细胞与其从前的状态有所不同。

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选择性表达,通过不同基因表达的开启或关闭,最终产生标志性蛋白质。

细胞分裂(cell division)是指活细胞增殖其数量由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的过程。分裂前的细胞称母细胞,分裂后形成的新细胞称子细胞。通常包括细胞核分裂和细胞质分裂两步。

四、什么是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基础?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遗传与变异是遗传现象中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遗传和变异是对立的统一体,遗传使物种得以延续,变异则使物种不断进化,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发生的现象,也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基础。

遗传变异的应用

在生物界中,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高产奶牛的后代很可能出现产奶量低的变异类型;同样,低产奶牛的后代中也会出现产奶量高的变异类型。所以要想获得高产奶牛,要根据逮传变异的原理,进行选择、繁育。

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1、人工选择育种,通过生物繁殖后代会出现各种变异,不断从中选择、繁殖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从而产生具有优良性状新品种的方法,叫作人工选择培育,如家畜、家禽的培育。

2、杂交育种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叫作杂交育种,如杂交水稻的培育。

3、诱变育种利用物理因素如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这种育种方法称为诱变育种,如太空椒的培育。

五、人口发展长期是均衡发展的对不对?

在他看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可以从三个层面理解。

一是人口自身的均衡。“具体就是要处理好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的关系。当前特别要处理好人口规模与结构的关系。”王培安说,人口规模是一把“双刃剑”。我国有14亿多人口,是全球超大规模最具潜力的大市场,但人口众多,也给经济发展、公共服务、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造成巨大压力。

“人口多了不好,但也不是越少越好。”他说,如果人口规模降得太快,年轻人口缺乏,人口老龄化问题就会突出,削弱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加重经济社会的负担。所以,在低生育水平背景下,处理好人口规模和结构的关系尤为重要。

二是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王培安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对人口的承载力处于紧平衡状态,城乡、区域间人口发展还很不平衡,不过,未来三五十年劳动力资源总量仍然比较充裕,人力资源基础仍然雄厚。

“按照国际口径,15至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我国目前有9.9亿,预计2030年有9.5亿,2050年有8.2亿。”王培安说,我国劳动力总量并不少,但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力不足。劳动力总量供过于求和结构性短缺并存,反映出人口素质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不匹配,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缺人。

在他看来,这就需要不断提升劳动力整体素质和技能,变人口大国为人力资本强国;同时优化就业结构、改善公共服务,进一步挖掘和释放人力资源的潜力与优势,形成“人脑红利”“人才红利”“健康红利”,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人口年龄结构,进而保持人力资源禀赋优势。”王培安说,在现有人口规模优势基础上,通过深化改革,可以释放更大的人口综合红利。

三是人口与资源环境发展相协调。据统计,我国人均耕地为1.44亩,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左右;石油、天然气的人均占有量分别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8%、24.17%。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任务十分艰巨。”王培安说,推动人口与资源环境发展相协调是个永恒的课题。

“因此,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是基于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状况作出的正确科学决策。”王培安认为,适度生育水平就是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愿望,在其中找到一个均衡点,从而既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又不引起人口结构剧烈变动,确保人

六、生物生长发育的基础是细胞的分裂与分化,那遗传变异的基础是啥?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是遗传物质。

遗传变异是在细胞增殖过程中发生的。

细胞增殖过程中,遗传物质相对稳定表现为遗传。

细胞增殖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表现为变异。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七、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和核心对不对?

非常对。因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创业必须以创新为基础和核心。

八、海龟是最长的海洋生物对不对?

并不是。海龟最长寿的大约为150岁,虽然已经很长寿了,但是并不是海洋中最长寿的动物。

比海龟寿命更长的海洋动物:

1、鲸鱼。

2007年阿拉斯加捕鲸船捕到过一条鲸鱼,骨头里居然嵌有大约1890年制造的捕鲸镖的碎片,看来这条寿星鲸鱼逃过了当年的劫难,多活了100多年。据记载,这类鲸鱼最长寿的有211岁。

2、冰岛北极蛤。

在吉尼斯纪录里,1982年曾采到过其220岁的标本。这种动物贝壳上的生长纹像树木的年轮一样,每年长一轮。2005年,德国学者对一枚374岁的冰岛北极蛤的壳进行分析,得出了15世纪末期以来的气候变化历史,包括1550—1620年的“小冰期”,和1815年的印尼火山爆发。更加惊人的是,2006年英国科学家在大西洋北部海底捕捞到大量冰岛北极蛤,其中生长纹最多的一枚,居然已经405岁,其出生时中国还在明朝万历年间,显然已经把海龟远远甩在了后面。

3、灯塔水母。

灯塔水母(学名: Turritopsis nutricula):是一种小型 水母。身体呈钟型,直径约4-5毫米,身体透明,能够看见红色的 消化系统,状如灯塔,因而得名。灯塔水母 胃巨大且呈现出鲜艳的红色,横断面为十字型。通的水母在有性生殖之后就会死亡,但是灯塔水母却能够再次回到水螅型。这被称作分化转移。理论上这个过程没有次数限制,这种水母可以通过反复的通常生殖和转分化获得无限的寿命。所以也被人称为“ 长生不老的 水母”。更准确地说应该是“ 返老还童”。除非被其他动物吃掉,否则灯塔水母是“永生”的。

九、个体发育的生物过程是怎样的?

个体发育(ontogeny)(individual development)是指多细胞生物体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直到性成熟等过程。   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那么,一个小小的受精卵是怎样发育成为一个性成熟个体的呢?   从受精卵形成胚胎,而后胚胎生长发育成个体的过程称为个体发育。从生长、发育、成熟到形成下代的卵细胞或精子,直至个体逐渐衰老死亡,构成个体发育史。从形态上看,个体发育过程经历生长、分化和形态发生。生物的个体发育是指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和器官的形成,直到发育成性成熟个体的过程。该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胚的发育和胚后发育。动物、植物、微生物在一生中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的全部过程,叫做它们的生活史。   生活史是生物学家很熟悉的概念,它可定义为物种的生长、分化、生殖、休眠和迁移等各种过程的整体格局。不同的物种具有不同的生活史特征,例如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的,一年中只生殖一次的和多次的,有休眠的和无休眠的等等。有卵、幼虫、蛹和成虫各个阶段的完全变态昆虫,有多寄生和复杂生活史的寄生虫,有改变栖息地的候鸟,彼此间生活史的差别是很明显的。比较各个物种的生活史特征,揭示其相似性和分异性,进而联系其栖息地环境条件,探讨其适应性,联系物种的分类地位,探讨各种类型和亚类型生活史在生存竞争中的意义,是现代生态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生活史的关键组分包括身体大小、生长率、繁殖和寿命。

十、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是在什么基础上形成的?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是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初的个性倾向与态度开始形成等等。对于学前期的儿童,其心理发展又有具体的特征体现。4岁的幼儿时期又称学前期。此时幼儿的心理发展是具体性、不随意性(无意性)占主导地位,行为调控能力、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有意性)、想象能力、高级情感等也在逐步发展。

心理活动及行为调控能力逐渐增强。

5一6岁的幼儿较3一5岁的幼儿能更好地分析、综合外界事物,能更好地控制和调}了白己的心理活动及行为,所以能接受成人的教育,改正一些不正确的语言和行为。这个阶段孩子的活动范围已很广阔,喜欢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是增长知识的好时机。抽象逻辑思维和数的概念都开始有一定的发展,想象力也进一步发展,但以无意想象为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在正确的教育卜也发展起来。意志也有一定的发展,如自觉性、坚持性、自制力等。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不同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会使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有所变化,这就构成了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可变性。

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的辩证统一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变性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随着各种条件的不同,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在一定范围或程度内,可以发生某些变化,而这些变化是有限度的,而不是毫无限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