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板凳的典故(冷板凳的典故是什么)
一、孔府冷板凳的由来?
孔府二堂前有两条古朴的长凳,是专供进孔府拜见衍圣公的官员用的。他们坐在这里等候衍圣公的接见。但现在导游称这两条长凳名“阁老凳”和“冷板凳”。这里面有一个故事和明代大权臣严嵩有关。据载他把孙女嫁给了孔子第六十四代孙孔尚贤作了一品公夫人。这严氏虽然长相丑陋,却很有才华,夫妻二人夫唱妇随,日子过得幸福美满。
可严嵩父子平时作恶多端、贪赃枉法,朝中忠臣多遭到他的打压。
不料善恶到头终有报,严嵩晚年受到弹劾。
皇帝要治他的罪时,严嵩到孔府想请衍圣公到皇帝面前替他求情。但是落架的凤凰不如鸡,启事厅的官员不愿替他传话,而衍圣公也不愿卷到这件事中,严嵩没办法,只好坐在长凳上等。
因为他心里有事坐不住,他一会儿坐在这边,一会儿坐在那边,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足足等了两个时辰。因严嵩官居阁老,这两条凳子被他坐过,就得名“阁老凳”了,也叫“冷板凳”。
二、坐冷板凳的诗句?
出自南京大学教授韩儒林先生的一幅对联:”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但这幅对联常被误认为是范文澜所作。 范文澜在华北大学甚至还早的时候,他提倡二冷,就是要“坐冷板凳,吃冷猪头肉”,他这种谈话很多,见诸文字的就是1956年他在北大的讲演,在北大学报登过。他这“坐冷板凳”无非是几个意思,要专心致志做学问,不慕荣誉,不去追求名利,甘于寂寞,同时也包括你做学问当中不去追随时尚,随风倒,而是要坚持自己的学术方向,不怕别人不重视,甘于寂寞。所以他这个坐冷板凳的主要意思就是专心致志地追求真理。所以后来南京大学有一位教授韩儒林先生,他后来见到范老,我们一起到内蒙去访问,他和范老接触很有感触。 他回去后给学生写了两句话,叫“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这句话后来就流传开了。他这个板凳需坐十年冷,对学生来说呢当然也可以,但是,这不是范老的本意,他的本意不同于过去“十年寒窗苦,一举成名天下知”,不是这个意思。他的意思呢是要甘于寂寞,这个应该是终身的,不只是十年。我在近代史所里做了五十多年冷板凳,范老也坐了几十年冷板凳。所以说“板凳需坐十年冷”这话是不确切的,有毛病的。“文章不写半句空”也是绝对化的,范老一直提倡写文章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但是也不能说一点理论分析也没有,那就变成资料了,所以这句话是不准确的,不对的。但是后来误传是范文澜同志的话
三、坐冷板凳的精神是什么?
“每一项国家科技奖背后,都是科学家们平均16年的‘坐冷板凳’。要完善与基础研究特点相适应的保障、评价和激励机制,让‘板凳甘坐十年冷’的专注得到更多褒奖。”5月24日上午9时,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举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副主委葛均波在代表九三学社中央作大会发言时,说出了上述这番话。
当前,我国科技事业正处于最好的发展时期,国家层面的重视,社会层面的支持,科技工作者一年接着一年干打下的基础,都体现了这一点。但正如葛均波所说,目前科技领域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急功近利、浮躁、浮夸等现象还时有发生,科技领域作风和学风建设任重道远,其中一点就是弘扬“板凳甘坐十年冷”精神。
对于科学研究来说,“板凳甘坐十年冷”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所有取得重大成就的科学家的共识。在科学历史上,经过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斗,才能取得成功,从来都不缺少佳话。统计表明,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获奖项目,立项到结题平均为11.4年,从结题到提名间隔4.4年。如果没有一点“甘坐冷板凳”的精神,又怎么可能取得重大科研成就?
每一个科学家最赢得社会关注的就是获得科学荣誉的时候,可最值得感动的时刻却是埋头苦干、艰苦跋涉的时候。前者是“椅子”,后者是“板凳”,不能“甘坐板凳”,就不会“坐上椅子”。正如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带领团队默默无闻潜心研究,历经数百次失败,才收获世界级荣誉;“两弹元勋”邓稼先埋名戈壁数十载,常年风餐露宿,“用最原始的办法”破译原子弹的奥秘……如果科技界设有“板凳奖”的话,每一个做出重大科研成就的科学家,都可以拿这个奖。
还值得一提的是,科技领域虽然有其相对特殊性,但也并非与世隔绝,完全不受社会影响。如果社会一团浮躁,光指望科技领域“风景独好”,难度有点大。不必讳言,现在我们还是缺少“板凳精神”,身边不肯下苦功、总是想一步登天的大有人在;容易出成绩、出形象的事抢着干的也不少;考核注重形式,让投机取巧者钻了空子,而踏实苦干者被冷落被埋没……类似这样的事情还真不少。
四、在冷板凳上坐的都是一代英豪读后感
能够在冷板凳上坐的都是一代英豪,无论哪个岗位都是一样,只有坐得住的人才能坐得稳,只有守得住的人才能守出精彩。
华为的“备胎计划”坐了十年的“冷板凳”,并且花费几千亿元。
任正非在采访中被记者问道:“在华为成长的过程中,正逢中国房地产飞速发展,您是否对此动摇过?”
任正非:“没有。那时,公司楼下有个交易所,买股票的人里三层外三层的包围着。华为则平静如水,都在工作。
五、星的典故?
古时候有⼀个这样“美丽”的故事:当天上的⼀颗星星坠落于世间的时候,将会有⼀个⼈死去,同时也将会有⼀个⼈诞⽣。 ⼏千年过去了,“美丽”的故事随着的推移,也变成更加美丽了:那坠落的星星有了⼀个美丽的名字,叫做流星。当它滑过天际的时候,⼈们可以向它许愿,这个愿望将会实现。
六、蚯蚓的典故?
蚯蚓的来历
很久以前,不晓得哪朝代了。有家人家,一个妈妈,一个儿子,丈夫死的早,妈妈就这么一个儿子,就非常惯他。妈妈吃辛吃苦,让儿子攻书上学,妈妈整天忙这个,忙那个,身上邋邋遢遢,人又长得丑,一脸大麻子,丑得难看哩。她儿子呢,吃的好穿的好,长得漂漂亮亮,跟妈妈一比,一个天一个地。
这一年,儿子长大了,妈妈巴望儿子成家立业,代儿子说了一门媳妇。就要过门来了,媳妇还没到家,儿子跟妈妈说:"妈妈,我快成亲了,往后,我不能再叫你妈妈了。”
妈妈问:"什么话啊?”
儿子说:"这样子,我的脸生得很漂亮,要的那个老婆,我看见过,样子也蛮好看,现今就你这个妈,长成这个丑样子,把媳妇看了,不配!”
妈妈说:"我家总共两个人,媳妇过来了,也只得三个人,你不叫我妈妈,叫什么呢?”
儿子想了想,说:"算了,喊个妈妈子吧!”
这个妈妈子,跟妈妈不一样,直接就是把妈妈当成烧茶煮饭的佣人了。妈妈心里不称意,不称意也没办法哪!早先惯坏了,就这么一个儿子,总得代他成家啊,只好忍气吞声。
媳妇过来了,还就贤慧哩!一过来,就问儿子:"爸爸呢?”
"早死了。”
"妈妈呢?”
儿子不肯说,媳妇指指妈妈问他。"这个是什么人?”
"这、这个是我妈妈子。”
儿子说的含含糊糊的,就混过去了。媳妇才过门,也不好多问。
这个老妈妈呢,还是早也忙,晚也忙。她家养了一口老母猪,一窝下了七头小猪,妈妈每天要喂猪,这天喂猪的时候,就说了:"猪呀,你养七个能团圆,我养一子被儿嫌哪!"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还不敢大声哭。
一日两,两日三,长久了,媳妇就发觉了。每天喂猪她都穷叨咕"猪养七个能团圆,我养一子被儿嫌",是什么意思?她的儿子究竟在哪块,为什么在这块做妈妈子?
等儿子家来,媳妇就问了:"这个妈妈子究竟是你什么人?"一追,她丈夫直说了:"就为你长得漂亮,我生得好看,独独我妈妈长得太丑,怕你嫌她,我就让她当妈妈子。”
他媳妇一听,又是气又是急,说:"你哪,亲生妈妈都不认,还算人吗?你要遭五雷击顶,把你打下十八层地狱哪!"说也巧,他这么一说,天上乌云马上来了,雷鸣电闪,一个响雷打下来,堂屋的地就裂开来了,一条大缝刚好裂在她丈夫的脚底下。"扑秃"一下,她丈夫就掉下地缝里去了。他媳妇一望,赶快来救,手又够不到。旁的又抓不到东西,随手把她的围裙解下来,让他把围裙带子往腰里一系,然后往上拉。哪晓得,再也拉不上来了,地缝又合起来了。就这么,这个儿子在地底下变成了蚯蚓。蚯蚓身上那道红箍子,传说就是他媳妇的围裙带子。
七、得兔忘蹄的典故?
出自《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句中“蹄”是指捕兔的套子,如网绳之类,可以缠住兔脚。“荃”则是捕鱼的容器。
意思是:筌是用来捕鱼的,捕到鱼就可以忘掉筌;蹄是用来捕兔的,捕到兔就可以忘掉蹄;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领会了思想就可以忘掉语言。
庄子把语言比作“得意”(获得思想)的筌蹄,它们仅仅是帮助人们了解和获得“意”的工具,目的达到后,就应当把工具丢掉。这正如捕到鱼就可以忘掉筌,捕到兔就可以忘掉蹄一样。如果拘泥于“言”,不忘于“言”,就不能“得意”。只有先“忘言”,而后才能真正“得意”,即得其语言表达的真缔。
八、事以密成的典故?
《韩非子.说难》:“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
词语分解:
事的解释 事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事情。事件。事业。 变故:事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事端。 职业:谋事(指找职业)。 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事了。 办法:光着急也
成的解释 成 做好,做完:成功。完成。成就。成事。成交。成立。成婚。成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成人之美。玉成其事。 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成形。成性。成人。自学成才。蔚然成风。 变为:长成。变成。
九、伴君如伴虎的典故?
出自《周易·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初九:素履。往,无咎。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
九五:夬履。贞,厉。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十、班超的典故?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汉族,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
班超在为官府抄写文书时,每日伏案挥毫,常停下来扔下笔叹息说:“我身为大丈夫,尽管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总应该学学在国外建功立业的傅介子和张骞来封侯晋爵,怎么能够老是干这笔墨营生呢?”旁人都嘲笑他,班超却说:“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后以“投笔从戎”指文人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