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新课标文言文注释翻译
1. 翻译 文言文《板桥诵书》 初中新课标阅读 文言文课外拓展训练 八年级 板桥小的时候跟随他的父亲学习,并没有其他的老师。
小时候没有什么和别人特别不一样的地方,稍微长大了些,虽然长大了,但容貌丑陋,人们都看不起他。而且他又喜欢说大话,非常自负,说话没有分寸。
各长辈都瞧不起他,告诫(大家)不要和他来往。但是他读书能够自己刻苦,自己愤激,从浅的地方到深的地方,从低到高,从近到远,来探求古人创造的深奥学问,酣畅地表现他的没有全部显示出来的性格与才能。
人们都说他读书善于记忆,却不知道他不是善于记忆,而是善于背诵罢了。板桥每次读一本书,一定要读千百遍。
有的时候在船上,马上,被子里,有时候在吃饭时忘记了勺子筷子,有的时候对着客人不听他们的话,并且还忘记了他自己说的话,都在记忆书并且默默的背诵。书中还有不被记住的地方吗? 注释⒈幼:小时候 ⒉师:师傅,老师 ⒊殊:特别 ⒋异:不同 ⒌少:渐渐地 ⒍寝陋:丑陋 ⒎易:轻视 ⒏愤:愤发 ⒐迩(ěr):近处 ⒑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
赴:这里是探求的意思。奥区:奥妙的世界。
区:区域,境界:这里指难攻的古代学术问题 ⒒匕著:调勺和筷子。 ⒓咸:都。
⒔弗:不。 ⒕善:善于、擅长 15.畅 :通达。
16.耳:罢了。 17.或对客不听其语:有时间 答案:1、A 2、A B 3、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4、郑板桥抓住点滴时间争分夺秒地读书 5、读书要有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方法,要抓紧时间、勤奋刻苦、持之以恒,要有自己独到的思考和见解。 给分吧!!。
2. 初中阶段文言文复习资料 所有重点字词 语句 文化、文学知识选编(初中复习资料)
1、[初唐四杰]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均能诗善文,对改变齐梁以来的浮靡诗风起了很大的作用。
2、[山水田园诗派]唐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诗歌流派。诗作以寄情山水、歌咏田园生活为特征,代表作家有王维、孟浩然等。
3、[边塞诗派]唐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因有边塞生活经历,故诗作多写边塞奇异风光和将士征戍生活,风格豪放,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4、[李杜]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的并称。李白号称“诗仙”,其诗洋溢着积极浪漫主义精神;杜甫号称“诗圣”,其诗充满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5、[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八位散文家的并称(因明代茅坤编辑《唐宋八大家文钞》收录其作品而得名)。
6、[豪放派]宋词一大流派。由北宋苏轼开创,经南宋辛弃疾而达到高峰。豪放派词作题材广泛,气势雄浑,境界开阔,豪迈奔放(重要作家还有张元干、张孝祥、陈亮等)。
7、[婉约派]宋词一大流派。代表作家有周邦彦、柳永、秦观、李清照等。婉约派词作题材较狭窄,多为男女恋情和个人遭遇,情思曲折,含蓄蕴藉,语言婉转绮丽。
8、[元曲四大家]元代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著名剧作家的并称。
9、《聊斋志异》我国古代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清代蒲松龄著。全书491篇。
10、《三国演义》不仅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作;而且也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它全称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它是罗贯中根据陈寿的《三国志》和传说资料编写而成的。它与《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被合称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
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杰出的小说家。
《三国演义》共24卷,240则。它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封建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情节如“关羽温酒斩华雄,刘备“三顾茅庐”,“赤壁大战”,“空城计”等,成功地塑造了以曹操、诸葛亮、关羽、张飞、刘备为代表的性格鲜明的典型形象。
11、《水浒传》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由元末明初人施耐庵加工整理、再创作而成。
水浒中的一百单八将传说是三十六个天罡星和七十二个地煞星转世。其中有林冲、鲁智深、李逵、武松、宋江、吴用、杨志、燕青、石秀等主要人物。
12、《西游记》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神怪小说,作者吴承恩是明代著名小说家。
《西游记》共一百回。主要情节有孙悟空的出世,远游求道,闯龙宫,搅冥府,大闹天宫等内容,孙悟空被迫皈依佛门,保护唐僧取经,在八戒、沙僧协助下,一路斩妖除邪,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化险为夷,到西天取回了真经,成了修信的“正果”。
《西游记》以唐僧取经故事为线索,主人公是神猴孙悟空,另有唐僧、八戒、沙僧等。
13、《红楼梦》我国最优秀的古典长篇章回小说。全书共120回,前80回是清代曹雪芹作,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写。
这部小说描写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以及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衰落过程,反映了封建社会残酷的阶级压迫,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和腐朽,显示了它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它在批判封建社会的同时,对封建制度的叛逆者进行了热情的歌颂。
贾宝玉和林黛玉是两个具有叛逆精神的典型。其中的主要人物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已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全书以宝、黛爱情和贾府由盛而衰为线索。
3. 初中语文课本(人教版)的文言文中,哪些句子中的“于”字翻译为“ 现行的新课标7~9年级的文言文中,还没有“于”字翻译为“被”的情况。只有以下5种情况:
1. 表示对象,译为“对,对于,向”。 例: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2. 表示处所,译为“在,从”。 例: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3. 表示对象,译为“与,跟,同”。 例: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
4. 表示处所,译为“到”。 例: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5. 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例: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
原来的旧版中是有的,例如:择于自然。――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4. 初中所有的古诗 初中古诗词必读(新课标)
1.望岳
2.次北固山下
3.观沧海
4.如梦令
5.西江月
6.归园田居(其三)
7.过故人庄
8.钱塘湖春行
9.书湖阴先生壁
10.游山西村
1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2.黄鹤楼
13.泊秦淮
14.夜雨寄北
1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6.龟虽寿
17.石壕吏
18.相见欢
19.观书有感
20.清平乐・村居
21.使至塞上
2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3.春望
24.登飞来峰
25.论诗
26.渡荆门送别
27.秋词
28.赤壁
29.过零丁洋
30.浣溪沙
31.题破山寺后禅院
32.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3.别云间
34.水调歌头
35.醉花阴
3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7.雁门太守行
38.无题
39.天净沙・秋思
40.山坡羊・潼关怀古
4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2.南园
43.望江南
44.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5.己亥杂诗
46.饮酒
47.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8.行路难(其一)
49.观刈麦
50.渔家傲
51.汉江临眺
52.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
53.浣溪沙
54.江城子・密州出猎
5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6.《诗经》三首
关雎
蒹葭
君子于役
5.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求答案 1、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译文:(明朝)文征明临摹(周兴嗣)的〈千字文〉,以每天(临摹)十次为标准,(其)书法于是大有长进。
一生对于书法创作,从来没有马虎过,有时回人的书信,有一丁点不合适的,一定多次修改而不厌倦。所以(其)年龄越大,书法越精妙绝伦。
一句话概括:文征明习字,精益求精。2、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歌唱,没有学会秦青的全部技艺,自以为全学会了,于是(要求)不学回家。秦青不反对,在郊外十字路口摆酒送薛谭回家,秦青拍着节拍昂声高歌,其声绕林,其音阻云。
薛谭就反复要求继续跟秦青学习,一生再不敢提回家的事。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学无止尽 5. 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有,知错则改,善莫大焉。
3、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二岁时丧父,家贫穷无依无靠。少年时就胸怀大志,常以周济天下为自己的责任,发愤用心读书,有时晚上(读书)读疲倦了,就用水洗脸;读书时,吃的不足,就吃粥。
当官以后,常不顾及自己的前途,慷慨激昂指点天下大事。 以至于被小人上谗言被贬官,由宰相贬为邓州地方官。
范仲淹用刻苦来勉励自己,吃的粗茶少肉,妻子,儿子的衣食仅能自足而已。常挂在口边的话是:“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统帅全文,画龙点睛” 的作用。
6. 急 1 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完成题目。 (1)下列与“席上食菱”中的“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衣食所安B、谨食之,时而献焉C、设酒杀鸡作食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2)下列与“欲以去热也”中的“去”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今日存,明日去B、去死肌,杀三虫C、乃记之而去D俸去书来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3、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4、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2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 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二也。
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
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选自《贞观政要( 题 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3)文中有几句话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3 狼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
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题 本文表现了屠户的什么性格特点? 2、作者对屠户的态度是怎样的? 3、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4昔有人得一鳖,欲烹而食之,不忍当杀生之名。
乃炽火使釜水百沸,横筱①为桥。与鳖约曰:“能渡此则活汝。”
鳖知主人以计取之,勉力爬沙②,仅能一渡。主人曰:“汝能渡桥,甚善!更为我渡一遭,我欲观之。”
【注释】①筱:细竹子。 ②爬沙:螃蟹横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当杀生之名( ) ②能渡此则活汝( ) ③更为我渡一遭(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乃炽火使釜水百沸,横筱为桥 (3)试想:鳖更渡一遭后,主人又会说什么? (4)文中的“主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5 多捕众鸟,藏在大器,随时瞻视,养食以时。
毛尾既长,随时剪落;选其肥者,日用供厨。中有一鸟,内自思惟:“若我食多,肥则致死,若饿不食,复致丧身。
宜自料量。少食损肤,衣毛悦泽,当从笼出。”
如其所念,既便少食,衣毛悦泽,便从其愿。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随时瞻视( ) ②养食以时( ) ③内自思惟( ) ④肥则致死(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宜自料量。
少食损肤,衣毛悦泽,当从笼出。 --------------------------------------------------------------------------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6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常置酒一壶( ) ②是为五一尔(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3)“六一居士”即---------,他又号-----------,我们曾在课文中读过他的《 》。 (4)取此“六一”为号,表现了居士--------------------------的生活情趣。
7 永公①住吴兴永欣寺,积年学书,后有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额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
乃用铁叶裹之,人谓为“铁门限”。后取笔头瘗②之,号为“退笔冢”。
【注释】①永公:即智永,王羲之七世孙。 ②瘗(yì):埋葬。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与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 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 ②讽诵之声( ) ③其笃学如此(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
②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8 莲花洞之前,为居然亭,亭轩豁可望,每一登览,则湖光献碧,须眉形影,如落镜中。
六桥杨柳一络,牵风引浪,萧疏可爱,晴雨烟月,风景互异,净慈之绝胜处也,洞石玲珑若生,巧逾雕镂。 余尝谓吴山、南屏一派,皆石骨土肤,中空四达,愈搜愈出。
近若宋氏园亭,皆搜得者。又 *** 宫石,为孙内使搜出者甚多。
噫!安得五丁神将,挽钱塘江水,将尘泥洗尽,山骨尽出,其奇奥当何如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亭轩豁可望( ) ②净慈之绝胜处也( 。
7. 学奕文言文翻译 【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
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僵最会下棋的人。
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
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人(现山 东邹县)。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
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 “孔孟”。《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
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全书分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
原文】 学弈 《孟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围棋。
其中有一个人专心致志,只要是弈秋讲的,他都认真听,细细琢磨,认真领悟;另一个人表面上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可是心里却认为天鹅要来了,想着如何拉弓搭箭把天鹅射下来。他们虽然一起学习围棋,可是后者不如前者。
是他的智力不如前者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注释】 学弈(下围棋)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秋,任命,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通国(全国)之(的)善弈者也。使(让)弈秋诲(教导)二人弈,其(其中)一人专心致志,惟(只听)弈秋之(的)为听(教导);一人虽听之(弈秋的教导),一心以为有鸿鹄(天鹅)将至,思援(拉)弓缴(箭)而射之(天鹅)。
虽与之(前者)俱(一起)学,弗(不)若(比)之(前者)矣(好)。为(因为)是其(后者)智(智力)弗若(不如)与(吗)?曰(答):非(不是)然(这样)也(的)。
弈:下围棋。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
之:的。 善:善于,擅长。
使:让。 诲:教导。
其:其中。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虽:虽然。 之:指弈秋的教导。
鸿鹄:天鹅。 援:引,拉。
缴:本文指带有丝绳的箭。(读音:zhuó) 之:天鹅。
之:前者。 俱:一起。
弗若:不如。 矣:了。
为:因为。 与:吗。
曰:说。 非:不是。
其:后者。 然:这样。
思:想。 【来源】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
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人(现山东邹县)。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
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
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全书分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
这段古文共有4句,有三层意思。第一句是一层意思,指出弈秋这个人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这句话为下 *** 了铺垫,因为“名师出高徒”,他的学生肯定都是高手,而且定是高手如云。第二层(第二、三句)却出现了一种不和谐的现象:弈秋教的两个学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把弈秋所教的话完全记在心里;另一个虽然在听,心里却在想着也许就有天鹅飞来,想着要拿起弓和带丝绳的箭去把它射下来。
结果虽然一同学习,后一个比前一个却是远远比不上了。第三层(最后两句)是自问自答:是不是后一个比不上前一个聪明呢?我可以说:完全不是。
联系第二层可知,后一个只因为他不肯专心致志地学习才落后的啊!只有四句话,却层次分明地讲明白了不专心致志便学不好本领的道理,告诉我们,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文言文的简洁精炼由此可见一斑。
(多查阅孟子和孔子资料) 【读法】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唯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读课文时的基调: 用怀着一种好奇、愉快的追求知识的感觉去读。
【感悟】 学习任何东西都不要三心二意,要专心致志才能学好东西.要领悟真谛! 【说课稿】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学弈》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八组的一篇讲读课文,也是小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
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再加上学生又是第一次接触,因此,我把指导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把理解每句话的意。
8. 考试时的课外文言文看不懂怎么办 看不懂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掌握的实词虚词太少,二是课内掌握的知识不能有效的迁移到课外,即不会灵活运用。
解决办法:一是扩大实词虚词的积累,高考大纲规定必须掌握120个实词和18个虚词的含义及用法,这些必须牢牢掌握,但仅仅这些还不够,常用得实词虚词也要掌握。 大纲规定的这些实词虚词含义及用法在课本上都有,所以必须把课本文言文掌握扎实,包括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等。
二是读一些课外小片断文言文,由浅入深,不必句句读懂,理解大概即可,读多了阅读水平自然提高,另外需做一些课外文言文阅读题目,搞好课内所学内容与课外的衔接,并且作的时候尽量联想一下,这个词语的用法在哪篇课文中学过,这个词语有几种意思,结合语境判断在这里的意思,多思考多联想,也可以根据语境合理推断词义及用法,文言文不必句句都懂,读懂70%就可以做题了。 另外做题时还有一些技巧,你们老师平时肯定讲过,不再赘述。
总之,要想读懂,首先要扩大积累,其次是学以致用,另外是学会推断,这就需要下大功夫,多多努力噢! 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