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原则(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一、公共政策制定主要分为哪些基本步骤?
①、政策问题的界定,其主要包括思考问题、勾勒问题边界、寻求事实依据、列举目的和目标、明确政策范围、显示潜在损益、重新审视问题表述等7方面;
②、构建政策议程,其主要途径主要有:政治领导人、公共组织(包括立法机构、司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其他履行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 利益集团、大众传媒、公众突发事件、技术创新和变革、政治运动、原有的政策、专家学者、社会公众等9个途径;
③、政策方案规划,主要指决策者为处理政策问题为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法、对策和措施的过程,具体涉及确定目标、拟定方案、预测方案后果、抉择方案的目的;
④ 政策合法化,主要包括法制工作机构的审查、 领导决策会议的讨论决定、行政首长签署发布政策,其过程主要包括提出政策议案、审议政策议案、表决和通过政策议案、公布政策。
二、简述目标制定的基本原则?
1.以满足社会或市场需求为前提,并要考虑到组织的社会责任(基础) 原则:价值导向
2.以提投入产出率为出发点,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效率) 原则:效益大化
3.所制定的目标值应具有先进性和合理性(尽可能而合理的目标值)
三、制定教育政策的基本原则?
原则:
(1)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其基本要求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由中国共产党掌握教育领导权;坚持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
(2)教育的公共性原则。其基本要求是:国家制定教育发展规划,各级政府是办学的最重要主体;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接受国家的管理和监督。
(3)教育的民主性原则。其基本要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4)教育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其基本要求是:国家制定统一的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保持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同时从各地实际出发,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形成社区教育特色。
(5)教育与终身学习相适应的原则。其基本要求是:教育体系要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满足公民不同时期的多种受教育需求;各级各类教育之间要相互沟通和联系。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公民。
四、人才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
1.标准化原则
选拔 是依据岗位的素质 标准 从企业内部或外部的职位申请者中挑选最适合的任职者的过程。这就要求人力资源部门必须为组织结构框架中的每个岗位都要建立明确、客观的素质标准,这是标准化 的第一层理解。
标准化的第二层含义是,选拔中要利用各种选拔方法对每个申请者进行测试与评估,因此选拔的题目必须标准化,所谓题目的标准化是指统一内容、统一施测、统一指导语、统一时间、统一评分标准、统一分数解释。面试是绝大多数人力资源主管主要的选拔方法,面试标准的标准化包括:面试的指标(维度)一致、面试时间一致、面试的评分标准一致,对面试中被试者表现的行为解释一致等。题目的标准化需要在准备阶段、实施阶段与评价阶段全部按照统一的标准执行。
2.公正性原则
公正性原则是选拔的基本要求。无论面对企业内部还是外部的申请者,人力资源主管必须使用相同的素质指标、相同的问题、相同的时间和相同的评价标准。不能因为是内部员工就网开一面,也不能因为是企业外部申请者就“严刑拷问”。我们反复强调过,选拔是依据岗位实际要求的素质标准而开展的评估工作,因此只能有一个标准岗位的素质标准。选拔过程中考官不能因为对被试者熟悉或陌生,而在评估和评价过程中使用不同的标准。
3.灵活性原则
公正性、标准化与灵活性看似是矛盾对立的两个观点,但在选拔问题上确是相对统一的。比如政府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时面试过程中片面的强调其公正性,所以要求考官不能进行深度追问来挖掘被试者的特点。越来越多专家对这种做法持反对意见,原因就是简单的提问并不能发现被试者在具体能力上的特点,甚至无法对被试者提供的信息真实性进行验证。所谓灵活性就是在岗位素质标准的基础上,要求考官对被试者进行深入的追问,达到对被试者的素质特点进行整体把握的目的,从而有效地判断被试者是否胜任所申请的岗位。由于被试者的素质存在差异,其表露性也不尽相同,表露性强的被试者能够提供的信息量大,而反之则信息量小,所以选拔过程中不是根据问题的多少或时间的长短来保证其公正性,而是考官是否尽可能的把握被试者的素质特点,从而保证选拔结果的公正性。因此,选拔过程中考官应根据被试者在测试过程中的具体表现灵活掌握问题或时间。
4.完整性原则
根据“人职匹配”和“素质差异”理论观点,每个申请者都有自己的特点。选拔过程中考官通过对申请者进行施以相应的刺激,通过申请者的反应,来发现申请的长处与短处。选拔的过程就是要做到完整地把握申请者个性化的特点,以判断申请者的实际素质与岗位素质标准的匹配程度;要发现申请者实际素质与岗位素质标准相比较,那些指标有优势、哪些指标存在不足。只有能够回答这些问题,才能够保证考官对申请者进行了完整的考察。选拔过程中考官利用各种可能的方法对被试者的素质特点进行完整地考察,我们在选拔实践中可以发现,各种选拔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不能完全借助一种方式对申请者进行评价,而是要将各种方法进行有机结合。
五、目标制定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制定目标的原则包括:明确性、衡量性、可完成性、实际性、时限性。1、明确性S(Specific)——明确性2、衡量性3、可完成性A(Achievable)——可完成性4、R实际性R(Realistic)——实际性目标的实际性是指在现实条件下是否可行、可操作。可能有两种情形,一方面领导者乐观地估计了当前形势,低估了达成目标所需要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人力资源、硬件条件、技术条件、系统信息条件、团队环境因素等,以至于下达了一个高于实际能力的指标。
5、时限性T(Time-constrained/Time-related)——时限性目标特性的时限性就是指目标是有时间限制的。例如,我将在2005年5月31日之前完成某事。5月31日就是一个确定的时间限制。没有时间限制的目标没有办法考核,或带来考核的不公。
上下级之间对目标轻重缓急的认识程度不同,上司着急,但下面不知道。
到头来上司可以暴跳如雷,而下属觉得委屈。
这种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定的方式也会带来考核的不公正,伤害工作关系,伤害下属的工作热情。
六、公共政策的功能?
所谓公共政策的功能,就是指公共政策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功效与作用。从其对社会所起到的基本积极作用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分配社会资源
规范社会行为
解决社会问题
促进社会发展
扩展知识:
公共政策是指国家通过对资源的战略性运用,以协调经济社会活动及相互关系的一系列政策的总称。具体包括: (1) 管理政策。以实施罚款、奖励、禁闭等规章为重点,保证公众对公共必需品的平等使用。(2) 分配政策。通过安排、部署各种公共计划,达到全体公民都能享受使用国家天然资源及智力资源,并通过直接津贴和保险来分配财政资金。(3) 再分配政策。以满足公民最低限度的物质需要为目标,把各种赋税收入引向各种援助计划。(4)立法政策。注意力在于运用它的权力和拥有的资源来改变整个环境。
七、制定招投标实施条例的基本原则?
《招标投标法》第五条规定了招标投标活动应遵循的原则,即“招标投标活动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原则。”
公开原则
公开原则是指招投标的程序应透明,招标信息和招标规则应公开,有助于提高投标人参与投标的积极性,防止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的滋生。
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是指参与投标者的法律地位平等,权利与义务相对应,所有投标人的机会平等,不得实行歧视。
公正原则
公正原则是指投标人及评标委员会必须按统一标准进行评审,市场监管机构对各参与方都应依法监督,一视同仁。
“三公”原则中,公开是基础,只有完全公开才能做到公平和公正。
诚实信用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招标、投标人都应诚实、守信、善意、实事求是,不得欺诈他人,损人利己。“诚实信用原则”在西方常被称为债法中的“帝王原则”,也是我国《民法》和《合同法》的基本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要求重合同、守信用是对当事人利益之间的平衡。在法律上,“诚实信用原则”属于强制性规范,当事人不得以其协议加以排除和规避。
八、制定环境目标的基本原则有?
简单地说应是:可行性原则,即经过努力能够实现。具体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性原则。就是制定目标要有全局观念、整体观念。目标要能反映单位的全面工作,体现单位的基本任务。既要考虑到国家、社会、上级,又要考虑到左邻右舍、单位本身;既要着眼于未来,又要立足于现实;既要看到单位的内部条件,又要了解单位的外部环境等。通过综合分析多方面的情况,最后做出决断。这样可以避免片面性,防止顾此失彼。
2、重点性原则。就是制定目标要有侧重点。一个单位的工作千头万绪,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是,制定目标不能面面俱到,无所不包。必须明确工作重心,抓住主要矛盾,避免分散精力和资源,以便把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优先用于解决最关键、最迫切的问题上。制定目标还要有针对性。要切中要害,为单位所急,为群众所想。使大家产生一种共同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激发群众齐心协力改变单位面貌。这样的目标,容易形成较大的凝聚力,容易见效,也容易较快地形成良性循环。
3、先进性原则。就是所定目标要能促人前进,具有挑战性。因为只有挑战性的目标,才能激发人们的拼博精神,增强人们的竞争意识。制定目标的先进性原则具体体现在:一是制定目标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各岗位目标应形成梯度递进之势,应形成目标链条,而不是指标的简单复制,标准高,才能起点高;要求严,工作才能满负荷。二是制定目标要着力挖潜,提倡竞争,勇于创新。制定目标,千万不能人为地压低标准。目标定得太低,使承担者轻而易举即可实现,就失去了目标管理的作用。垂手可得的目标为仅使人们享受不到成就感和荣誉感,而且影响人们聪明才智的发挥,压抑人们的创新精神,甚至会使整个单位陷入缺乏活力的局面。
4、可行性原则。是指所定目标切实可行。可行性原则与先进性原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是辩证的统一。制定目标的可行性原则,要求目标制定必须符合客观实际,经过努力能够实现。要使目标责任者感到,通过努力可以达到,既充满信心,又不敢掉以轻心。只有这样的目标,才具有较大的激发力。
5、灵活性原则。是指所定目标要具有一定的可调性。对于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环境、条件变化,以及来自其它方面的随机性干扰,目标本身要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不仅使目标具有可调性,而且使主要目标值和对策措施留有余地,有多种实施方案。当环境变化时,既有适应变化的预备方案,又有临时应急的有效措施,使目标责任者处于主动地位。
九、公共政策的基本特性?
基本特征:
1)整体性。2)超前性。3)层次性。4)多样性。5)合法性。
主要功能:
1)导向功能。2)调控功能。3)分配功能。
十、我国制定建筑工程定额的基本原则?
最简洁的:
一、合法性原则;
二、真实性原则;
三、完善性原则;
四、科学性原则;
五、稳妥性原则;
六、重点性原则;
七、透明性原则;
八、绩效性原则
带说明的
1.按社会平均水平确定预算定额的原则。
即按照“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来确定定额水平。所以预算定额的平均水平,是在正常的施工条件,合理的施工组织和工艺条件、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完成单位分项工程基本构造要素所需的劳动时间。
预算定额的水平以施工定额水平为基础。预算定额中包含了更多的可变因素,需要保留合理的幅度差。预算定额是平均水平,施工定额是平均先进水平。所以两者相比预算定额水平要相对低一些。
2.简明适用原则。编制预算定额贯彻简明适用原则是对执行定额的可操作性便于掌握而言的。
3.坚持统一性和差别性相结合原则。所谓统一性,就是从培育全国统一市场规范计价行为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