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有四失文言文阅读答案(学者有四失文言文阅读理解)

bdqnwqk23小时前问题1

一、学者有四失有什么启示?

原文: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白话译文:学习的人有四种过失容易犯,教导的老师一定要知道。人在学习的时候,或有贪多而不求甚解的毛病,或有得少为足的毛病(知道一些就满足了),或有认为太容易,生起轻忽,不认真学习的毛病,或有自我设限,不求进步的毛病。这四种心理都不相同,必须先明白这些心理,然后才能挽救这些缺失。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增长优点挽救过失的。

或失则多:贪多会导致不能真正理解,学习无法深入;

或失则寡:学得少,自然就不能系统学习,也就掌握不了系统的知识了;

或失则易:只学容易的,学习就不会有进步;

或失则止:学习了一阵,就停止了,也是不会有进步的。

它启示我们,要按照学习者学习的规律进行教学,要以学为中心。传统的教师中心或儿童中心都是有问题的,教育中的中心是学生的“学”,是学习中的儿童。

二、学者有四失的失什么意思挖?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易:简单 救:纠正  译文:学生有四种过失,当老师的一定要知道.人的学习,有的人过失在于学得过多,有的人过失在于学得过少,有的人过失是太过简单,有的人过失是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这四种过失产生的原因,心理状态是不同的.了解了他们的心理状态,这样以后才能纠正他们的过失.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发扬他们的长处,并且纠正他们的过失.

三、菊文言文阅读答案?

答案

表现手法为托物言志,(1分)前六句借助对菊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才德具佳却不为世用的苦闷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2分)最后两句以菊自喻,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2分)

四、乡村文言文阅读答案?

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原文:

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桃花源记》节选:

晋太元 1 中,武陵人 2 捕鱼为业 3。缘 4 溪行 5,忘路之远近 6。忽逢 7 桃花林, 夹岸 8 数百步,中无杂 9 树,芳草鲜美 10,落英 11 缤纷 12。渔人甚异之 13。复 14 前 15 行,欲 16 穷 17 其林。

1.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7 年)。

2.武陵:郡名,今武陵山区或湖南常德一带。

3.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为,作为。

4.缘:顺着、沿着。

5.行:行走这里指划船。

6.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7.忽逢:忽然遇到。逢,遇见。

8.夹岸:两岸。

9.杂:别的,其他的。

10.鲜美:鲜艳美丽。

11.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12.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

13.异之:以之为异,即对此感到诧异。异,意动用法,形作动,以„„为异,对„„感到诧异,认为„„是奇异的。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

14.复:又,再。

15.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

16.欲:想要。

17.穷:尽,形容词用做动词,这里是“走到„„的尽头”的意思。

2/

五、竹文言文阅读答案?

竹①

苏轼

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

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

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

风霁竹已回,猗猗散青玉。

故山今何有,秋雨荒篱菊。

此君知健否,归扫南轩绿。 第一句写初秋时节南风吹起,为后文描写风中的竹子创设了具体的环境,也点出了写作缘起。第二句以一个“乱”字写出竹子受风摆布、颠来簸去的情态,也反映了诗人此时的处境。七、八句写风霁之后竹子安然自若,颇有“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心境。诗歌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①菊与竹互相映衬,表现诗人坚守气节的情怀。②对故乡“篱菊”荒废的担心,表达故园之思。③用陶渊明的典故,流露出归隐的思绪。

六、和氏璧文言文阅读答案?

楚国人卞和,在楚山中获得了美丽的玉璧,把它奉献给了厉王。厉王让雕琢玉器的人鉴别它,雕琢玉器的人说:“这是石头。”厉王认为卞和在说谎,而砍去了他的左足。等到厉王驾崩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玉碧献给那位武王。武王让雕琢玉器的人鉴别它,又说:“这是石头。”武王又认为卞和在说谎,而砍去了他的右足。武王驾崩了,文王即位,卞和抱住他的玉碧在楚山下哭,三天三夜,眼泪流尽而代替它的是血。文王听到后,派人问他原因,说:“天下受到刖刑的人很多,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卞和说:“我不是为被刖伤心,我是因为它是宝玉而被看为石头,忠贞的人被看为说谎的人。”文王于是派雕琢玉器的人剖开他的玉碧,果然得到宝玉,于是命名是“和氏璧”。【原文】  楚人和氏得璞于楚山中,奉而献之于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诸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玉也,遂命名曰“和氏璧”。  【注释】  奉:双手敬捧。  相:鉴别,察看。  刖:即砍掉足。  薨:周代诸侯死称做薨。  泣尽而继之以血:眼泪哭干了而直到流出血来。继之以血,即以血继之,以血来接着泪。  【翻译】  楚国人卞和,在楚山中获得了美丽的玉璧,把它奉献给了厉王。厉王让雕琢玉器的人鉴别它,雕琢玉器的人说:“这是石头。”厉王认为卞和在说谎,而砍去了他的左脚。等到厉王驾崩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玉璧献给那位武王。武王让雕琢玉器的人鉴别它,又说:“这是石头。”武王又认为卞和在说谎,而砍去了他的右脚。武王驾崩了,文王即位,卞和抱住他的玉璧在楚山下哭,三天三夜,眼泪流尽而代替它的是血。文王听到后,派人问他原因,说:“天下受到刖刑的人很多,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卞和说:“我不是为被刖伤心,我是因为它是宝玉而被看为石头,忠贞的人被看为说谎的人,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文王于是派雕琢玉器的人剖开他的玉璧,果然得到宝玉,于是命名是“和氏璧”。

七、楚人隐形文言文阅读答案?

1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楚人隐形的内容: 

答案:一叶障目。  

2结合本文说一下“楚人”真的能隐形吗?  

答案:楚人是不能隐形的。因为他只是一个用一片树叶来掩盖自己的不正当行为的的人。  

3楚人隐形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我们不要妄想不劳而获,如果你心存邪念必将做出一些愚蠢的.事情  

4文中“楚人嘿然大喜”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态?  

答案:表现了楚人通过不劳而获获得的成就而欣喜。 

5阅读本文说一下楚人为什么“嘿然大喜”  

答案:因为他终于找到了可以隐形自己身体的叶子了。  

6翻译以下句子: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  

答案:螳螂等候蝉时遮蔽自己的那片叶子,可以用来隐藏身体。

八、伞灯文言文阅读答案?

此句阅读答案是:形状上面象一个撑起来的伞用于上浮,下面缀上一个照明的灯具就是伞灯。

九、范师道文言文阅读答案?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 易:轻视,看不起

B.袖所著文谒戚纶 谒: 拜见

C.宗道发乡丁疏治之 发: 派遣

D.宗道为人刚正,疾恶少容 疾:疾患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

B.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

C.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

D.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鲁宗道任濠州定远尉时,县东南原来有小河道,能够引海水到城下。但是年久堵塞,宗道派遣乡丁疏通治理好了这条河道。人们从此称这条河道为“鲁公浦”。

B.宗道在朝廷上多次进谏从传闻得知的事情,皇上心里很是讨厌他说得太多。鲁宗道趁回答皇上问话之机为自己辩解,并主动提出辞职。后来皇上在大殿上写上“鲁直”二字,来表示对宗道的思念。

C.当时有人请求在七庙中设立刘氏的牌位。宗道不赞成这么做,又当众阻拦太后的车队,要求太后不能无视先皇礼制弃车乘辇。太后就立即改为在皇上的车子之后乘辇前往。

D.鲁宗道为人忠实,有次陪故人去酒店饮酒时遇到皇上紧急传唤他,他如实告诉了皇上,皇上果然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重用了他。

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诘之,宗道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答案 D疾:痛恨

5.答案 C

6.答案 B

解析:A任海盐县令时 C、鲁宗道并没有“当众阻拦太后的车队” D、重用他的不是皇帝而是太后

7.答案 (1)皇上任用我,难道只是想有纳谏的虚名吗?我为自己不做事而白拿俸禄感到羞耻,请求罢免我的官职让我离去。(“岂”1分,“徒”1分 “耻”1分 “尸禄”1分,句意通顺1分)

(2)宋真宗责问鲁宗道,鲁宗道谢罪说:“有老朋友从家乡来,我家贫,没有像样的杯盘,所以就到酒店去招待他。”(“诘”1分,“谢”1分,“故人”1分,“就”1分,句意通顺1分)

十、良马对文言文阅读答案?

良马对

岳飞

帝问岳飞曰:“卿得良马否?”对曰:“臣有二马,日啖①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即不受;介②而驰,初不甚疾,比③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④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⑤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

(选自《岳鄂王文集》

(注释)①啖:吃。②介:在马身上披上战甲。③比:等到。④褫;脱下,卸下。⑤甫:才。

7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初不甚疾(__________) (2)秣不择粟(__________)

7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74.岳飞认为“致远之材”和“驽钝之材”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

72. 快 吃饲料

73.精力充沛却不逞强,是能够长途行走的良马。(意思对即可)

74.致远之材: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驽钝之材:寡取易盈,好逞易穷。

标签: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