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复习马原

2023-06-13学者

如何复习马原

复习马原这类课程,一定要重理解、轻记忆。

一,马原部分几乎所有概念都是成对出现,其研究范式是,即“A概念――B概念――AB概念的辩证关系――方法论”。这样总结起来就比较快了。

二,在复习方法上,概念一定要通过3-4个关键词来串联。例如:“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其关键词应为“人类”、“能动”、“物质活动”。

三,注意运用思维导图。在宏观结构上,要注意把握内容的逻辑性。不管你是从并列关系、总分关系、还是从递进关系等角度,一定要总结出属于自己的逻辑结构图,使分散的知识点能串联起来。

四,要学用结合。学会用原理来分析社会现实问题,这是学马原部分的最高境界,也是最贴近应试实战的训练方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常识

1.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必考的几个知识点

1. 论述中国特色的理论基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理论基础。

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技术落后的中国建设特色,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我们面对的请况,既不是马克思主义创立者所设想的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情况下建立,也不与其他的国家完全相同。

照抄书本不行,照搬国际也不行,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道路。根据中国发展的内在要求,从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2. 论述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理论基础1)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哲学依据是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1分) (2)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5分) (3)我国的社会发展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的强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一项基本国策。

(4分) (4)世界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各国经济技术的联系相当密切,任何国家要想发展,闭关锁国是行不通的。(5)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的。

我们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积极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以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2分)3.论述事物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相统一基础。

否定之否定辩证关系原理是事物的发展的前进行和曲折性相统一的理论基础。(1)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克服了前两个阶段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保留了前两个阶段积极的因素,同时又增加了前两个阶段不曾有的因素。

从而得到发展和晚上。(2)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1.表现为事物发展的周期性,即事物发展是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总趋势。2.事物发展曲折性还由于是,新事物代替就事物的经过反复斗争的过程;某些偶然原因的出现,使事物的发展出现暂时的停止甚至倒退。

(3) 把握否定之否定规律,坚持事物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统一原理,对我过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A坚持的前途是光明的,要对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充满信心,高举中国特色的伟大理论旗帜,坚定不移的走道路,不要被某些表面现象迷惑。

B.明确道路的曲折性,有克服各种困难的精神准备。要充分认识到我国道路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保持清醒的头脑,准备克服各种困难,在曲折斗争中开辟前进的道路。

4.论述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理论基础 坚持辩证否定观的原理,是我们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理论基础。辩证否定观的内容:(!)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自身的否定 (2)辩证的否定是否定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 (3)作为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的统一否定,就是扬弃,即克服又发展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是对一切事物的发展采取分析的态度,反对不加一切的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采取批判的继承的态度: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我们要继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只有这样,才能建设中国特色的新文化。淡然我们的继承不需要批判的继承,批判和踢出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做到“推陈出新”“古为今用”。

既要反对全盘肯定的复古主义,也要反对全盘否定的历史虚无主义。对外国文化要求有选择、有分析、有批判的借鉴和吸收。

要大胆的吸收一切外国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时也要批判和 *** 外来资本主义的腐朽的没落的东西。对外国文化即不应全盘照搬也不应一味的全盘 *** 。

应立足中国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吸取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建立既能体现中国现代世界文明水准又能体现中国民族特点的中国新文化体系。5.正确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基础 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矛盾的存在,这些矛盾的发展不平衡的,其中一种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是次要矛盾。

关系:1。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方面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着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另一方面,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有制约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原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阶级斗争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已经不是我国的主要矛盾。

为了解决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我们必须坚定不渝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才能为的巩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定地基础;才能为其他社会矛盾的解决创造有利条件。

我们在。

2.跪求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所有内容

第一章 绪论 一、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二、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6分) 世界观是人们对这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观点和看法。 方法论是人们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关系:一般说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对世界的看法如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也会如何,既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伦;反过来说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使用的方法不同,也体现了不同的世界观。 因此,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教材8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 1、相互区别:研究的对象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的世界的共同本质和普遍规律。

具体科学是以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范围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是这些领域的特殊规律。 2、相互联系:具体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世界共同本质的前提。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反对两种错误倾向:既不能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代替具体科学,也不能取消具体科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作用。

(科学的科学对吗?为什么?“科学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家对哲学的概括和总结。他们认为,“科学的科学”包罗万象的,从而混淆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事实上哲学和具体科学是既相互区别,由相互联系的。)(选) 四、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意义 教材6(掌握) 1、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两方面: (1)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精神和为第一性的问题(成为本原问题),对这个体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己任的认识能否反映客观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唯物主义认识物质是可知论,彻底的唯心主义也是可知论)。 3、意义: (1)指导我们在实践中要从客观出发而不要从主观出发,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2)指导我们在实践中积极主动地去认识和探索客观事物的规律。 五、唯物主义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 教材8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特征: 用物质的具体形态去说明整个物质世界; 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缺点是带有只管猜测的性质,缺乏科学的论证。

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特征:克服了古代唯物主义的朴素性,在用宗教神学的斗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1)机械性:用力学的尺度解释一切“任何动物都说成是机器”。 (2)形而上学性:用鼓励、精致、片面的观点去观察世界,逗人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3)不成地形: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3、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 达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是完备彻底的唯物主义。

六、*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一起考1、2、3或分考3) 1、社会根源: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剩余产品的出现,私有制的产生,积极的分化,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 2、紧急根源: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由于剥削者脱离生产,垄断了精神生产活动,因而总是片面夸大精神的作用,当他们把这种观点加以理论化,西永华以后就形成了唯心主义。

3、认识论根源; 第一,人们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主观与客观,人士与事件是对立的统一,如果把主观与客观相分离,片面夸大主观的作用,或者把认识的某一片断加以绝对化,就会导致唯心主义。 第二,夸大感性认识会导致主观唯心主义。

第三,夸大理性认识会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七、辩证法的几个历史发展阶段(选) 1、古代朴素辩证法: 特征:认为整个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但他们对世界的发展之提供了轮廓的说明,对构成世界的具体细节缺乏论证,具有猜测性。 2、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 特征:把变化发展的主体看作是绝对精神获绝对观念;与唯心主义相结合;具有不彻底性。

3、现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特征: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结合。 八、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选) 1、历史条件: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资本主义盛会,其固有的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矛盾越来越计划,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激烈。 2、自然科学条件:三大发现(1)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2)细胞学说(3)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3,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

批判的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批判的吸取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九、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教材10 十、建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变革 教材10(12分) 十一、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教材15(没有考过) 十二、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的错误是什么?教材11 第二章 唯物论(第1部分物质论) 一、物质概念的几个历史发展阶段 教材30 。

3.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归类

一、唯物论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正确反映物质,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2.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地基本前提。

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3.影响意识正确与否的主观因素:立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知识构成、思维方法、精神状态。

4.从实际出发:(1)原理依据:物质决定意识(2)全面、辩证地把握实际。(3)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辩证法 1.联系的观点: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①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

②方法论: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地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①原理内容: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既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也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②方法论: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3)因果关系原理:①原理内容:原因和结果相互区别又可以相互转化。②方法论:承认因果关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能够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4)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①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的区别:含义不同;功能不同: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

整体和部分的联系: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部分是组成整体的部分。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整体和部分在性能状态上会相互影响。②方法论:办事情应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2.发展观: 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原理内容: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①要把事物的发展如实看作一个过程;②要分清事物发展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地位;③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支持新事物成长。 ⑵发展的原因:原理内容:①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②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③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看到内因,又要重视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 ⑶发展的状态:①原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② 方法论:A要坚持适度原则。

B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C要重视量的积累。

⑷发展的趋势:①原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②方法论:正确对待事业前进中的困难,把自己的命运与改革大业紧密联系,做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矛盾观(全面的观点): (1)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①原理内容: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对立――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统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一方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自己的相反方向转化;矛盾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②方法论: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待事物,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2)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①原理内容: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②方法论: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要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3)矛盾的特殊性。

①原理内容: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事物发展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

②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①原理内容: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场合可以转化。

②方法论: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研究特殊性,也就是遵循从特殊――普遍,再由普遍――特殊的认知秩序。 (5)主次矛盾关系原理。

①原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方法论: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6)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①原理: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矛盾主次方面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方法论: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着重把握主流,不能忽视支流。 三、认识论 1.认识的根本任务: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实现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两个条件:⑴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⑵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3.人们应当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4.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性活动。 。

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知识结构图

我可以把它含的哲学原理告诉你,剩下的你的自己编了。

1,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你就开始论述发展的概念,实质。

2,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论述,它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它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发展观。强调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是辨证的发展观。对立统一,全面的观点(全面发展),普遍联系的观点、系统论(协调发展),过程论(可持续发展)

你写的时候分成三大部分,每部分再具体分小点。

每一小点都要先说原理,再跟科学发展观联系,还不够就举例子

每一大部分都要有总述的段。

再加个开头与结尾,应该能够。

结论可以用“总之,科学发展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创造性应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5.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基础原理及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技创新的关系”为:1、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出现和存在都有一定的规律存在;2、这些规律或存在的原理,都是可以被认识和掌握的;3、认识和掌握了这些规律和存在,就可以复制这种东西并应用于新的可使用(施用)领域,以提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水平;4、将几种不同的规律或存在进行新的组合或配合,又可以创造出许多全新的功能和性能来,使社会的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更快的提高;俯掸碘赶鄢非碉石冬将5、这种认识和使用规律的创新活动,永无止境……将与人类社会一齐存在下去。

“我为什么找不到信仰?”

你不信仰,其实就是一种信仰。只是你没有看懂掉这“不信仰”里面的内容是什么而已!想当初,少年马克思不是也和你一样的“不信仰”吗!?而也就是在这种状态之下,他发现了资本运动的规律,而最终发明了马克思主义!!相信不久您也会找到自己的真正追求而身强百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