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应对世界格局(中国如何应对世界格局的变化)
一、在当今的世界格局下,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这一局势?
一、当前国际形势:
综合受访专家观点,当前国际形势发展呈现六大主要特征,并处于复杂变化当中。
一是世界多极化更趋明朗,并导致国际格局深刻调整演变。近年来,新兴大国的崛起、美国实力的相对下降,使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更加明显。传统大国、新兴大国之间及其内部关系出现大调整,从而推动国际格局加速演变。
一个重要趋势是多极化从曲折前进到加快发展。美国深受一场危机和两场战争的冲击,“一超”地位动摇,单边黩武气焰有所收敛。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与此同时,全球经济与战略重心东移。这一趋势仍在继续深化发展。
不过,专家们同时指出,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开始走出危机,国际力量对比的“东升西降”趋势放缓,美欧等发达国家温和复苏,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发展遭遇困难,“大而不强”的特点突出,与此同时西方“抱团取暖”努力维持其主导地位。
展望未来10年,“东升西降”仍将处于量变过程,世界格局仍将是一超多强,并出现多个力量中心。美国仍将是世界第一强国,将在创新、金融和军事领域保持全球领导者的地位。尽管美国对国际事务的主导能力呈下降趋势,但其主导地位发生根本改变需要更长时间。在国际格局的过渡时期,伴随着的将是国际以及各国国内的不稳定因素增多。
二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并导致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加深。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对一些国家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它们将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
一个重要趋势是全球化从西方主导变为西方失势,全球治理中的“南升北降”明显。八国集团日渐式微,北方国家或发达国家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优势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地位在这一过程中凸显。这一点仍在继续发展。
多名专家还指出了全球化同时有放缓的趋势。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傅梦孜从三个方面为记者做了分析,首先是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引领和主导了经济全球化,但近年来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缺乏继续推动全球化的意愿以及能力,奥巴马政府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发起能源革命,以及经常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等,就是例证;其次是现在全球贸易额每年高达30多万亿美元,靠某个国家推动变得越来越困难,而且各国的技术优势也不再像从前那样明显;最后,各大力量纷纷兴起后,更多地考虑本国、本地区的利益得失,在全球范围内的谈判困难很大。当然,区域内、集团内或双边的谈判正在进行中的多达几百个,也都遭遇这样那样的困难。
“在全球化时代,各国相互依存加深,愈发形成利益与命运共同体。在相互关系日益密切的同时,相互间的矛盾和摩擦也会趋向尖锐化。”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战略部主任、研究员陈须隆说。
三是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并导致国际安全挑战更加复杂多样。
在传统安全领域,国家内部、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难以消除。军备竞赛难以控制,采用武力解决争端的风险依然存在。在传统安全问题无法消除的同时,非传统安全挑战不断发酵。
一个重要趋势是安全威胁从传统领域向非传统领域扩散,西方新干涉主义危害凸显。西方国家策动颜色革命、搞政权更迭、武力干涉一国内部事务,仍是对地区和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与此同时,恐怖主义、气候变化、能源资源等问题日益凸显,国际挑战更趋多元化。这给全球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治理难度继续增大。
“当前人类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前所未有,无论是环境、气候变化还是恐怖主义威胁,都使人类未来生存和生活受到威胁,而总体上国际社会应对不力。因此,需要国际上特别是大国在国际合作方式、路径选择、采取手段等方面担负更多责任,展现更大诚意。”国防大学战略部教授王宝付如是说。
四是互联网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社会与经济生活由现实世界转入现实与虚拟两个世界,两个世界既迥然不同,又紧密相关;网络空间的军事化、政治化趋势明显,国际博弈加剧。一个重要趋势是各国更加从战略上重视网络与信息安全,纷纷制定本国网络安全战略,同时在国际上争夺网络规则制定权。
五是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并导致价值观念与发展道路的交锋交流同步上升。文化多样化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一种发展要求,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一个重要趋势是各国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同时积极维护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化,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发扬光大本国本民族的文化。
六是社会信息化加速发展,并深刻影响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创造着新的经济活动形态、新的社会管理模式、新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们的社会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改变,并推动了社会进步,同时也给国家安全带来新的挑战。一个重要的趋势是新的信息技术应用将给人类生活一系列领域带来新的巨大变化。
合作、发展主流大势未变
受访专家认为,世界形势复杂变化,但和平、发展、合作的主流大势未变。但在世界处于格局演变的重要阶段,会呈现出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新动向。
陈须隆认为,其中以下三个方面最为突出:
一是发展日新月异。一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全球30多亿人正在同步推进工业化并分享现代化成果,有力推动人类进步事业向更高层次迈进。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世界正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前夜,新的增长点正在孕育。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在继续显现,但世界大发展的态势没有停滞,也不会逆转。各国普遍将谋发展置于各自内外政策的重要位置,如何实现更好发展日益成为牵动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二是变革潮流更为强劲。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国际体系酝酿深刻变革,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得到提升,二十国集团等全球治理机制逐步成型并不断完善。许多国家积极探索并不断完善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循序渐进推动国际体系调整变革。
三是合作不断深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彼此利益交融、兴衰相伴、安危与共。面对层出不穷的经济金融问题、此起彼伏的国际地区热点和日益增多的全球性挑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携手合作、同舟共济成为各国必然选择。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尹承德谈到,当前世界各国都在走改革开放道路,致力于经济转型升级。各国都把发展经济作为强国战略的优先任务。随之而来的是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最重要的就是经济的竞争,科技的竞争。为此,都希望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
“在经济全球化继续向前发展的背景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关起门来独自发展。”尹承德说,以合作求和平、以合作促发展、以合作谋安全越来越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流和大势。
二、面对当前国际形势中国应当采取的应对策略:
从当前的国际形势发展来看,世界正逐步进入到了经济动荡和格局不断调整革新的新阶段。并且我们还要看到整个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是总体稳定,但是局部动荡和挑战也日益增多,对于中国来说必须要采取相对应的策略来应对。
(一)中国必须要正确把握国际形势的新发展趋势和特点,积极做到趋利避以应对国际经济挑战
首先,在日趋复杂的国际局势中找准我们国家的身份定位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清醒认识到虽然说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和国际政治体系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我们要看到整个世界的政治及经济秩序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很多新兴的国家和地区正处于不断成长的时期。还要认识到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中不能轻视西方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力实力,要看到西方发达国际至少在目前还有很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我们要认识到中国的发展道路和中国的发展模式是在不断完善和调整中发展起来的,并且整个发展过程也是非常复杂多变的。其次,基于以上的分析和认识,中国必须做到趋利避害,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可能面临的发展困境,从而积极推动新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的重新构建,最终达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我们国家的国际地位的目的。具体来讲,中国必须要积极参与到需要中国参与和帮助的各种国际救援中,从而树立起良好的国际形象和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另外,中国对外来讲还必须要主动参与到众多的国际新规则制定过程中来,对内来讲仍然必须要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这样可以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来为我国的发展保驾护航。
(二)中国要抓住发展的机遇期,同时要尽力化解各方面的矛盾,从而使我国的发展顺利度过当前的利益碰撞期
当前的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促使了很多的发展中国家正迅速崛起,使得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兴起,国际经济和政治格局也日益走向多极化。这不但对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非常有利,而且也非常有利于保持世界的多样性。从我们国家的发展角度来看,我国可以获得一个相对良好和稳定的外部发展环境,有利于我国通过独立自主的方式来处理本国事务。但是另外,我们还要看到,目前的国际形势发展也使得各国都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利益碰撞期,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也不例外,新兴大国的及周边国家对我国的防范意识和态度使得我国发展面临一个非常敏感的矛盾期,为此中国必须要始终坚持共产党领导,同时努力化解来自各个方面的矛盾。比如要积极化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西方意识形态之间存在的矛盾,要积极化解中国崛起同西方遏制之间的矛盾,要积极化解中国发展同新兴大国关系利益调适磨合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等等。
(三)中国必须要大力实施科技兴国的战略,努力提升本国的科技水平,从而为我国的发展提供科技保障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水平就决定了其在国际中的实际地位,虽然说我国的科技发展自从改革开放后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也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但是我国的科技发展在当前世界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还是显得有所不足,所以我国必须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努力提升我国的科技 竞争力水平。为此,首先我国可以成立由我国著名的战略科学家和经济专家组成的专家组来对我国的科技政策和重大科技计划进行决策和监督实施,从而不断加强宏观调控,强化科技投入。其次,中国必须要扩大优惠政策来吸引国际著名专家和学者,以便能解决我国当前技术人员缺乏的问题。最后就是中国必须要积极建设和创新科技发展体系,以便能有效应对知识经济发展及技术创新带来的挑战。总之,通过大力实施科技兴国的战略不但可以大大提升我国在发展过程中的综合竞争力及实力,而且还可以为我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科技保障。
二、气候变化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以及中国该如何应对?
有关气候变化的物理学和政治经济学研究已经证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迄今为止面临的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挑战之一,也是影响未来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重构全球政治和经济格局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作为世界人口最多、自然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最严重的中国还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最大受害者之一。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最大的全球性公共产品之一,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对全球治理承担重要的大国责任。
三、明朝世界格局?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传十二世,历经十六帝,享国276年。
明朝时期的疆域囊括汉地,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后缩为辽河流域;北达戈壁沙漠一带,后撤至明长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后退守嘉峪关;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还曾收复安南,明代极盛国土面积约达一千万平方公里。
明朝历经近3百年,前面是蒙古人的元朝,后面是女真人的清朝,在两个异族统治的夹缝之中,明朝迸发出了汉文明最灿烂和耀眼的光辉之一,明朝是继汉唐之后黄金时期。
而同一时期的世界各国情况如下
日本
十四世纪中期,日本当时还处于室町幕府的时期,不过当时已经进去了南北朝的时代,在1392年,南朝的天皇向北朝的小松天皇进行了让国仪式,并且授予神器,使得日本获得了两朝的统一,但是没过多久以后,日本就进入了长达100年的战国时代,这时有些军队打了败仗在国内生存不下去了,就跑到国沿海地区烧杀抢虐,它们就是我们常说的倭寇,而戚继光灭倭寇就出现在这个时期。室町幕府当时也是名存实亡,后来被丰臣秀吉统一了日本。
朝鲜
朝鲜在当时还是处于高丽统治的时代,还有个名称是王氏高丽,不过那个时候的王朝已经在末期了,那个时候的朝鲜腐败透顶,1392年,李桂成取代了王氏高丽而建立新的国家,就是我们熟悉的李氏朝鲜,朝鲜当时与明朝的关系一直是很好的,就连当时朝鲜的国名都是明朝当时赐予他们的,后来在日本侵略朝鲜的时候,还是明朝带领军队将日本赶走的,如果当时不是明朝,可能朝鲜就没有了。
俄罗斯
明朝成立时俄罗斯正处于莫斯科大公国时期,所谓大公国其实就是各种割据部落小国组成的联合国家,更为搞笑的是莫斯科大公国的实权居然掌握在蒙古国军队的手中,各小国不得不向蒙古国称臣纳贡。
蒙古
当时蒙古人在世界上的统治都在一步步的瓦解,中亚地区的别的势力慢慢崛起,1370年突厥贵族帖木儿建立了帖木儿帝国,这个国家经过了三十多年的战争,建立了一个很大的帝国,但是后来他的儿子战败以后逃到了现在的印度。
印度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后来因为战乱文明彻底中断了。明朝成立时,印度土地属于德里苏丹国的吐格鲁克王朝,这个王朝是印度历史上很黑暗的一个王朝。此时这片土地由于水源、领地等问题战乱不乱,另外灾荒、疾病也在吞噬着很多人的生命。
西亚
西亚当时还是东罗马帝国的统治时期,也就是拜占庭帝国。这个帝国一共经历过十二个朝代,93位皇帝,在以前多年的时间,当时那个帝国正是他们的末期,在中亚崛起的土耳其人他们都抵挡不住,在向西方求助的时候,西方国家的人希望他们可以先信奉天主教,当地的居民不同意以后,西方便没有伸出援手,导致了这个帝国被人攻破,这个帝国也就彻底结束。
欧洲
14世纪的欧洲国家正在进行着一场大的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发起这场运动的国家主要有意大利、德国、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国。这一时期这些国家的经济、文化、科技实力得到迅速发展,为他们后来探索世界发展海洋霸权奠定了基础。后来资本主义就开始迅速的发展,然
四、世界格局概念?
概念
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而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上各种力量经过不断的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从量变逐渐发展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的结果。一种世界格局的解体,则是由于这种稳定的均势被打破,再也无法保持下去了。
由此得出以下结论:1、力量对比的变化决定着世界格局的变化;2、世界格局是建立在各国实力的基础上的;3、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世界格局崩溃的根源;4、世界格局是一种不稳定的、内部充满矛盾斗争的国际关系状态。
格局体系演变
维也纳体系
拿破仑用战争向欧洲输出革命,欧洲的封建君主非常惧怕,他们联合对抗法国。虽然当时已处于蒸汽时代,工业资本主义已成为发展潮流。但是由于欧洲大陆封建势力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资本主义力量,拿破仑战败。在制裁法国的基础上,战胜的欧洲封建君主们召开了维也纳会议,确定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称之为维也纳体系。维也纳体系后,英国重新控制了欧洲,并且达成了欧洲势力均衡,世界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仍然停留在欧洲,欧洲这种独领风骚的状态一直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的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分割世界的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建立的帝国主义和平体系。其内部的矛盾随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的加剧,这一体系逐渐瓦解。1931年,日本冲破华盛顿体系的限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并于1933年退出国联,为发动大战作准备。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扩充军队,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进一步撕毁了凡尔赛和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随之瓦解了。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
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膨胀,苏联成为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在美苏实力的基础上,根据雅尔塔等会议规定的原则,重新划分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确立了战后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
一超多强与多极化
随着东欧剧变(20世纪80年代)、苏联解体(1991年),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形成了“一超(指美国)多强(多指中国、欧盟、俄罗斯与日本)”的世界格局,但是这一世界格局并不稳定。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欧盟一体化建设、俄罗斯振兴经济的计划以及日本的经济力量,世界格局正在走向多极化。
这三个体系的相同之处
1、背景:都是战争的产物;都是在实力的基础上确立的,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2、形成方式:都是以召开国际会议的方式;
3、内容:都包括划分世界版图、宰割弱小民族、划分势力范围的内容;
4、组织:都建立了维护这一体系的国际组织;
5、结果:都暂时协调了各国的关系,出现了相对稳定的状态。
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不同之处
1、核心国家:从英法主宰世界、美日在亚太地区争夺到美苏两分天下;
2、两种不同性质国家关系:从对社会主义苏联的仇视、排斥到和平共处;
3、处置战败国:从宰割战败国到解除法西斯体制,使德日走上了民主化道路;
4、组织:国联成为英法操纵下的侵略扩张的工具,而联合国则日益成为伸张正义的讲坛;
5、崩溃原因:随着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随之瓦解;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雅尔塔体系随之瓦解。
两极格局解体与以前格局的区别
1、方式不同:以前经过大战,战胜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战败国;而后者则没有这种情况。
2、形成过程:以前是旧格局瓦解之后就会形成新格局;而后者新格局的形成则需要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
五、如何应对中国话题的舆情?
对帮助和有利改进的,虚心。
对炒作博眼球的,太极。
对恶意攻击的,反击
六、世界旅游格局与经济格局的关系?
世界旅游格局和经济格局是紧密相连的关系,特别是在一定的特定条件下,一个地方或者一个国家的经济有时候也要靠旅游业来支撑,特别是有一些物质资源和能源不是十分丰盛的国家经济来源十分匮乏,但旅游资源的丰富也能给这个国家带来很大的经济发展。
七、世界民族分区格局?
目前,全世界共有79亿居民,分属2000多个民族。这些民族的社会、经济、 文化分别处于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其中,有人口一亿以上的民族,也有不足千人的民族。
中国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菲律宾棉兰老岛的塔萨代族是人数最少的民族,人口仅24人。
据1978年统计,全世界一亿以上人口的民族有7个,即汉人、印度斯坦人、美利坚人、孟加拉人、俄罗斯人、巴西人、日本人;一千万以上人口的民族有60个,包括比哈尔人、旁遮普人、爪哇人、朝鲜人、泰米尔人、埃及人、豪萨人、德意志人、意大利人、英格兰人、法兰西人、墨西哥人、哥伦比亚人等等;一百万以上人口的民族有200多个。
以上这些民族人口的总数超过了全球人口的96%,而在其余不到4%的人口中,却包括着1800多个民族。
八、世界主要力量格局?
世界主要力量格局可分为五种:
第一股巨大力量是接近0%的利率环境,各国政府(尤其是美国政府)因缺乏资金,无法支持自身开支和债务偿还,从而导致债务规模急剧扩大、货币发行大量增加以及税收迅速上升。
第二股惊人力量是本就巨大且不断增长的财富鸿沟和价值观鸿沟,其导致各国内部发生剧烈冲突,体现为政治立场的极端化、左派和右派之间的斗争。
第三种巨大力量在我的有生之年还未出现,但之前发生过很多次,也就是一个或多个大国崛起,并在经济上、技术上和军事上挑战现有的大国,从而挑战现有的世界秩序。
第四的自然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大流行病、干旱和洪水。这些因素造成的死亡人数要多于战争,是改变国内和世界秩序的巨大力量。
第五的是知识和技术进步的力量。这种进步不断地提高着人类的生活水平。长期来看,这种力量的效果是最为显著的。
九、秦国时期世界格局?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的君主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也是历史上我国国力的第一次巅峰体现。同时期的世界范围内,有较大实力的国家或地区主要集中在欧洲南部的罗马共和国、马其顿王国(安提柯王朝)、古印度地区的孔雀王朝、匈奴部落等!
十、元朝时世界格局?
元朝改变世界的最大影响在于改变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这种改变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事情第二次发生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主导的雅尔塔体系。
元朝在东西两个区域内,对欧洲,亚洲的政治经济格局进行了巨大的改变。首先元朝改变的是西方,对此元朝的前身蒙古帝国开始了西征。
蒙古西征共有3次,第一次是1217年至1223年成吉思汗西征,第二次是1234年至1241年拔都西征,第三次是1253年至1258年旭烈兀西征。
第一次西征是由成吉思汗领导的,当时制订了由近及远、相继占领的战略,以蒙古大漠为中心,向外一步步扩张。而在战术上注重学习各民族的军事技术,用回回工匠制造大炮,提高了战术优势。
因此将火药带到了欧洲,改变了世界的作战模式。蒙古铁骑的猛烈攻击取得了大胜利,蒙古军团灭西辽、花剌子模,越过太和岭(今高加索山)击破钦察各部。
第二次西征在窝阔台汗在位时期发动、以长子拔都为主帅,窝阔台认为“长子出征,则人马众多,威势盛大”。骠悍的蒙古骑兵适合远距离作战,战斗力相当强大。
蒙古铁骑先后征服里海布噶尔王国、斯拉夫各族,进而灭亡位于东欧大平原境内的基辅罗斯,而后击溃波兰和神圣罗马帝国联军、大败匈牙利、征服保加利亚,远征势力远达意大利半岛的威尼斯东北。
第三次西征在蒙哥汗在位时期、主帅为旭烈兀,蒙古铁骑洗劫了波斯、美索不达米亚、小亚细亚和叙利亚,并于1258年摧毁巴格达,1260年拿下大马士革。
阿拉伯帝国国家元首哈里发裹在地毯里被战马踩死,阿拉伯帝国灭亡。灭亡木剌夷(伊斯兰国家)、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以及叙利亚,三次西征共灭了40多个国家。
蒙古帝国从公元1217年至1258年的近半个世纪中,以蒙古大漠为中心,通过三次西征,先后征服了今咸海以西里海以北的钦察、花剌子模和东起阿尔泰山西至阿姆河的西辽、畏兀儿,建立察合台汗国;鄂毕河上游以西至巴尔喀什湖的乃蛮旧地,建立窝阔台汗国;伏尔加河流域的梁赞、弗拉基米尔、莫斯科、基辅等公国,建立钦察汗国(金帐汗国);两河流域的伊朗、阿富汗、叙利亚,建立伊利汗国;形成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帝国。
虽然欧洲对蒙古铁骑的杀戮和征服十分恐慌,蒙古帝国三次西征至今依旧是欧洲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而蒙古帝国对欧洲的正真影响不在于征服而在于黑死病。
1346年,金帐汗国军队进攻黑海港口城市卡法(现乌克兰城市费奥多西亚)时,用抛石机将患鼠疫而死的人的尸体抛进城内。
在卡法的一个热那亚商人将带病的跳蚤无意间带到意大利的热那亚共和国,稍后蔓延到西欧,而后北欧、波罗的海地区再到俄罗斯……
因为鼠疫患者皮下淤血、全身发黑而死,所以这种病被称为“黑死病”。对于欧洲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灾难。从1347至1353年,席卷整个欧洲的“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