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板凳是什么谚语?(冷板凳是什么谚语啊)

2023-05-27百科

一、冷板凳是什么意思?

解释比喻清闲冷落的职务或处于无事可为的境地。指受人冷遇。

出处清·李渔《怜香伴·毡集》:“下官自从选了这个穷教官,坐了这条冷板凳,终日熬姜呷醋,尚不能勾问舍求田,哪里再经得起进口添人。”

例子钱钟书《围城》:“辛楣出路很多,进可以做官,退可以办报,也去坐冷板凳,我替他惋惜。”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冷板凳是贬义词。

繁体冷板櫈

二、坐冷板凳的精神是什么?

“每一项国家科技奖背后,都是科学家们平均16年的‘坐冷板凳’。要完善与基础研究特点相适应的保障、评价和激励机制,让‘板凳甘坐十年冷’的专注得到更多褒奖。”5月24日上午9时,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举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副主委葛均波在代表九三学社中央作大会发言时,说出了上述这番话。

当前,我国科技事业正处于最好的发展时期,国家层面的重视,社会层面的支持,科技工作者一年接着一年干打下的基础,都体现了这一点。但正如葛均波所说,目前科技领域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急功近利、浮躁、浮夸等现象还时有发生,科技领域作风和学风建设任重道远,其中一点就是弘扬“板凳甘坐十年冷”精神。

对于科学研究来说,“板凳甘坐十年冷”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所有取得重大成就的科学家的共识。在科学历史上,经过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斗,才能取得成功,从来都不缺少佳话。统计表明,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获奖项目,立项到结题平均为11.4年,从结题到提名间隔4.4年。如果没有一点“甘坐冷板凳”的精神,又怎么可能取得重大科研成就?

每一个科学家最赢得社会关注的就是获得科学荣誉的时候,可最值得感动的时刻却是埋头苦干、艰苦跋涉的时候。前者是“椅子”,后者是“板凳”,不能“甘坐板凳”,就不会“坐上椅子”。正如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带领团队默默无闻潜心研究,历经数百次失败,才收获世界级荣誉;“两弹元勋”邓稼先埋名戈壁数十载,常年风餐露宿,“用最原始的办法”破译原子弹的奥秘……如果科技界设有“板凳奖”的话,每一个做出重大科研成就的科学家,都可以拿这个奖。

还值得一提的是,科技领域虽然有其相对特殊性,但也并非与世隔绝,完全不受社会影响。如果社会一团浮躁,光指望科技领域“风景独好”,难度有点大。不必讳言,现在我们还是缺少“板凳精神”,身边不肯下苦功、总是想一步登天的大有人在;容易出成绩、出形象的事抢着干的也不少;考核注重形式,让投机取巧者钻了空子,而踏实苦干者被冷落被埋没……类似这样的事情还真不少。

三、冷板凳的来历?

  冷板凳比喻因不受重视而担任清闲的职务。也比喻长期等候工作或长久地等待接见。  相关典故:  生于隋朝的李靖,出身官宦家庭,长得仪表魁伟,从小就有文武才略,又颇有进取之心。可他在45岁前,官职卑微,只在地方上担任个小小的官吏,如此经天纬地之才可谓坐久了冷板凳。然而比冷板凳更严重的问题还在后面。  当时,反隋暴政的农民斗争已风起云涌,李渊于太原起兵,迅速攻占了长安,俘获了路经此地的李靖。李靖满腹经纶,壮志未酬,在临刑大声疾呼:“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大事未成,怎么就能先杀壮士呢?”李渊欣赏他的言谈举动,李渊的二子李世民爱慕他的才识和胆气,李靖因而获释。为了削平后梁萧铣这一割据势力,李渊调李靖赴夔州参战。李靖率数骑赴任,但一路上屡遇艰难险阻,迟迟不能前进。李渊误认为他逗留不前,贻误军机,秘密诏令峡州刺史许绍将他处死。许绍爱惜他的才干,为他请命,于是免于一死。  人到中年,不发迹也就罢了,几遇灭顶之灾,这就比冷板凳严重多了!不过,冷板凳也罢,灭顶之灾也罢,这都锻炼了李靖的才干、胆识、气度和人品。此后,李靖在战场上叱咤风云,军功卓著,博得了唐王朝的信任和欣赏。

四、什么叫冷板凳?

解释:

比喻清闲冷落的职务或处于无事可为的境地。指受人冷遇

出处:

清·李渔《怜香伴·毡集》:“下官自从选了这个穷教官,坐了这条冷板凳,终日熬姜呷醋,尚不能勾问舍求田,哪里再经得起进口添人。”

五、孔府冷板凳的由来?

孔府二堂前有两条古朴的长凳,是专供进孔府拜见衍圣公的官员用的。他们坐在这里等候衍圣公的接见。但现在导游称这两条长凳名“阁老凳”和“冷板凳”。这里面有一个故事和明代大权臣严嵩有关。据载他把孙女嫁给了孔子第六十四代孙孔尚贤作了一品公夫人。这严氏虽然长相丑陋,却很有才华,夫妻二人夫唱妇随,日子过得幸福美满。

可严嵩父子平时作恶多端、贪赃枉法,朝中忠臣多遭到他的打压。

不料善恶到头终有报,严嵩晚年受到弹劾。

皇帝要治他的罪时,严嵩到孔府想请衍圣公到皇帝面前替他求情。但是落架的凤凰不如鸡,启事厅的官员不愿替他传话,而衍圣公也不愿卷到这件事中,严嵩没办法,只好坐在长凳上等。

因为他心里有事坐不住,他一会儿坐在这边,一会儿坐在那边,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足足等了两个时辰。因严嵩官居阁老,这两条凳子被他坐过,就得名“阁老凳”了,也叫“冷板凳”。

六、坐冷板凳的诗句?

出自南京大学教授韩儒林先生的一幅对联:”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但这幅对联常被误认为是范文澜所作。   范文澜在华北大学甚至还早的时候,他提倡二冷,就是要“坐冷板凳,吃冷猪头肉”,他这种谈话很多,见诸文字的就是1956年他在北大的讲演,在北大学报登过。他这“坐冷板凳”无非是几个意思,要专心致志做学问,不慕荣誉,不去追求名利,甘于寂寞,同时也包括你做学问当中不去追随时尚,随风倒,而是要坚持自己的学术方向,不怕别人不重视,甘于寂寞。所以他这个坐冷板凳的主要意思就是专心致志地追求真理。所以后来南京大学有一位教授韩儒林先生,他后来见到范老,我们一起到内蒙去访问,他和范老接触很有感触。   他回去后给学生写了两句话,叫“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这句话后来就流传开了。他这个板凳需坐十年冷,对学生来说呢当然也可以,但是,这不是范老的本意,他的本意不同于过去“十年寒窗苦,一举成名天下知”,不是这个意思。他的意思呢是要甘于寂寞,这个应该是终身的,不只是十年。我在近代史所里做了五十多年冷板凳,范老也坐了几十年冷板凳。所以说“板凳需坐十年冷”这话是不确切的,有毛病的。“文章不写半句空”也是绝对化的,范老一直提倡写文章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但是也不能说一点理论分析也没有,那就变成资料了,所以这句话是不准确的,不对的。但是后来误传是范文澜同志的话

七、谚语拼音是什么?

谚语的拼音:[yàn yǔ]谚语[释义] 民间流传的简练通俗而富有意义的语句。

八、谚语是什么梗?

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现成的话。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谚语内容包括极广,有的是农用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有的是事理谚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属于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识谚语,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类别繁多,不胜枚举。

  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语言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但谚语和名言是不同的,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名言是名人说的话。

九、谚语指的是什么?

谚语是一个汉语词语,谚语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

多数谚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现成的话。

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

谚语内容包括极广,有的是农用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有的是事理谚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属于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识谚语,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等,类别繁多,数不胜数。

十、理的谚语是什么?

1、有理赢,无理输。

2、一理通,百理融。

3、人怕理,马怕鞭。

4、理不短,嘴不软。

5、让人一寸,得理一尺。

6、吃饭吃米,说话说理。

7、无理心慌,有理胆壮。

8、天无二日,人无二理。

9、人怕没理,狗怕夹尾。

10、好人争理,坏人争嘴。

11、路是弯的,理是直的。

12、路有千条,理只一条。

13、稻多打出米,人多讲出理。

14、劈柴看纹理,说话凭道理。

15、好酒不怕酿,好人不怕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