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学家(人类学学家oswalt)
一、人类学家数学家?
戴维·希尔伯特
第十位:希尔伯特(1862年—1943年)
戴维·希尔伯特,德国数学家。他提出新世纪数学家应当努力解决的23个数学问题,被认为是20世纪数学领域的高峰,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力推动数学的发展。希尔伯特是对20世纪数学有深刻影响的人物之一。
希尔伯特培养了一批对现代数学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杰出数学家,他的主要研究有:不变量理论、代数数域理论、几何基础、积分方程等,在这些数学领域中,希尔伯特都做出了重大的或开创性的贡献。
格奥尔格·康托尔
第九位:康托尔(1845年—1918年)
格奥尔格·康托尔,德国数学家。他对数学的贡献是集合论和超穷数理论,这两个理论方法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数学领域最杰出的贡献之一。康托尔对数学无穷领域的革命,几乎是由他一个人独立完成的。
第八位:伽罗瓦(1811年—1832年)
埃瓦里斯特·伽罗瓦,法国数学家,是现代数学中分支学科群论的创立者。他在用群论解决根式求解代数方程时总结出的群和域的理论,被人们称之为伽罗瓦群和理论。
埃瓦里斯特·伽罗瓦
伽罗瓦使用群论的方法去讨论方程式的可解性,整套方法被称为伽罗瓦理论,是当代代数与数论的基本支柱之一。他系统化地阐释了为何五次以上之方程式没有公式解,而四次以下有公式解。伽罗瓦贡献非凡。
第七位:笛卡尔(1596年—1650年)
勒内·笛卡尔,法国数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他对现代数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人们称为解析几何之父。但笛卡尔最大的贡献是在哲学方面,他是欧洲近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有着“近代哲学之父”之称。
勒内·笛卡尔
笛卡尔对数学最重要的贡献是创立了解析几何,他的这一成就为微积分的创立奠定了基础,解析几何直到现在仍是重要的数学方法之一。解析几何的创立是数学史上划时代的转折,平面直角坐标系也因此而建立。
第六位:黎曼(1826年—1866年)
波恩哈德·黎曼,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对数学分析和微分几何做出了重要贡献,开创了黎曼几何,为广义相对论的发展铺平了道路。除此之外,黎曼还对偏微分方程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同样有重大的贡献。
波恩哈德·黎曼
黎曼的贡献影响了19世纪后半期的数学发展,许多杰出的数学家在黎曼思想的影响下取得了数学分支的许多辉煌成就。他的著作不多但却非常深刻,黎曼函数、黎曼积分,黎曼引理等理论,都是以他名字命名的。
第五位:庞加莱(1854年—1912年)
亨利·庞加莱,法国数学家,他被公认是十九世纪后四分之一和二十世纪初的领袖数学家,是数学和应用方面的最后一个全才。庞加莱在数学方面的杰出贡献对二十世纪和当今数学造成极其深远的影响。
亨利·庞加莱
庞加莱在数论、代数学、几何学、拓扑学等领域,都有非常重要的贡献,最重要的工作是在函数论方面。他创立自守函数理论,引进富克斯群和克莱因群构造基本域。他利用级数构造了自守函数并发现其效用。
第四位:牛顿(1643年—1727年)
艾萨克·牛顿,英国物理学家,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全才”。牛顿在力学方面的贡献不再赘述,主要说一下数学方面的。牛顿在数学领域的主要贡献是在微积分学、广义二项式定理,以及牛顿恒等式和牛顿法。
艾萨克·牛顿
微积分的出现,导致了数学分析分支的诞生,并进一步发展为微分几何、微分方程、变分法等等,这些还促进了理论物理学的发展。微积分是牛顿最卓越的数学成就,他在解析几何与综合几何方面都有大贡献。
第三位:高斯(1777年—1855年)
约翰·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德国数学家,是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他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被称为“数学王子”。以他名字“高斯”命名的数学成果达一百多个,在史上数学家中首屈一指。
约翰·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
高斯对数论、代数、统计、分析、微分几何等领域都有卓越的贡献,他发现了质数分布定理和最小二乘法,得出高斯钟形曲线。高斯总结了复数应用,导出三角形全等定理的概念,他还是微分几何的始祖之一。
第二位:欧拉(1707年—1783年)
莱昂哈德·欧拉,瑞士数学家,被人称为“全才且最多产的数学家”。欧拉是18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他不但为数学领域作出贡献,更把数学推至物理的领域。欧拉写下了太多的数学经典著作和公式定理。
莱昂哈德·欧拉
欧拉是解析数论的奠基人,他提出欧拉恒等式,建立了数论和分析之间的联系,使得可以用微积分研究数论。他在数论、代数、无穷级数、函数概念、初等函数、微分方程及几何学等领域,都是杰出的贡献。
第一位:阿基米德(前287年—前212年)
阿基米德,古希腊的数学家,除此之外,他还有很多的其它头衔,被人称为“百科式科学家”,他与高斯、牛顿并并称为世界三大数学家。阿基米德在数学上有着极为光辉耀眼的成就,尤其是在几何学方面。
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的数学理念中蕴涵着微积分,他的理论已非常接近现代微积分,其中还有对数学上“无穷”的超前研究,并预见了微积分的诞生。阿基米德的几何著作,使得莱布尼茨和牛顿培育出了完美的微积分。
二、人类学家搞笑网名?
比如:逗比研究会、吃土学砖家、吃货达人、隔壁老王
三、人类学家及代表著作?
1.《金枝》
深刻而有趣地溯源巫术和原始习俗
现代人类学奠基之作
英国民族学家、宗教史学家权威论著
2.《人文类型》
英国著名社会人类学家的导论性著作
探讨民族与文化的成长之路
3.《原始分类》
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联手探索
揭示人类分类观念的集体起源
四、中国最火的人类学家?
《人类学的中国大师》汇集了中国现当代著名人类学大师的论著《人类学的中国大师》对李济、吴泽霖、潘光旦、林惠祥、杨成志、吴文藻、凌纯声、林耀华、费孝通、岑家梧、梁钊韬、李亦园、乔健,以及美藉华人许烺光、张光直和俄国人史禄国等16位人类学大师的学术专著和学术思想进行介绍和评述。《人类学的中国大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类学中国大师们的传世作品相对分散、不集中等现象”,为人类学学者及爱好者搭建了一个“一次性”与诸多中国人类学大师“会面交流”的平台。
五、人类学家说森林是什么【道理】?
经济学家说——森林是绿色的银行 人类学家说——森林是人类的乐园 生物学家说——森林是生命的摇篮 医学家说——森林是绿色的疗养院 艺术家说——森林是大自然的美容师
六、俄罗斯有哪些人类学家?
俄罗斯的科学家有化学上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者门捷列夫,波波夫是发明家,无线电发明者,收音机即无线电接收机的发明者,他与马可尼各自独立发明了无线电。
罗蒙诺索夫在自然科学方面的贡献范围非常广泛,特别是在1760年第一次提出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创立了热的动力学说,并创建了玻璃科学。1755年,他创办了俄罗斯第一所大学 -- 莫斯科大学。 其它还有很多,以上是几个例子。
七、捡垃圾的人类学家读后感?
如果你幸运,你可以一辈子不需要呼叫警察,你可以一辈子不呼叫消防员,但是你每一天都需要环卫工。
美国最大的城市生产废物的速度真是飞快———每天平均11000吨。不过纽约人对此关注甚少。他们把垃圾丢在路边或扔进垃圾桶,之后马上忘记。为什么要记住呢?按照一个准得不能再准的时程表,总会有人来拿走它们的。不过,那些人到底是谁?为什么那些人那么默默无闻?
《捡垃圾的人类学家:纽约清洁工纪实》的作者罗宾·内葛花了十年时间与纽约城市环卫部的各层级男女员工一起工作。从访谈者到局内人,她开着笨重的大卡车,(作者给她的垃圾车起名叫“莫娜”,因为在将她猛推到最高时速后,会发出“莫娜”的声音)看到含糊的规则,听到隐晦的行话和难忍的伤痛。继而,按时间顺序,记录了纽约与垃圾斗争的四百年历史,从曾经的污秽满街到现在的井然有序,追溯了纽约的废物管理历史,也改变了我们审视周遭城市的方式。
罗宾·内葛是纽约大学人类学与城市研究的临床教学副教授,负责人文学科与社会思想专业的德雷珀跨学科硕士项目。2006年,她参加了纽约市的清洁队员公务员考试,在一场笔试和一场体能测试之后,正式成为一名捡垃圾的女人类学家。
之所以强调她的女性身份,是因为清洁队员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具有男子气概的男人”的工作:必须保持一定的速度到各个收集点,上下垃圾车,搬运垃圾桶和垃圾袋———这是相当耗费体力的工作,需要强健的身体。此外,很少有人知道,清洁工也是一个高危职业,最常见的是遭遇车祸,其次是被垃圾(钉子、玻璃等)割破手,长期搬运重物也会造成身体伤害,如关节磨损、膝盖僵硬、背部扭伤。也不用提醒大家搬运垃圾有多么恶心:大部分垃圾袋和垃圾桶都不是清洁完好的,里面八成有蛆、淋淋漓漓的“垃圾汁”,剧烈的恶臭让人口鼻窒息、身体痉挛。
但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一个爱学习的人类学家!内葛从童年时期就对垃圾产生浓厚的兴趣,她长期致力于研究作为一种物质文化的垃圾,以及垃圾与城市的关系。换言之,她想探索的是垃圾背后的一整套体系与结构及其历史变迁。
在读完人类学硕士后,内葛开了一门课叫作“纽约市的垃圾:垃圾人类学”,探讨的主题包括:物的生命史,消费与节俭的社会变迁,厌恶的生理机制与道德结构,洁净与污秽背后的社会分类体系,垃圾处理的基础建设发展史。垃圾处理体系是一个城市运行必不可少的基础建设,它建立废弃物流动的网络,维持着城市生活吐故纳新:生产、消费,吸收、排泄,相遇、厌弃———现代资本主义的逻辑是快速消耗的逻辑。而作为基础建设的特性之一就在于,当它顺畅稳定运行时,总是不被看见的,穿着制服的环卫工人都像穿了隐形斗篷一般,不会有路人瞧你一眼。所以通常只有在环卫工人罢工,垃圾围城的时候,人们才会意识到这一体系的重要性。
在真正加入垃圾小分队后,内葛意识到城市的时间和地景也开始发生改变。例如,“清洁队员的一年分为四个季节:春季、蛆季、叶季和雪季。”每年的十一月到四月,整个清洁局都得严阵以待,防止暴风雪令都市瘫痪。对普通人来说,每一场暴风雪都大同小异,但事实上有的结冰特别多,有的降雨多过降雪,有的伴随十级强风,清洁局必须研判形势再决定除雪的工具配置。
城市的各个街道则成为内葛的垃圾收集点,眼中的景物变换了面貌。“(我)看见的不再是高级住宅区,盖着一排排美丽的住家和树木,而是一堆堆数也数不完的深色塑胶袋、金属罐、塑胶容器。”垃圾袋的完整度、蛆的多少也成为判断不同街区好坏的标准。
内葛对纽约市清洁局的这项民族志研究花费十余年,同时她也活跃于媒体和公共文化领域,目前正在推动成立一个垃圾博物馆,以及为清洁队员撰写口述历史。
八、人类学家是干什么的?
现在大多是指专门从事人类学研究的人。有些人类学家研究人体的发展和由史前到现在的进化过程,但大多数人类学家是研究不同人群的生活方式,从而了解人类的共通点。从事这种研究的人通常着眼于和普通人生活方式不同的人群。
由于人类学分科众多,作为个体的人类学家一般只研究其中的一门或几门分科。人类学家大都从事学院或大学的教育工作,但越来越多人类学家从事应用层面的人类学工作。
人类学家相对于其他学科的学者,是从更广阔的基础上来研究人类的行为,而不是局限于从社会科学或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待这种行为。所以人类学家更擅长于在复杂的生物或文化上对人类进行总体上的一般观察。而通过文化人类学对不同文化的研究,人类学家的研究结果常常会对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经济学家的一些结论提出质疑和挑战。因而人类学家常常扮演对社会科学吹毛求疵的富有建设性的角色。
而由于考古学、语言学、民族学在传统上也隶属于人类学,而且他们的研究也有许多共同之处,因此考古学家、语言学家和民族学家往往也可能是人类学家。
总体而论,人类学是以各种层面理解人的整体,特别是强调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语言学和考古学这四大领域的知识整合并用,故为一种带有浓厚博物学气息的学科。人类学家也同样试图全面学习各种人类层面的知识,但在各学科日趋专精的今天,人类学者不再以博物学家的角色自居
九、现代人类学家如何定义文化?
关于文化的定义,一直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这主要反映在文化定义的众说纷纭及其内容的丰富多彩方面。因此,对于文化研究中的文化定义,进行梳理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不能对由文化定义问题形成的文化定义现象绕道而行。
文化定义现象主要体现在对于文化定义的众多观点上。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意见认为,被称为人类学之父的英国人类学家E·B·泰勒,是第一个在文化定义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人。泰勒对文化所下的定义是经典性的,他在《原始文化》“关于文化的科学”一章中说:“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显然,这个定义将文化解释为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物的总称,包括物质技术、社会规范和观念精神。从此,泰勒的文化定义成为文化定义现象的起源,后人对这个定义褒贬不一,同时亦不断地提出新的观点。关于什么是文化?到目前为止竟然已经多达200多种的定义。文化定义本身成为一个有趣的、争论不休的学术现象。
在文化定义现象中还有一种典型的情况,就是各种学科对于文化的不同定义。关于人类学家对文化所作的定义,美国人类学家克莱德·克鲁克洪在《文化与个人》一书中作了一些总结:(1)文化是学而知之的。(2)文化是由构成人类存在的生物学成分、环境科学成分、心理学成分以及历史学成分衍生而来的。(3)文化具有结构。(4)文化分隔为各个方面。(5)文化是动态的。(6)文化是可变的。(7)文化显示出规律性,它可借助科学方法加以分析。(8)文化是个人适应其整个环境的工具,是表达其创造性的手段。他认为:“人类学家对文化的描述可以和地图作个比较。地图显然不是一片具体的块,而是特殊地域的抽象表示。地图如果绘制得精确,人们看了它就不会迷失途径。文化如果得到正确的描述,人们就会认识到存在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生活方式,认识这些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社会学家在文化的定义方面与人类学家最为相近,美国社会学家戴维·波普诺在分析文化定义时认为,社会学家与人类学家对文化的共同定义是:文化是人类群体或社会的共享成果,这些共有产物不仅包括价值观、语言、知识,而且包括物质对象。
在不同学科对于文化的定义方面,诸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哲学、语言文学等等,都有许多有益的观点。总的来看,各个学科对文化的定义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尽管如此,由众多学科对文化
十、人类学家说森林的作用是什么?
一、释放氧气。森林中的树木等各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又通过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和放出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气比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多20多倍,因此森林堪比二氧化碳的消耗者,氧气的制造厂。1公顷森林每天吸收1吨二氧化碳,释放0.73吨氧气。这些氧气可供1000人使用一天。
二、固碳功能。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碳水化合物,以生物量的形式固定贮存下来,这个过程叫作碳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物,为生物界提供枝叶、茎根、果实、种子提供最基本的物质和能量来源。这一物质来源维系着动物及人类的生存。
三、净化空气。许多植物能在保持正常生理机能的状态下,吸收大气中的污染物质,并在体内代谢、降解或富集,使大气污染得到一定程度的净化。当城市绿化面积达到50%以上时,对大气中污染物的有效控制是较为明显的。
四、滞尘功能。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森林和树木的枝叶茂密,形成气流阻力,使烟尘在大气中失去移动的动力而降落;二是树木叶片有一个较强的蒸腾面,使烟尘湿润,增加重量,容易降落;三是很多树木表面有绒毛或是分泌黏液,阻滞烟尘。据资料表明,每平方米松林每天能吸滞粉尘9.86克。
五、降温保暖。森林具有庞大的林冠层,在地表与大气之间形成一个绿色调温器,它不仅使林内有特殊的变化,而且对森林周围的温度也有很大的影响。森林能降低每日最高温度,而提高每日最低温度,使夏季降温,冬季增温。在城市中大力造林,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夏季“热岛效应”给人带来的危害。
六、降低噪音。超过70分贝的声音就会对人的脑神经造成伤害,森林树木可以降低噪声。在自然状态下,公园或片林可降低噪声5—40分贝,比空旷地的自然衰减效果多5—25分贝;汽车高音喇叭在穿过40米宽的草坪、灌木、乔木组成的多层次林带后,噪声可以消减10—20分贝。城市街道上种树,也可消减噪声7—10分贝。
七、森林康养。森林能释放萜烯、酒精、有机酸、醚、臭氧等物质。这些物质具有杀菌功能,使森林中空气含菌量大大减少。许多患有呼吸道疾病的游客在森林中旅游和度假,呼吸大量的带有杀菌素的洁净空气,能对病情有所控制和治疗。这些物质接触人体皮肤、黏膜或被人体呼吸道黏膜吸收后,能刺激、促进人体免疫蛋白增加,从而增强人体的抵抗力,还能调节人们植物神经的平衡。森林里还存在高浓度空气负氧离子,具有降尘、灭菌、提高人体血液氧含量以及强身健体、治疗疾病等多种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