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简答题怎么答?
一、马原简答题怎么答?
马原简答题答法:
1、能否指出材料案例中的哲学原理是答题的关键,至于原理本身,并不需要长篇大论,完全展开,更不需要将原理涉及的所有概念、定义全部写出来,除非第一问直接给出了相关原理。
除了最后一问不需要结合材料外,其余都是要在给出原理后适当结合材料。但是结合材料的分值并不高,主要的评分点还是在罗列原理上,而且结合材料并不需要太多笔墨,实际上就是把原理在材料中的特殊表现形式再提一遍,点到为止。
2、无论设置三问还是两问,最后一问都是考查从前面设问中抽象出来的原理在实践中如何运用。
这一问就变成了由抽象到具体的考查,没有经过专门的哲学训练,我们一般比较擅长由具体到抽象和由具体到具体的思维,不太擅长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所以这一问的难度就比较大。
从标准答案和评分点来看,这一问其实并不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真实情况去演绎。这个一定要注意,答题时不要真的根据自己的实情去演绎,也不要胡乱联系材料。
这一问的回答实际上还是在调用和罗列原理,只不过这一问的罗列原理表述方式和角度不太一样。比如,如果调用矛盾的普遍特殊性原理,那么应该表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就是说这一问不能直接调用原理本身,而应调用原理的方法论部分。
或者也可以直接调用与改造世界相关原理,比如“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表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以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等。
3、从标准答案和评分点来看,马原主观题应对的核心问题就是调用和罗列原理,这些原理在教材和讲义上都有。
所以大家应该回到书本或讲义,把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的原理挑出来加以准备,特别是原理的名称和对原理的概括性表述。如果你连原理都不知道,那么拿到题目也就完全不知道从何调用。
4、评分点和标准答案的区别在于评分点的尺度要宽松得多,它会给出好几套答题方案,都是给分的。
在原理方面,它会给出相当数量的原理,只要学生答出其中一条,就会给分。所以学生答题时罗列原理和评分点给出的原理比照,是多对多的关系,不是多对一的关系,得分的概率非常高。
做马原选择题的一些技巧
(1)不管题目,先看选项,把错误的排除。然后再回过头看题目,选择与题干相符的选项。
原因:有时候在做马原选择题的时候,由于对题目思考的太多,会把明显错误知识点的选项列入可选择范围内,极大增加了错误率。
所以好先抛开题目,不受题干干扰的话,脑袋会比较清醒,可以先把肉眼可见的错误知识点剔除。
(2)马原选择题多以引用名人名言为例子,从而选出与其相匹配的选项。你要清楚的知道:例子是变动的,而不变的是知识点。
要抓本质(书本里面的知识点),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所以好不要对题目死记硬背,重要的是理解概念。
(3)面对引用名人名言的选择题时,如果对各选项的不是很理解的情况下,可以找关键词来解题。
(4)难以理解和掌握的马原概念,可以用例子和常识来进行记忆。过例子论证,知识点运用和记忆效果会比较好。
(5)在单选题中,不熟悉的论述或是从未见过的论述一般都是错误的(当然,如果没看任何马原知识点就刷题的同学,此技巧慎用哈)。多选题的时候,就算选项的知识点是正确的,也是自己常见的,如果与题干不符的话,不要选。
(6)认清楚题干到底是要选什么!
(7)马原的多选题极少有全选的,一般都是选两个或是三个。
二、马原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
马原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如下: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或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同唯物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奠定思想前提。
4、在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着作是《州尘德意志意识形态》。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着作中,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着作是《资本论》。
6、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
7、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共产主义者同盟。
8、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着特征是实践性。
9、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中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10、全部哲册则禅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专门的哲学术语有着特定的含义和确定的标准,不能随意乱用,也不能另立标准,否则会造成混乱盯燃。
三、大二马原考试重点知识有哪些?
具体如下:
1、实践的观点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基本特征:直接现实性(物质性活动);自觉能动性(人类有意识的活动);社会历史性(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3、实践的具体形式:物质生产实践(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社会政治实践(调整和处理社会政治与公共关系的活动);科学文化实践(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准备性和探索性的实践活动)。饥晌
4、认识主体: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认识客体: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中介: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5、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还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将这种可能变为现搭埋实。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首先,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烂枝锋;其次,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必要条件;最后,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