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贝壳有多大
世界上最大贝壳有多大
世界上做培最大贝壳有多大?让我来为你解答吧!
砗磲,也叫车渠,是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一类大型海产双壳类。
它是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的海洋动物。共有1科2属9种,是海洋中最大的双壳贝类,被称为“贝王”,最大体长可达1米以上,重量达到300千克以上。壳质培漏厚重,壳缘如齿,两壳大小相当,内壳洁白光润,白皙如玉。外韧带,通常有一个大的足丝孔。铰合部有一个主齿和 1~2 个后侧齿。外套痕完整,前闭壳肌消失,后闭壳肌近中央。全部为热带种,通常以足丝附着在珊瑚礁上生活。为双壳类中个体最大的贝类,其中大砗磲(Tridacna gigas)壳长可达 1 米。砗磲外套膜内有大量的虫黄藻,借助膜内玻璃体聚光,使虫黄藻大量繁殖而作为自身养分,二者形成互利共生的特殊关系。
世界上报道的只有9种,都生活在热带海域的珊瑚礁环境中。我国的台湾海纯中唯南、西沙群岛及其他南海岛屿也有这类动物分布。砗磲是世界上最白的物质(钻石的硬度是10,砗磲的白度是10),是稀有的有机宝石,亦是佛教圣物。 砗磲是海洋贝壳中最大者,直径可达2m。砗磲一名始于汉代,因外壳表面有一道道呈放射状之沟槽,其状如古代车辙,故称车渠。后人因其坚硬如石,在车渠旁加石字。砗磲、珍珠、珊瑚、琥珀在西方被誉为四大有机宝石,在中国佛教与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珍珠也被尊为七宝之一。
主要价值
装饰砗磲壳很厚,内壳为白色而光润,外壳呈黄褐色,将其尾端最精华者进行切磨,可作佛珠及装饰宝石。在佛教界中,砗磲深受许多师父及信徒们的喜爱。颜色漂亮的砗磲手珠,除了可做装饰外,配戴在身上也可避邪保平安。
医药在中医药中,砗磲贝的尾端曾被认为与珍珠具有同样的疗效,因其所含的微量元素、壳角蛋白及氨基酸有保健、促进身体代谢的功能,有抗衰老及防止骨质疏松的功效,磨或粉末常为喜爱之物。【性味】①《海药本草》:大寒,无毒。 ②《纲目》:甘咸,大寒,无毒。【功用主治】《海药本草》:主安神,解诸毒药及虫螫。以玳瑁一片,车渠等同,以人乳磨服。
保护级别
全部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 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Ver 3.1。
全部种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 Ⅱ 级保护动物。
中国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里也将库氏砗磲贝列为一级国家保护海洋生物。
世界上最大的贝壳
大家常见的海鲜贝类有生蚝、白蛤、花蛤、文蛤、毛蛤等,它们当中营养价值都很高,茄森相对体型也比较小,那么大家知道世界上最大的贝壳是哪种吗?
砗磲是世界上最大的贝类动物。
砗磲,也叫车渠,是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一类大型海产双壳类。世界上报道的只有9种,都生活在热带海域的珊瑚礁环境中。我国的台湾海南、西沙群岛及其他南海岛屿也有这类动物分布。砗磲是世界上最白的物质(钻石的硬度是10,砗磲的白度是10),是稀有的有机宝石,亦是佛教圣物。 砗磲是海洋贝壳中最大者,直径可达2m。砗磲一名始于汉代,因外壳表面有一道道呈放射状之沟槽,其状如古代车辙,故称车渠。后人因其坚硬如石,在车渠旁加石字。砗磲、珍珠、珊瑚、琥珀在西方被誉为四大有机宝石,在中国佛教与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珍珠也被尊为七宝之一。
物种分类
共有2属9种,砗磲属(Tridacna)8种,砗蚝属(Hippopus)1种。
1。番红砗磲 (Tridacna crocea) 又名:圆砗磲红番砗磲红袍砗磲
2。扇砗磲 (Tridacna derasa)
3。库氏砗磲 (Tridacna gigas)又名:大砗磲
4。长砗磲 (Tridacna maxima)
5。瓷口砗磲 (Hippopus porcellanus)
6。罗氏砗磲 (Tridacna rosewateri)
7。鳞砗磲 (Tridacna squamosa)
8。魔鬼砗磲 (Tridacna tevoroa)
9。砗蚝 (Hippopus hippopus)
原形态
1。鳞砗磲,贝壳卵圆形,厚重坚实,壳锋空长约200mm,壳高约130mm,壳宽约 136mm。两壳大小相等,两侧亦近等。壳顶位于背缘中央,壳顶前方有一长卵形的足丝孔,孔边缘具有肋状突起若干条,近壳顶的大而突出,排列紧密,向前端渐稀不清。壳背缘稍平。外韧带黄褐色,长约为具壳后半部的3/4。壳表黄白色,生长线细密,具有4-6条强大的放射肋,肋上有宽而翘起的大鳞片,肋间沟内又有宽的放射肋纹数条。肋与沟使腹缘弯曲呈波状。于壳顶附近常因磨损而使鳞片脱落。壳内面白色,具有光泽,铰合部长,左壳有主齿及后侧齿各1枚右壳有主齿1枚及并列的后侧齿2枚。后闭壳肌痕卵圆形,位于壳中部。外套痕明显,生活时外套膜缘红褐色。
2。长砗磲,贝壳长卵圆形,壳极坚厚,一般壳长约170mm,壳高约90mm,宽与高近等。两壳大小相似。前端突出,延长;后端短。壳顶前方中凹,为长卵圆形的足丝孔,孔周缘有排列稀疏的齿状突起,壳背缘斜。韧带黄褐色,长几达腹缘。壳表黄白色,具有自顶部直达腹缘而向前方斜走的强大鳞状放射肋5-7条,肋宽显着大于肋沟。近壳顶部放射肋的鳞片低伏,多呈覆瓦状排列;近腹缘的鳞片较突起,腹缘呈弓形弯曲。壳内面白色,边缘淡黄色,具光泽,并有与壳表放射肋丰应的凹沟。铰合部长达末端左壳有主齿及后侧齿各1枚;右壳有主齿1枚及并列的后侧齿2枚。后收足肌痕与闭壳肌痕近相等。外套痕明显。生活时外套膜边缘为蓝色。
药用价值
性味:
①《海药本草》: 大寒 ,无毒。主安神,解诸毒药及虫螫。以玳瑁一片,车渠等同,以人乳磨服。
②《本草纲目》:案韵会云,车渠,海中大贝,背上垄文颤基亩,如车之渠。味甘咸,大寒,无毒。入肾经。
功用主治:
另据《广雅・释地》,石之次玉者为“砗磲”。或以为仅是据砗磲壳得名而已,与砗磲动物本身并无联系。
砗磲之名最早见于东汉时代。《本草纲目》中记载,砗磲有锁心、安神之效,它是海洋贝壳中最大者,直径可达1m甚至更大。壳内白而光润,外壳呈黄褐色,尾端切磨成的珠具车轮沟渠的图案,因此而得名为砗磲。古人也曾取白色珊瑚和一般较厚的贝壳做成圆珠,把它当作砗磲念珠。可见砗磲在古代深受人们的喜爱。据“金刚顶瑜珈念珠经”记载,使用砗磲念珠念佛可得一倍功德。在佛门当中,高僧用它当念珠,清朝的官帽珠饰中,它是六品官员的顶珠,可见它的价值不凡。现在世界名珠中最大的一颗天然海洋贝珠(真主之珠)重6350贝克,就是砗磲所产。
有机宝石
砗磲为古海洋生物经造山运动,由海洋随地壳变动升至高山经年累月所形成之海螺化石,仅取其尾端之部分切磨成珠的珍贵有机宝石。 根据现代科学研究证实,在距今约三千五百万年前,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在这两块巨大板块的挤压带,地势隆起,形成了喜玛拉雅山脉。在那近九千公尺高的岩石层中,夹杂了不少昔日海中生物的化石,砗磲就是在大约五千公尺的喜玛拉雅高山上被发现的。
砗磲的成份大致与天然珍珠相同,外表之颜色是牙白与棕黄相间,而棕色带中有强烈之金色丝光,整体外表就像车与沟渠所构成之图案,亦颇似太极之形,因而称之为「金丝砗磲」。砗磲的原材料取得不易,所以异常珍贵,难怪古代能拥有砗磲的人,不是位居高官要职,就是西藏密教高僧,故一般民间很少看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