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有四失文言文阅读理解答案(学者有四失文言文答案及翻译)
一、杨氏者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杨氏者,苻承祖①姨也,家贫无产业。及承祖为太后所宠贵,亲姻皆求利润,唯杨独不欲。常谓其姊曰:“姊虽有一时之荣,不若妹有无忧之乐。”姊毎遗其衣服,多不受。强与之,则云:“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终不肯受。时受其衣服,多不著,密埋之。承祖每见其寒悴,深恨②其母,谓不供给之,乃启其母曰:“今承祖一身何所乏少,而使姨如是?”母具以语之。承祖乃遣人乘车往迎之,强舁③于车上,则大哭,言:“尔欲杀我也!”由是苻家内外皆号为痴姨。
(节选自《魏书》)
【注】①苻承祖:人名。②恨:埋怨。③舁(yú):抬。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
(1)【与】①强与之( ) 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2)【具】①母具以语之( ) ②各具情态( )(《核舟记》)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
B.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
C.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
D.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
3.把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亲姻皆求利润,唯杨独不欲。(2分
(2)今承祖一身何所乏少,而使姨如是?(3分)
4.本文杨氏被苻家内外称为“痴姨”,她的“痴”表现在哪里?请概括其中两点。(4分)
参考答案
.(4分)
(1)(2分)①给 ②欣赏,领悟
(2)(2分)①详细 ②具有,有
评分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2.(3分)B
3.(5分)
(1)(2分)亲戚都来谋求利益,唯独杨氏不想(这样)。
(2)(3分)现在我自己什么都不缺,却让姨母如此(贫寒)?
4.(4分)示例:①她认为荣华富贵比不上“无忧之乐”;②大多不接受送来的华丽衣服,有时接受也大多不穿,而偷偷埋了;③拒绝承祖派车接她去享福。
评分说明: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
二、北人食菱文言文阅读理解答案?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 或曰:食菱须去壳。
或(有的人、有人)
(2)其人自护所短。
短(短处、缺点)
2、用/给下列文字断句。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我之所以连着壳一起吃,是想用它来驱除身上的热气。
4、本文给人多方面的启示,请你选择-一个方面,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答:①人人都有缺点,但不要掩饰缺点。②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要虚心学习,不要不懂装懂。③要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
三、盗鸭长毛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盗鸭长毛》
邑西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茸生鸭毛,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夜梦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而邻翁素雅量①,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彼甚畏骂焉骂之亦可警将来。”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卒不骂。某益窘②,因实告邻翁。翁乃骂,其病良③已。
异史氏④曰:“甚矣,攘⑤者之可惧也:一攘而鸭毛生!甚矣,骂者之宜戒也:一骂而盗罪减!然为善有术,彼邻翁者,是以骂行其慈者也。”(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释] ①雅量:宽宏大量,不斤斤计较。②窘:尴尬。③良:真的。④异史氏:指蒲松龄。⑤攘:(rǎng)偷,窃取。
小题1:给此句断句,要停顿的地方用“/”标出来(两处2分)。
“鸭乃某甲所盗彼甚畏骂焉骂之亦可警将来。”
小题2:与“触之则痛”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无丝竹之乱耳,无牍之劳形 B.既而心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而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
小题4:作者以荒诞的手法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2分)
答案
小题1:“鸭乃某甲所盗/彼甚畏骂焉/骂之亦可警将来。”(2处2分)
小题2: C (2分)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可是邻居老人一向宽宏大量,平常损失东西,从不曾表现在言语与脸色上。(0.5×4)
小题4:作者以荒诞的手法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2分)
总结了道理:一个人如果做了坏事,却以为别人不会知道,企图掩饰,蒙混
四、阅读理解,丝瓜,答案?
1、题目“神奇的丝瓜”的含义是什么?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2、分析下列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1)不久,丝瓜竟长出来了,接着爬出了里吧,爬上了楼墙,最后竟从一楼爬上了二楼,又从二楼爬上了三楼。
(2)这样一个原来垂直悬在空中的瓜怎么忽然平身躺在那里了呢?
3、第②段为什么要花较多笔墨写“我”的担心?请简要分析。
4、根据文意,简要赏析作者心目中的丝瓜形象。
①丝瓜秧生长迅速,细秧能养育出浓绿的瓜叶,充满了活力与生机。②丝瓜能控制瓜的生长,似乎有思想。2这两个动词描绘了丝瓜主动调整生存状态的动作,表现出丝瓜具有主动性,似乎有思想的特点。3在作者心中,丝瓜好像是一位智者,因为它能从容不迫地应对各种生存环境。4把植物当作一个生命去看待,细心观察,用心体味和思考,并从中获得生活的启示。
五、品茶,阅读理解,答案?
阅读参考答案
1、(4分)(1)茶生长在远离尘嚣的高山深谷中,叶子和颜色简单;(2)茶香是淡淡的;(3)喝茶要在简单的干净的房子,心情也应是平淡的。
(写出一点得2分,写出其中两点即可得4分)2、(4分)(1)简单、朴素的茶中有着不平凡的来历(经历)或:突出茶这一美物来历之不凡;(2)引出要向生活和大自然感恩这一主旨。(每写出一点得2分)
3、(4分)一般的饮料只是解渴去乏,而饮茶使人感受到人生、生命的美好源于艰辛,生活的苦去甘来等。(大意对即可)
4、(6分)(1)朴素、淡泊的人生是最美的犹如茶般;(2)茶中有香味、甘味、湿味、苦味、意味,正如人生有苦有甜,有明亮辉煌也有黯淡朴素;(3)茶的生长要经历许多风云雨雾,人生也是如此,也要经受许多艰辛、磨练等。(每写出一点得3分,写出两点即可得6分) (以上主观性试题大意对或言之成理即可)
六、文言文阅读理解有诀窍?
1、【文言实词题】答题技巧:分析字形,辨明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实词理解: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2、【性格表现题】答题技巧: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任务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注意谁的什么性格。
3、【内容归纳题】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
4、【全文把握题】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注意联系全文。
总之:所选文章往往是古代贤人良臣的小故事及个人履历表,所以不难读懂意思,只是落实到个别字词,倒是颇让人费神,不过如能胆大,心细,也不可怕。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若不影响做题目就不要钻牛角尖,不懂就不懂也没什么!
二、文言文翻译题
答题技巧: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注意特殊句式。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信”)
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
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三、文言文题型分析及解题方略
文言散文的考查,常见的考点与题型不外乎字词解释、断句、语句翻译、文意归纳、写法分析、人物与作品评价等内容。下面就复习和解题方法提几点建议:
1.准确解释字词含义。注意利用注释,利用平时积累的实词虚词知识,利用拓展联想和关联组词,确认字词在上下文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2.正确、顺畅地翻译句子。翻译句子,第一,要内容正确,符合文意;其次,译出来的句子要表达准确,得体流畅。
3.概括文意。往往通过填空、回答问题的方式,考查对文章层次、景物特点、内容要点(如湖北武汉卷10题:年羹尧善于用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吉林卷15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记叙的范仲淹读书时的轶事)、人物性格特征与感情态度、作品意义、阅读感受等方面的把握程度。这是除了字词解释和语句翻译之外考查频率的点。解答时务必注意,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善于从细微处着眼,筛选重要信息,归纳概括要点,同时要推敲答案用语的准确性,概括力求要言不烦,不偏不倚,切中要旨。
4.比较阅读。这是近几年较为常见的一种题型。常用的是两段材料比较,材料的相关点一般在于作品的题材、主题、人物、手法、社会意义等方面。有的以课内散文为主,链接课外相关材料(如江苏常州卷《邹忌讽齐王纳谏》与《成侯邹忌为齐相》,湖北黄石卷《出师表》与《诸葛亮言家事》);有的两篇都是写景的游记(广西柳州卷《三峡》与《与朱元思书》);有的是同一作者写不同景点的文章(如湖北潜江卷袁宏道的《满井游记》与《虎丘记》);有的用相关主题的两段材料(如山东滨州卷《鱼我所欲也》与《晏子谏景公》,福建厦门卷用两段赏荷的材料)。
比较阅读只是一种形式,在两段或几段材料之间有一种互补或互衬的关系,有的从两段文章的共性方面命题,有的是各自单独命题,题目互不相干,材料之间没有比较,后面一篇只是前一篇在内容上或题量上的补充。考点基本与单篇考查是一致的。
5.拓展迁移。为了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命题常考查对散文主题与人物思想感情的评价,要求考生联系实际谈谈对某些观点的看法。解答这类题目,要善于从古代史料中读取人物优秀的思想品质,从事件中读取宝贵的人文精神,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其社会意义,同时也要注意到时代的局限性,恰当地取舍,合理地扬弃。
6.写法分析。包括语言品味、修辞赏析、结构分析、文章风格阐释等等。答题时尽力借助已学过的课文,联想已做过的训练题,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寻求答案。
七、2021四级阅读理解答案?
1.It is difficult for anumeric people to keep track of the change.
2.Human numerical instincts are not so superior to those of other mammals as is generally believed.
3.The author emphasizes being anumeric does not affect one's cognitive ability.
八、四季分明阅读理解答案?
四季分明阅读材料
①隆冬的深圳街头依然保留着夏的痕迹,我第一次在这样的季节里穿着丝袜、短裙来来去去,感觉好极了。乍回到寒风萧萧的南京,忍不住频频回首,不料友人却对我说:南京城冬天冷,夏天热,可是它四季分明,每一季都让你为生命的力量而感动。
②年复一年,我行走在北京西路上,两行笔直的银杏树是一道四季分明的风景线:初春的细雨淋湿了它们柔弱的嫩芽,不知不觉中绿就覆满了枝头;夏日的它们虽比不上法国梧桐的大家气派,却也亭亭玉立,碧阴如盖;秋风渐起是它们最美的时节,短短一季凝聚了一生的精彩,片片金黄的“小扇儿”在晴空下潇洒飞扬又无声飘落,簇簇白果已珠圆玉润待字闺中;冬季来临,它们淡妆素裹,脱尽繁华,只留下干干净净的枝条与风雪共舞。
③有人说南京没有春天,那是因为人们恨这里春光短暂,缕缕梅香携春来到紫金山下,经不得几番风雨,白玉兰、樱花已是落红满地,乍暖还寒之中,草也绿了,叶也绿了,南京的春天,活脱脱十六七岁少女的花季,转瞬即逝。
④夏季说来就来,五月里满城飘起靓丽的裙子,到了七月,更是热得浓烈、热得深沉,仿佛一场爱得死去活来的恋情,让人大汗淋淋,透不过气来。
⑤秋风中的南京,天特别蓝,云特别白,有大雁飞过,有菊黄枝头,有艳阳高照,有雨丝缠绵,那千姿百态如人到中年历经甘苦,展现出成熟的魅力,欲说还休的无奈。
⑥一夜大雪装饰了辽阔的天地,校园里许多来自南方的新同学兴奋得在大操场厚厚的雪层上打滚,这是在他们十八岁年轻的生命中第一次惊讶四季变幻的奇光异彩,第一次惊讶冬天的如此美丽。
⑦红红绿绿,冷冷热热,四季分明的南京城给了我们生命的启示,生命中的春夏秋冬赋予我们圆满的人生。
⑧透过今夜雪色迷蒙,隐约可寻春影萌动,那是又一年四季的轮回。
四季分明阅读题目
2.第②段中,作者抓住银杏树的变化,表现南京四季分明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来,或用自己的话来说。
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到第⑥段中写南京的四季,用人的成长过程作比:春的短暂,像十六七岁少女的花季;夏的火热,似爱得死去活来的恋情;秋的成熟,如历经甘苦的中年人。照理,第⑥段写冬季,应该用老年人来作比,但作者为什么没有这样写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语言形象生动,因而南京四季的特点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请举例说说你的理解。
四季分明阅读答案
2.春天:不知不觉中绿就覆满了枝头。
夏天:碧阴如盖。
秋天:叶片飘落,白果成熟。
冬天:淡妆素裹,只留下干干净净的枝条。
3.例如,作者写南京的冬天很美丽,就不宜用老年人作比;又如,老年人是人生将要到终点了,而自然界的冬天并不是终点,它是周而复始的,因此,不能用老年人作比。(言之有理即可)
4.“略。”
九、学者有四失有什么启示?
原文: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白话译文:学习的人有四种过失容易犯,教导的老师一定要知道。人在学习的时候,或有贪多而不求甚解的毛病,或有得少为足的毛病(知道一些就满足了),或有认为太容易,生起轻忽,不认真学习的毛病,或有自我设限,不求进步的毛病。这四种心理都不相同,必须先明白这些心理,然后才能挽救这些缺失。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增长优点挽救过失的。
或失则多:贪多会导致不能真正理解,学习无法深入;
或失则寡:学得少,自然就不能系统学习,也就掌握不了系统的知识了;
或失则易:只学容易的,学习就不会有进步;
或失则止:学习了一阵,就停止了,也是不会有进步的。
它启示我们,要按照学习者学习的规律进行教学,要以学为中心。传统的教师中心或儿童中心都是有问题的,教育中的中心是学生的“学”,是学习中的儿童。
十、刘俊好学文言文阅读理解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刘峻,字孝标,平原人。峻生期月,母携还乡里。宋泰始初,青州陷魏。峻年八岁,为人所掠至中山,中山富人刘实悯峻,以束帛赎之,教以书学。魏人闻其江南有戚属,更徙之桑乾。峻好学,家贫,寄人庑下,自课读书,常燎麻炬,从夕达旦,时或昏睡,爇其发,既觉复读,终夜不寐,其精力如此。
齐永明中,从桑乾得还,自谓所见不博,更求异书,闻京师有者,必往祈借,清河崔慰祖谓之“书淫”。时竟陵王子良博招学士,峻因人求为子良国职,吏部尚书徐孝嗣抑而不许,用为南海王侍郎,不就。至明帝时,萧遥欣为豫州,为府刑狱,礼遇甚厚。遥欣寻卒,久之不调。天监初,召入西省,与学士贺踪典校秘书。峻兄孝庆,时为青州刺史,峻请假省之,坐私载禁物,为有司所奏,免官。安成王秀好峻学,及迁荆州,引为户曹参军,给其书籍,使抄录事类,名曰《类苑》.未及成,复以疾去,因游东阳紫岩山,筑室居焉,为《山栖志》,其文甚美。
高祖招文学之士,有高才者,多被引进,擢以不次。 峻率性而动,不能随众沉浮,高祖颇嫌之,故不任用。乃著《辨命论》以寄其怀。
论成,中山刘沼致书以难之,凡再反,峻并为申析以答之。会沼卒,不见峻后报者,峻乃为书以序之曰:“刘侯即有斯难,值余有天伦之戚,竞未之致也。寻而此君长逝,化为异物……”
峻又尝为《自序》,其略曰:“余自比冯敬通,而有同之者三,异之者四。何则?敬通雄才冠世,志刚金石;余虽不及之,而节亮慷慨,此一同也。敬通值中兴明君,而终不试用;余逢命世英主,亦摈斥当年,此二同也。敬通有忌妻,至于身操井臼;余有悍室,亦令家道坎坷,此三同也。敬通当更始之世,手握兵符,跃马食肉; 余自少迄长,戚戚无欢,此一异也。敬通有一子仲文,官成名立;余祸同伯道,永无血胤,此二异也。敬通臂力方刚,老而益壮;余有犬马之疾,溘死无时,此三异也。敬通虽芝残蕙焚,终填沟壑,而为名贤所慕,其风流郁烈芬芳,久而弥盛;余声尘寂漠,世不吾知,魂魄一去,将同秋草,此四异也。所以自力为叙,遗之好事云。”
峻居东阳,吴、会人士多从其学。普通二年,卒,时年六十。门人谥曰玄靖先生。
(节选自《梁书•刘峻传》,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中山富人刘实悯峻 悯:怜悯
B.及迁荆州,引为户曹参军 引:引荐
C.敬通值中兴明君 值:遇到
D.所以自力为叙,遗之好事云 遗:赠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D
A.峻因人求为子良国职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B.遥欣寻卒,久之不调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乃著《辨命论》以寄其怀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D.余虽不及之,而节亮慷慨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3)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刘峻勤奋好学的一组是A
①常燎麻炬,从夕达旦 ②既觉复读,终夜不寐
③闻京师有者,必往祈借 ④给其书籍,使抄录事类
⑤高祖招文学之士,有高才者,多被引进
⑥吴、会人士多从其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⑤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宋泰始初年,青州落入北魏手中,北魏人听说刘峻在江南有亲戚,就把他转移到桑乾。他家里很穷,寄居在别人的廊檐下,刻苦攻读,经常通宵达旦。
B.明帝时,萧遥欣任豫州郡守,刘峻担任府刑狱,萧遥欣待他很好,后推荐他到西省,和学士贺踪一起负责点校官府的典籍。
C.刘峻为安成王编《类苑》,因病未完成,接着到东阳紫岩山游玩,建了房屋居住在那里,写了一篇文辞很美的《山栖志》。
D.刘峻认为冯敬通在世时没有受重用,但死后被很多名贤敬慕,其名声越来越大;自己一生平淡,世人不知,慨叹就像草木枯谢一样无人记起。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峻请假省之,坐私裁禁物,为有司所奏,免官。
②峻率性而动,不能随众沉浮,高祖颇嫌之,故不任用。
③余自少迄长,戚戚无欢,此一异也。
答案:
(1)D
(2)D
(3)A
(4)B
(5)①刘峻请假去看望他,因私下运载禁止的物品,被有关部门告了,撤去了官职.
②刘峻凭个性办事,不愿随波逐流,高祖很讨厌他,所以不任用他.
③我自幼到大,只有忧愁,没有欢乐,这是不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