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型官僚(学者官僚化)

2023-05-12百科

一、技术官僚与政治官僚?

政治官僚,就是样样精通,以管理为主,可以适应任何岗位的工作。

不受所在单位业务的限制。技术官僚,以业务为主,只能从事一种或一方面的领导工作,而不能胜任其他种类或方面的领导工作。

二、学者型性格?

学者型人格(INTP)

他们内向缄默、独立自主,喜欢理论上和科学方面的追求,常常喜欢用逻辑和推理来分析解决问题,喜欢提出新的见解和主张,对聚会和闲聊不感兴趣。强烈的偏好从事与自己兴趣或爱好有关的职业。他们客观公正,有较强的批判性,倾向于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去寻找事物的内在原理与结构。善于独立解决问题,有时对一个观点或者当前形势的分析预判能做出超乎常人的精准分析。

三、官僚的笔画?

点点横勾竖横折横横折橫。撇竖横撇奈点点竖横折横横竖勾点点。

四、北宋官僚制度?

  宋代主要是实行“二府制”,为了防止五代十国割据局面

  具体官职如下:

  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

  三师、三公本为亲王使相宰相之加官。惟徽宗时,蔡京为太师时,掌宰相实权。

  太尉、司徒、司空正一品

  少师、少傅、少保正一品

  (宰相)(宋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从一品总理全国政事以宋初为例,其他时代变化很多。(以下同)

  参知政事正二品副相

  枢密院枢密使

  (知院事)从一品

  正二品专司“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以及“侍卫诸班直内外禁兵,招募阅试迁补屯戌赏罚之事”

  副使

  (同知院事)正二品

  门下省侍中佐天子,审中外出纳之事。

  门下侍郎佐侍中

  中书省中书令佐天子,宣奉天子命令

  侍郎佐令

  尚书令奉天子命而施政

  尚书省左、右仆射佐令

  左、右丞相佐令

  三司使三司使掌全国钱谷出纳,均衡财政收支

  副使

  翰林

  学士院

  翰林学士正三品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文件

  翰林侍读学士正三品

  翰林侍讲学士正七品

  崇政殿说书从七品

  谏院知谏院掌规谏朝政缺失

  六部

  (吏、户、礼、兵、刑、工)

  尚书

  (各一人)从二品同唐之制宋之六部、组织上属于尚书省。

  侍郎

  (各一、二人)从三品

  郎中正六品

  员外郎从六品

  御史台御史大夫从二品专掌监察、执法

  1.“大夫”为加官,不除人。“中丞”为实际上之台长。

  2.宋仍于御史台设三院。

  御史中丞从三品台长

  侍御史

  (台院)从六品

  殿中侍御史

  (殿院)正七品

  监察御史

  (察院)从七品

  (九卿)

  (九寺)卿

  (各一人)正四品

  (或从四品)宋之九卿:太常寺、宗正寺、光禄寺、卫尉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

  少卿

  (各一至二人)从五品

  (或正六品)

  国子监祭酒从四品掌教育行政

  司业正六品

  国子博士正八品

  国子监丞正八品

  路转运司:转运使、副使、判官掌一路财赋、又兼管监察官司吏之事南宋谓“漕司”

  提刑司:提点刑狱公事掌司法和刑狱南宋谓“宪司”

  提举常平司:提举常平茶盐公事掌常平仓及贷放钱谷等事务南宋谓“仓司”

  提举学事司掌所属州县学校和教育行政徽宗设,不久废。以上各官谓之“监司”。

  经略安抚司

  经略安抚使掌军事及民政南宋谓“帅司”

  府知府事

  (各一人)

  (府尹)开封尹

  正三品掌府之事宋于首都、陪都及特要之地称“府”

  (少尹)开封少尹从六品

  (判官)

  (推官)开封府均从六品

  州(判某州事)

  (刺史)从五品掌州之治宋不设“太守”,“刺史”乃虚衔。

  判某州事

  (权知某州军州事)

  知州

  (简称)兼指挥军事

  军监县知某军事戌兵驻县官,兼管军事宋代之县,分为:

  赤县:在京城内

  畿县:京城外

  望县:四千户以上

  紧县:三千户以上

  上县:二千户以上

  中县:千户以上

  中下县:不中千户

  下县:五百户以下

  知某监事

  知县(县令)赤县:正七品

  畿县:正八品

  其它:从八品掌县之治

  县丞

  (小邑不置)赤县:正八品

  畿县:从八品

  其它:从八品

  主簿

  (小邑不置者以尉兼)赤县:从八品

  畿县:正九品

  其它:从九品

  尉赤县:从八品

  畿县:正九品

  其它:从九品掌阅习弓手,戢奸禁暴,凡县不置主簿则尉兼之

五、官僚化意思?

官僚主义,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欺软怕硬、做官当老爷、官官相护、贪污腐败的领导作风。有命令主义、文牍主义、事务主义等形式。官僚主义是剥削阶级思想和旧社会 衙门作风的反映。

六、官僚制译文?

译文为官僚就是不深入实际的高高在上的样子。

七、元朝官僚体系?

元朝基本继承了金代的汉制,南宋灭亡之后,又吸收了南宋的部分制度。但是元朝统治者仍然保持着蒙古旧俗,而且并视以为统治者的特权。

其中,特别是蒙古的“怯薛制度”,形成了一种特权组织,其地位更是位居元朝汉制官僚行政系统之上,对于国家的影响力极大。

所谓 “怯薛”,实际上就是指蒙古大汗身边的常备护卫军队伍,是大汗最为亲信的护卫侍从。在实行军政合一的蒙古帝国制度当中,元朝建立之前的怯薛,更是承担着国家的各项职能。元朝建立之后,怯薛的国家行政职能,逐渐被汉制的行政官僚体系所取代,怯薛的军事护卫职能也被侍卫亲军取代。但是怯薛作为一个深受皇帝信任的身边亲信特权集团,其影响力却仍然很大。

怯薛作为元朝皇帝的亲信,主要来源于王公贵族子弟、官僚高官子弟和属国质子等,他们作为皇帝亲信,充任着皇帝的各种生活事务职能官员,并且作为皇帝耳目监视百官。而且作为怯薛,更加容易做官,甚至在中枢和各地,都能担任要职。

在元朝的中央,其行政体系主要是继承了金代汉制,在中央设立中书省管理行政,设立枢密院管理军事,设立御史台负责监察。中书省之下,还管理着负责国家各项职能的六部。

同时,为管理宗教,元朝还专门设立宣政院,其他如诸寺监等也一应俱全。不过,有个很大不同的是,元朝废除了大理寺,让刑部集合司法和行政合二为一。

在地方上,因为元朝管理的疆域极为广阔,因此创造性地设立了“行中书省”,建立了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在行省之下,设立了路、府、州、县。

但是在行省之下的路、府、州、县四级制度,实际上非常混乱,有时是路管州,有时是路管府。还有一个独特的制度,那就是元朝统治者为专门监视地方而设置的“达鲁花赤”一职,并由蒙古人或色目人专门担任,执掌着路、府、州、县的实权。

元朝不重科举,在官员的选用上,元朝主要还是采取世袭、恩荫、保举等制度,存在很大弊端。直到公元1313年的元仁宗时期,元朝的科举制度才正式定制,不过却屡设屡废。这也导致了众多汉人士子仕途受阻,只好充作低级的吏,以及转为发展如元曲这类文学事业上。

八、什么是官僚文化?

官僚制文化是指以统一指挥为基础,强调支持合作、传统和随之对应的政策,特别关注内部和保持环境稳定为特征的一种文化方式。

官僚制文化在某种程度上会降低个人参与的积极性,但它具有一致性、简洁性、合作性。怎样使组织具有高度的整合性和高效率的协调性是官僚制文化成功的关键所在。

九、什么是旧官僚?

官僚主义这个词的意思,想来大家都知道个大概。为示严谨,我专门查了《辞海》,里面这样解释:“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的领导作风。

如不深入基层和群众,不了解实际情况,不关心群众疾苦,饱食终日,无所作为,遇事不负责任;独断专行,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主观主义地瞎指挥等。有命令主义、文牍主义、事务主义等表现形式。官僚主义是剥削阶级思想和旧社会衙门作风的反映

十、什么是官僚思想?

官僚思想又称官僚主义。

官僚主义是一个人类社会普遍的政治现象,通常被用来概括和描述与官僚政治相伴而生的各种问题。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官僚主义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不关心群众利益,只知发号施令而不进行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

《辞海》将其定义为“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的领导作风……是剥削阶级思想和旧社会衙门作风的反映”。从这些解释来看,官僚主义是指一种作风、风气,表现为“独断专行、专横跋扈”的观念与意识,也表现为“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只知发号施令”的不当行为、作风和做派。

著名学者王亚南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书中这样概括:“讲形式、打官腔、遇事但求形式上能交代、一味被动的刻板的应付、一味把责任向上或向下推诿……诸如此类,都是所谓官僚主义的作风,这作风,确实在任何设官而治的社会,差不多都可以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