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教案

2023-06-15基础

1. 幼儿园秋冬季传染病预防常识

幼儿园秋冬季传染病预防常识 1.幼儿秋季常见传染病有哪些

幼 儿 园 常 见 传 染 病 知 识 一.流行性腮腺炎1.病因:腮腺炎病毒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⑵传播途径:通过唾液、飞沫传播;冬春季为流行高峰。⑶易感者:学龄前儿童多发;患病后可获得终生免疫。

3.临床表现 ⑴腮腺肿大、疼痛。可一侧或双侧同时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边缘不清,有微热、触痛,不发红,无化脓。

颊粘膜腮腺管口红肿,张口或咀嚼酸性物时疼痛加重。⑵中度发热,食欲减退,全身不适。

4. 并发症:脑炎、胰腺炎、睾丸炎、卵巢炎、听神经损害等。 5. 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患儿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失为止,但要至少于发病后10天。

回园时须持医院开据痊愈诊断证明,交医务室经大夫同意后方可回班。⑵注意室内通风换气,勤晒被褥。

⑶对易感者可连服板兰根冲剂3-5天。⑷ 接种流腮疫苗等。

6.治疗 ⑴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多饮水,半流食,避免酸性食物,保持口腔清洁。⑵对症处理:高热可用退热药,局部可敷以醋调金黄散减轻疼痛。

⑶中医治疗:清热解毒,消肿散瘀。 ⑷积极治疗合并症。

二、手、足、口病1.病因:病毒感染。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

⑵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染源或通过鼻咽分泌物、粪便、飞沫传播;夏秋季多发。 ⑶易感者:5岁以下儿童易感;对同类型病毒有免疫力,维持时间尚不清楚。

3. 临床表现 ⑴口痛,厌食,低热。⑵口腔粘膜可见小疱疹或溃疡,舌、颊粘膜、硬腭等处为多,偶尔波及牙龈、软腭、扁桃体和咽部。

⑶手、足掌背可见斑丘疹,后转为疱疹, 2-3天后吸收,不留痂。也可见于臂、腿及臀部,躯干少见。

⑷病程短,症状轻。 4.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患儿二周。

⑵对患儿的鼻咽分泌物、粪便及污染物随时进行消毒。⑶注意室内开窗通风,物品消毒等。

5.治疗 ⑴对症处理:保持口腔卫生,口腔溃疡处可局部涂药。⑵防止继发感染。

⑶中医治疗:清热解毒。三、水 痘1﹑病因:水痘带状疱疹组病毒。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急性期病人。⑵传播途径:飞沫或被疱疹浆液污染的物品。

冬春季多见。⑶易感者: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发病率高;病后可获得终生免疫。

到成人期有20%的人可发生带状疱疹。 3.临床表现 ⑴发热、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

⑵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初为红色细小斑丘疹,数小时后变为圆形的,有薄膜包围的露珠状疱疹,周围有红晕,伴有痒感,1-3天后疱疹变干结痂。以躯干、腰、头皮多见,四肢稀少,呈向心性分布;常成批出现,在同一时间内可见斑丘疹、疱疹、干痂。

口腔粘膜、咽部、眼结膜也可见皮疹,破溃后形成溃疡。 4.并发症:继发感染时可引起败血症。

也可见脑炎、心肌炎等。5.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至皮疹全部变干脱痂为止。

但不得少于发病后2周。⑵注意室内通风。

⑶对易感者接种水痘疫苗。6.治疗 ⑴对症处理:发热时用退热剂;保持皮肤、指甲清洁,避免抓破疱疹,如疱疹已破或有继发感染者,局部涂用1%龙胆紫等。

⑵有继发感染时可用抗生素。⑶按医嘱进行其他相关治疗。

四、猩红热1.病因:A组溶血性链球菌。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及带菌者。

⑵传播途径: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玩具、毛巾、书、衣被等间接传播。冬春季多见。

⑶易感者:2-8岁儿童多发。3.临床表现 ⑴发热、头痛、咽部疼痛、颈前淋巴肿大。

⑵发热24小时出现皮疹,由中耳、颈部蔓延至躯干及四肢,24小时内遍布全身。皮疹为弥漫性针尖大小猩红色小丘疹,疹间无正常皮肤,有痒感。

面部潮红,可见口周苍白圈、杨梅舌。 4.并发症 ⑴化脓性并发症:中耳炎、副鼻窦炎、肺炎、乳突炎。

⑵中毒性并发症: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⑶变态反应性并发症: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肾小球肾炎。

5.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患儿至症状消失后一周;有化脓性并发症者隔离至炎症痊愈,并持医院开据痊愈证明方可返园。⑵患儿病后3周内要注意经常查尿和心电图,及早发现和治疗肾炎、心肌炎等合并病症。

⑶对患儿的分泌物和污染物品进行消毒。⑷对易感儿童可口服板兰根、复方新诺明等。

6.治疗 ⑴对症处理:用淡盐水漱口,高热时用退热剂。⑵抗生素治疗。

五、流行性感冒1.病因:流感病毒。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

⑵传播途经: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多发于冬季和冬末春初。

⑶易感者:儿童以及其他易感人群。3.临床表现 ⑴突然起病,畏寒、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

⑵伴有轻度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⑶病程持续约一周。

4.并发症 肺炎、脑炎、脑膜炎、循环功能障碍等。5.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至热退后2天或症状消失为止。

⑵注意室内开窗通风。⑶易感者可服用板兰根3-5日。

⑷增强体质,合理营养,保证充足睡眠。⑸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⑹少去公共场所,不去病家串门。⑺有条件者接种流感疫苗。

6.治疗 ⑴对症处理。⑵有合并症或继发感染者,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略)。

六.细菌性痢疾1.病因:痢疾杆菌。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急慢性病人和带菌者。

⑵传播途径:传染源排出的粪便污染手、食物、水源、玩具等或经苍蝇污染食品。

2.如何预防冬季传染病

1、积极学习和了解冬季常见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掌握防病知识,树立防病意识。

2、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

3、净化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工作、学习、生活环境通风换气,办公室、教室及寝室等开窗通风,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尤其是寝室,在离开时一定要把门窗打开,让阳光充分照射。

4、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抵抗力。要注意饮食平衡,营养搭配,保证每日适量的蛋白质、淀粉、脂肪和维生素的摄入。注意多饮水,多食新鲜的瓜果、蔬菜,忌烟酒。

5、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如:早操、晨跑、散步、太极拳等,平时增加户外活动,可增强血液循环,提高人体免疫力,从而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6、加强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3.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秋季气温变化大,初秋时,气温较高,即“秋老虎”天,同时雨水较多,一些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高发,甚至可能爆发流行;到了晚秋,气温逐渐下降,风大干燥,这时是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

因此秋季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秋季常见传染病可分为三大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

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痢疾等。这类传染病经“粪—口”途径传播,是“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吃进走后发病。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军团菌病、肺结核病等。这类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是“吸进去的传染病。

细菌和病毒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发病。 常见虫媒传染病有乙脑、疟疾、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

这类传染病是通过一些昆虫媒介,如蚊、螨、虱子、跳蚤等叮咬人体后传播,是“叮咬传播”的传染病,昆虫先叮咬病人,然后再叮咬健康人,同时将细菌或病毒传入健康人的体内导致发病。因为秋季处于夏季和冬季之间,所以夏季和冬季的传染病都有可能在秋季发生,请大家不要麻痹大意。

尤其是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细菌性(阿米疮痢疾)痢疾、病毒性肝炎等疾病。因为秋季天气仍然炎热,各种细菌、病毒性仍处于旺盛生长繁殖期,食物、水源、环境仍然容易受到传染,所以疾病仍容易发生与流行。

病媒生物如苍蝇、蚊子、蟑螂等在秋季繁殖频繁,它们携带各种病源体传染食物、水源、环境。 1、要搞好室内卫生,搞好粪便管理,清除拉圾,疏通污水沟,消灭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四害; 2、搞好饮食卫生: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洁食物,不吃苍蝇、蟑螂等叮爬过的食物,碗、筷等餐具要严格消毒,传染病人和带菌者要暂时调离饮食服务工作岗位; 3、养成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五要”、“七不要”。

(即“五要”即要按时作息;要睡前刷牙;要饭前、便后洗手;要勤洗澡洗衣服;要勤剪指甲勤理发。“七不要”即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不乱扔果皮、纸屑等废物;不吸烟吸毒;不喝生水;不食不洁食品;不用公共毛巾和未消毒杯碗、筷。)

4、肠道传染病的普通症状,起病急,腹痛,腹泻,排稀便一天可达十次以上,继之脓血便,偶尔伴有轻度发热,四肢无力。严重的有恶心、呕吐、脱水等症状。

5、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病源:发现病人或可疑病人,要及时向医务室报告,做到早隔离、早治疗。

4.幼儿园秋季预防传染性疾病有哪些

1、菌痢:感染途径是用被细菌或其他致病微生物污染的手进食,或食用腐烂不洁的食物。

此种病常在夏、秋季发生或流行。预防措施是:发现吐、泻病人要早隔离、早治疗;实行科学的粪便管理和饮水消毒;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和销售的食品,须经卫生防疫部门检验和认可;消灭苍蝇、蟑螂;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生吃瓜果要洗净,不吃腐烂不洁的食物;经常锻炼,增强体质。

2、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多发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5.幼儿园冬春季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内容有哪些

一、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潜伏期短,在起病3日内传染性最强,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病毒。流感的主要传染源是患者,以飞沫直接传染为主,也可通过飞沫污染手、用具、衣服、玩具等发生间接传染。

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简称流脑,俗称脑膜炎,是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男女老幼都可得病,其中儿童为多。在流脑好发的季节里,要注意积极预防。一旦发现突然高热、头痛、喷射状呕吐、惊厥和皮肤粘膜有出血点的病人,应加以注意尽早就医。

三、麻疹俗称“疹子” 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与麻疹病人的直接接触也容易感染。麻疹多发于六个月至五岁的儿童。麻疹病毒经呼吸道侵入人体发生状况,潜伏期为6—18天。

主要症状为发热、怕光、流泪、流涕,眼结膜充血,出现口腔粘膜斑及全身斑丘疹防治对策 按免疫系统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的主要措施。

6.如何做好幼儿的冬季疾病预防工作

进入冬季,早晚温差较大,加上气候干燥,是幼儿极易患上各种呼吸道疾病的多发季节。

因此幼儿的冬季保健是家长注意们需要注意的问题,家长应当多了解此方面的知识。1. 合理穿衣,及时增减衣服 幼儿衣服应随气候变化而增减。

如果外出时要进行比较剧烈的户外活动,则不要给孩子过多地穿衣,因为剧烈运动定会带来汗水把内衣湿透,容易伤风感冒,对健康不利。睡觉时脱去外套,盖轻暖透气的棉被,晚上最好用背心式睡袋,防止蹬掉被子着凉。

在穿衣方面,经常摸摸孩子的手,如果小手凉凉的,就给她加一件衣服。幼儿外出时如应带好口罩,特别是室内外温差较大的的情况下。

2. 合理安排膳食,注意营养保健 冬季幼儿容易缺维生素d、感冒、上火,可以多让幼儿吃一些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尤其是含维生素a、c多的食物以提高抵抗力,能量高的热性食物也应增加些。此外还要保证幼儿的饮水量。

水是人体新陈代谢必不可少成分。幼儿代谢旺盛,需水量大,个别特异性体质的幼儿还要视情况增加饮水的次数。

3. 保持幼儿寝室活动场所内空气流通 虽然天气会逐渐变冷,但在家时还是要保证内空气的流通。做到了经常开窗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再坚持每天早上用冷水洗脸的话,对幼儿的健康有很多好处的。

另外,使用空调或取暖器都会使空气变得比较干燥,最好在附近放上一杯水来或者用加湿器来保持湿度。4. 适度的运动和锻炼 冬天最适合户外运动,锻炼可增强幼儿体质,增强自身免疫力,晒太阳可以促进提内钙的吸收,此外,阳光也能提高红细胞的含氧量和增强皮肤的调温作用,以及能增强神经系统的活动机能和幼儿的体质。

5. 保护皮肤,避免干燥、干裂 冬季寒冷干燥,幼儿皮肤中水份散失多,皮脂腺分泌少,皮肤易干裂发痒,让幼儿多吃蔬菜、水果、多喝开水,并常用热水洗手、脚、脸,再适当搽点护肤霜。冬天气候的特征是气温低、空气湿度小、多偏北风、冷空气活动频繁。

人体头面部的耳、鼻、口与空气接触的机会较多,不注意保护就容易产生一些病变。6. 做好幼儿计划免疫工作,定期健康体检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多发季节,要谨防冬季易流行的呼吸道传染病,如水痘、腮腺炎、流行性脑膜炎等。

定期做好幼儿疫苗的预防接种。预防小儿冬季感冒: 进入冬季后天气寒冷,是感冒的好发季节,特别是公共场所和学校、幼儿园等机构的儿童集居地,更应注意防止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为了孩子顺利的度过冬季,要做好以下几点:1. 合理饮食 冬季是感冒的高发季节,合理的饮食能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母乳不仅是孩子体格和智力发育的最佳食品,含有对呼吸道黏膜有保护作用的几种免疫球蛋白,可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除了母乳喂养外,应根据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及时添加辅食,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水果、蔬菜、蛋鱼及肉类,均衡营养,防止偏食及挑食,以防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使小儿机体抵抗力下降,适量补充水分,防止呼吸道干燥,以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2. 注意节制饮食“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

现在有些父母总担心孩子吃得少,吃不饱,总想让孩子多吃一点儿。孩子吃多了,几天下来就容易形成食积便秘。

因为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即大肠有病会影响到肺的功能。研究表明,大肠的粪食燥结,能够引起巨噬细胞死亡率增高,肺组织抵抗力下降,进而引起反复的肺及呼吸道感染。

3. 保护皮肤 冬季寒冷干燥,幼儿皮肤中的水分散失较多,皮脂腺分泌较少,皮肤容易出现干裂发痒,要让幼儿多吃蔬菜、水果,多喝开水,并常用热水洗手、脚、脸,再适当搽点护肤霜。4. 坚持户外活动 有些父母惟恐孩子冻着,天气一凉,就不让小儿出屋,小儿呼吸道长期不接受外界空气的 *** ,得不到耐寒锻炼,接触了感冒病人后,因对病原菌抵抗力差,很易患病。

所以,应该坚持让小儿做户外活动,天气冷可选择太阳光充足、风较小的时候,让小儿在大自然中活动半小时到一小时,可提高小儿的体质。同时不坐凉地:冬季地面温度很低,幼儿坐在上面,体内的热量就会大量散失,容易感冒、腹泻5. 多晒太阳 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杀灭人体表面的病毒和细菌,帮助幼儿对钙、磷的吸收,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此外,阳光也能提高红细胞的含氧量和增强皮肤的调温作用,以及能增强神经系统的活动技能和幼儿的体质。6. 定时通风换气,注意室温 冬季对人体的适宜温度是20摄氏度,如高于23摄氏度时,人会感到头晕、疲倦。

另外,如果室内外温差大,则容易感冒。 冬季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冬季由于供暖,造成室内外温差过大,在北方更为突出,室内温度高,湿度相对较低,加上窗门紧闭,室内空气流通差,居室内的微生物密度较高,一些致病菌和病毒易侵袭小儿体内。

所以,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季,也要定时开窗换气,加大室内湿度。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可在暖气片上放上湿毛巾,或在暖气旁边放一盆清水。

7. 减少病源感染机会 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家长应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如电影院、聚会场所、大商场等。注意督促好小儿的手不要乱碰脏东西,及要勤洗手,防止病从口入。

7.秋季幼儿如何预防传染病

各位家长: 秋季是流感、肺炎、麻疹、水痘、腮腺炎、流脑、风疹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于儿童各个系统发育不完善,抵抗力低下,对疾病往往防不胜防。以下是几种常见传染病的症状供家长们参考: 1.流感 主要症状:症状是起病很急,除了很明显的咳嗽、打喷嚏、流鼻涕外,还伴有剧烈的头痛,幼儿怕冷、发热、咽喉痛、全身酸痛无力、眼结膜充血。有的以胃肠道症状为主,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情况。有的以肺炎症状为主,发病1-2天后会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部分患儿有明显的精神症状,如嗜睡、抽风等。如果治疗不及时,幼儿身体的免疫力下降,还会引发中耳炎、支气管炎等并发症。

2.腮腺炎

主要症状:发病急,同时有发烧、怕冷、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除上述一般症状外,腮腺炎最大的特点是口腔周围的6个唾液腺肿大。腮腺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扩散,边缘不清楚。张口或者咀嚼时感到腮腺部位疼痛,尤其吃硬的或酸的食物时,疼痛会加剧,肿胀会在4-5天消退。

3.麻疹

主要症状:麻疹发病初期,症状和患感冒差不多,有发烧、咳嗽、流鼻涕、眼怕光、流泪等现象。发病2-3天后,口腔黏膜会有改变,口腔内两侧臼齿旁的颊黏膜上,可以看到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小点,周围有红晕,这种麻疹黏膜斑是麻疹所特有的症状,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发病3-4天后,开始出皮疹。皮疹会按照耳后、颈部至面部、躯干、四肢,最后到手心、脚心的顺序出现。出疹一般持续3-5天,这期间孩子持续高烧,常伴有呕吐、腹泻等症状。疹子出齐后,孩子体温开始下降,并逐渐恢复正常,症状也随之减轻。

预 防:

1.要随时关注天气预报,随着气温的变化增减衣服,避免淋雨、受凉。

2.要经常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室内外温差。

3.要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要加强体育锻炼,特别是户外锻炼,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5.膳食要合理,以保证身体得到足够的营养。

6.要多喝温开水或茶水,保持鼻黏膜和咽喉部的湿润。

7.要调整好作息时间,保证睡眠充足,防止身体过度疲劳。

8.冬季幼儿最常见的传染病

防范秋季腹泻 宝宝在夏天最易腹泻,但入秋以后腹泻发病率也同样频繁,常在9月或10月侵袭孩子消化道而导致的腹泻被称为“秋季腹泻”。

因此,家长不能有任何松懈。秋季腹泻完全可以预防,具体措施包括注重饮食卫生、不吃生冷食物、定期给玩具和食具煮沸消毒等。

及时打预防针 秋天要及时打预防针,以防范冬春季节的传染病,比如流脑等。因为疫苗注射后至少也要一个月体内才能产生抵抗传染病的抗体,所以秋季不可忘记给宝宝预防接种,如果有漏掉的接种项应该及时补上。

增加营养补给 夏季的炎热气候,使孩子的饮食和睡眠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孩子的生长发育速度也往往减缓。然而当秋天到来天气转凉后,对睡眠和饮食的干扰就不存在了,机体也会逐渐恢复到以前良好的运作状态,宝宝的食欲和消化功能也能自动调节到最佳水平,因此这个时节应该给孩子强化营养供给,为孩子生长加加“油”。

在饮食上,肉、蛋、奶等食物都不可缺少,同时,蔬菜、瓜果等也应该适当增加,同时做到主食和副食、荤菜和素菜、粗食和细粮合理搭配。 及时驱除蛔虫 蛔虫是众所周知的危害宝宝健康的“公敌”,不仅掠夺孩子体内的营养,还会诱发贫血、营养不良等疾病,导致孩子体格发育落后,损害智力。

专家认为在一年四季里,秋天是驱除蛔虫的最好季节。 冷水擦洗身体 经常用冷水擦洗身体,对提高宝宝的冷适应能力非常有效。

冷水擦洗包括冷水洗手、洗脸、擦身、冲淋和游泳等。冷水擦洗的锻炼,要针对孩子的不同年龄来进行,并且注意循序渐进。

冷水冲淋也是一种强身效果很好的锻炼方法,但动作要迅速,浴后立即用干毛巾擦身至身体发热并轻度发红为止,但这种方法仅适合3岁以上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