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边国家哪个好(中国周边国家哪个好玩)

bdqnwqk1天前百科1

一、中国周边国家语言哪个好学?

1.日语好学

2.原因第一有众多汉字,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会写汉字是一个非常好的基础。第二,有很多次和汉语读音相近,比如嫉妒,门等词语和中国读音一样。第三,日语有很多外来语是英文读法,比如照相机和英文camera读音一样。第四,日语读音简单,所有的读音我们中国人都能发出来,不像阿拉伯语还有我们中国人不会的大舌音。

二、中国周边国家有哪些?

中国周边国家有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朝鲜、越南、老挝、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

三、中国周边国家留学排名?

日本,俄罗斯,新加坡,越南,印度,朝鲜,

四、中国周边国家以前的名字?

中国周边国家主要有俄罗斯,朝鲜,蒙古,日本,越南,缅甸,老挝,哈萨克斯坦等,在过去,朝鲜就是朝鲜,没有韩国的事情,当然以前也层叫高丽,日本称作东瀛,倭国等,越南就是安南,缅甸过去被我们称为骠国,蒲甘。

老挝被我们称为陆真蜡或者文单国,哈萨克斯坦原为乌孙国,先后被突厥,契丹蒙古等统治,后建立钦察汗国,后被俄罗斯占领,1991年独立,成立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俄罗斯在古代很长时间不为我们所知,古代先后经历基辅罗斯、莫斯科公国、俄罗斯帝国、苏联等

五、中国周边国家都信什么教?

中国周边国家很多,包括俄罗斯,蒙古,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老挝,缅甸,越南,朝鲜和隔海相望的日本,菲律宾等国家,其中俄罗斯信奉基督教,中东邻国信奉伊斯兰教,印度,及南亚邻国信奉佛教,朝鲜韩国信奉佛教和道教。

六、与中国建交的周边国家?

亚州:阿富汗 巴基斯坦 不丹 朝鲜 东帝汶 菲律宾 韩国 柬埔寨 老挝 马尔代夫 马来西亚 蒙古 孟加拉国 缅甸 尼泊尔 日本 斯里兰卡 泰国 文莱 新加坡 印度 印度尼西亚 越南

西亚和北非:阿尔及利亚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阿曼 埃及 巴勒斯坦 巴林 卡塔尔 科威特 黎巴嫩 利比亚 毛里塔尼亚 摩洛哥 沙特阿拉伯 苏丹 突尼斯 土耳其 叙利亚 也门 伊拉克 伊朗 以色列 约旦

非州:埃塞俄比亚 安哥拉 贝宁 博茨瓦纳 布隆迪 布基纳法索 赤道几内亚 多哥 厄立特里亚 佛得角 冈比亚 刚果共和国 刚果民主共和国 吉布提 几内亚 几内亚比绍 加纳 加蓬 津巴布韦 喀麦隆 科摩罗 科特迪瓦 肯尼亚 莱索托 利比里亚 卢旺达 马达加斯加 马里 毛里求斯 莫桑比克 纳米比亚 南非 尼日尔 尼日利亚 塞拉利昂 塞内加尔 塞舌尔 索马里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坦桑尼亚 乌干达 赞比亚 乍得 中非

欧亚地区:阿塞拜疆 白俄罗斯 俄罗斯 格鲁吉亚 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摩尔多瓦 塔吉克斯坦 土库曼斯坦 乌克兰 乌兹别克斯坦 亚美尼亚

欧州地区:欧盟 阿尔巴尼亚 爱尔兰 爱沙尼亚 安道尔 奥地利 保加利亚 比利时 冰岛 波兰 波斯尼亚与黑塞哥维那 丹麦 德国 法国 芬兰 荷兰 捷克 克罗地亚 拉脱维亚 立陶宛 列支敦士登 卢森堡 罗马尼亚 马耳他 马其顿 摩纳哥 挪威 葡萄牙 瑞典 瑞士 塞尔维亚和黑山 塞浦路斯 圣马力诺 斯洛伐克 斯洛文尼亚 西班牙 希腊 匈牙利 意大利 英国

北美大洋州地区:澳大利亚 巴布亚新几内亚 斐济 加拿大 库克群岛 美国 密克罗尼西亚 瑙鲁 萨摩亚 汤加 瓦努阿图 新西兰

拉丁美洲地区 :阿根廷 安提瓜和巴布达 巴巴多斯 巴哈马 巴西 玻利维亚 多米尼克 厄瓜多尔 格林纳达 哥伦比亚 古巴 圭亚那 秘鲁 墨西哥 圣卢西亚 苏里南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委内瑞拉 乌拉圭 牙买加 智利

七、中国周边国家历史怎么记载的?

朝鲜 中国史籍中有“东夷”,意即东边的弓箭手。东夷是华夏民族对东方民族的称呼,并非单指某一族群。其认定范围也随之更改。从黄帝时期的山东,河南一带,到中国东北,再到日后秦汉时期的朝鲜半岛,日本列岛。朝鲜和韩国认为:现代朝鲜人可能是东夷的一支.朝鲜半岛据说有五千年历史,但是因为缺少直接证据,中国以及日本史学界并不予以承认。朝鲜历史根据传说最远可以追溯至檀君建国。在数十万年前,朝鲜半岛之上已有原始人类居住。朝鲜半岛的旧石器时代始于公元前70万年,公元前10世纪开始进入青铜器时代。到了公元前4世纪进入铁器时代。 韩国和朝鲜史学家猜想朝鲜人原来是生活在亚洲北面大陆的阿尔泰语系各民族,逐渐迁移到朝鲜半岛北部而衍变而来,从公元前4世纪,在北部形成了一个奴隶制国家,史称古朝鲜。而在半岛南部由土著部落形成几个部落联盟,沃沮、?琛⒙砗?、辰韩、弁韩。后来马韩统一三韩,称辰国。传说中的檀君朝鲜 根据传说前2333年,天神桓雄和“熊女”(本意是熊变成的女子,可能是以熊为图腾的部落女子)所生后代檀君王俭于今日的平壤建立王俭城,创立古“朝鲜国”,意思就是“宁静晨曦之国”。檀君统治朝鲜1500年之后退位成为山神。此传说记载于《三国遗事》之内。箕子朝鲜 中国历史上所记载的朝鲜最早是西周灭商之后,商朝遗臣箕子到朝鲜半岛与当地土著建立了“箕氏侯国”。公元前3世纪末,朝鲜历史上第一次有所记载。在中国汉代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的著作《史记》中记载,商代最后一个国王纣的兄弟箕子在周武王伐纣后,带着商代的礼仪和制度到了朝鲜半岛北部,被那里的人民推举为国君,并得到周朝的承认而成为诸侯。史称“箕子朝鲜”。 根据韩国人的历史书《三国遗事》所载,檀君的后人在箕子来到朝鲜之后,带著人民南迁,以免和箕子带来的人做成冲突。这些人后来成为了三韩的始祖。 箕子朝鲜在朝鲜半岛统治了近一千年。根据《太原鲜于氏世谱》,朝鲜的鲜于氏源自箕子朝鲜的后人。而他们从箕子开始,一共经历了41代君主,直到公元前1世纪才被燕人卫满取代。其后代箕准逃至南方,与三韩合流。据说三韩中的“辰韩”便是箕子后代。 高丽,朝鲜时期,由于儒学兴盛的关系,箕子朝鲜是受到极大的推崇与赞赏。朝鲜人时常以“箕圣”来称呼箕子,而称自己的国家叫“箕圣国”。目前没能够考古学的考证,在朝鲜、韩国历史学界上不承认箕子王朝的存在。卫氏朝鲜 根据史记,燕国的将军卫满率移民进入朝鲜,并成为箕子朝鲜的宫相。于公元前194年在平壤一带建立卫氏政权,推翻了箕子朝鲜的政权。这是朝鲜历史上第二个王朝,称“卫氏朝鲜”。目前没能够考古学的考证对卫氏朝鲜的建国过程。汉四郡与三韩时代 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功灭卫氏朝鲜,在朝鲜半岛北部设立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史称“汉四郡”。 公元前82年,因为古朝鲜人和当地部族的抵抗,废止临屯和真番的两郡。公元前75年玄菟郡迁移到辽东。乐浪郡,在朝鲜半岛北部迁移很多次,王莽政权的新朝时乐浪独立,在公元30年东汉(后汉)朝廷收复乐浪郡。 在东汉末年,辽东的公孙氏(《三国演义》中有公孙渊)分乐浪郡南部设带方郡,在朝鲜半岛南部的土著的韩人建立以辰韩、马韩和弁韩为中心的辰国,同时存在伽??等小国,并且接受南迁的古朝鲜人,包括了卫氏朝鲜的遗民及其他部族的加入。三国时代 由于汉朝解体,进入三国及后来的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的大战乱,虽然西晋,十六国时期的鲜卑慕容氏的前燕都曾控制过原来汉朝在朝鲜北部的领地,但最终还是因为集中注意力在中原的争夺而逐渐丧失了对该地区的控制力,于是,在中国东北南部形成了高句丽王国,并逐渐强大,最强盛时曾控制中国辽东地区和朝鲜半岛北部的原”汉四郡“地区;与此同时前1世纪中叶,辰国也开始解体。其旧领内出现的新罗、百济开始日渐强盛,公元4世纪,朝鲜形成 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时期。史称“朝鲜前三国时期”在公元前后(《三国史记》记载在公元前一世纪中),朝鲜半岛上出现了三大政权:新罗(前57年-935年)、高句丽(前37年-668年)、百济(前18年-660年)。在半岛南端还有伽??等政权。各国互相攻伐,同时也出现了朝鲜半岛历史上的一个比较繁荣的时期。百济是由马韩部落发展起来的,新罗是辰韩中一个小部落形成的。百济依靠向中国南朝各代朝廷遣使朝贡的方式,从中国吸收文化并向日本传播。关于伽??/任那日本府 在日本方面,有一部分学者认为位于朝鲜半岛南端弁韩(今庆尚南道)地区的伽??等政权是当时日本大和朝廷在朝鲜半岛的殖民地“任那日本府”。半岛三国中的百济为抵御高句丽和新罗的侵攻而接近日本,想借由日本牵制两国。日本则企图利用此一形势在朝鲜半岛建立自己的势力。由此导致了四世纪时大和朝廷出兵新罗,占领弁韩,设置日本府进行统治。512年,百济遣使要求大和朝廷割让任那四县以补偿被高句丽占领的北部领土。当时的大和朝廷因无力继续统治朝鲜南部地区,不得不答应百济的要求。562年,任那日本府被新罗所灭。 而在朝鲜和韩国方面,很多学者否认当时在朝鲜半岛存在日本殖民地任那。相反的,他们认为在日本列岛上存在着许多被百济,伽??和新罗统治的小国,在半岛各国相互争雄之时也曾竞相利用其在日本列岛各属国的力量。 在日本,根据“高天原神话”(记纪神话),有过倭国统治任那的见解。从1960年代开始,在韩国朝鲜再验证记纪神话上的有关任那日本府的记述,结果否认记纪神话的可靠性,从1970年代开始日本历史学界也得到大概同样的结论。 某一年的微软百科全书即因为此一问题而招致部分韩国学者的抗议。同样的三国关于高句丽“好太王碑”碑文的解读也存在很多争论,甚至有朝鲜学者指好太王碑碑文曾遭旧日本陆军参谋本部篡改。统一新罗时代 新罗则以向唐朝称臣的条件与新兴的唐朝结盟,高宗在位时,唐朝大军于公元660年联合新罗功灭百济,又于668年和借道新罗和百济故地南北夹击并功灭高句丽,并由大将薛仁贵在高句丽与百济旧地建立安东都护府。由于出现反抗以及当时唐朝还要防御突厥的威胁,676年唐军从百济故地撤退并将该地转交新罗,新罗最终得以统一朝鲜半岛大部,定都庆州,效仿唐朝的国家制度进行统治。9世纪,各地农民起义,900年部队将领甄萱称王,建后百济国,定都光州;903年起义僧侣金弓裔称王,于新罗北及西北建泰封国(先号摩震国),定都铁原,918年王建建立高丽王朝,此后定国号“高丽”;和原新罗并称为“朝鲜后三国时期”。新罗935年亡于高丽,新罗时代结束。在韩国、朝鲜和日本的历史学家把渤海国历史也纳入朝鲜史范畴,故他们也将此时代称为南北国时代。但中国大陆很多历史学家都反对。高丽 918年,后高句丽的弓裔王的部将王建被部将拥立为王,迁都至自己的家乡开城(松岳),改国号为“高丽”。935年灭新罗,936年灭后百济,建立高丽王朝。993年被辽国击败,被迫断绝和宋朝关系,向辽国称臣,1127年被迫臣服金国。在抵御契丹和女真期间,军人势力大增,1170年和1173年,以武将郑仲夫为首,发生两次政变,政变军人废立国王,大杀贵族文官,最终建立了武将崔忠献挟持国王的“都房”政权。 1231年蒙古军进攻高丽,1258年崔氏政权跨台,国王投降蒙古。不服投降蒙古的三别沙发动抗蒙古战争,1273年蒙古占领济州岛,结束抗蒙古战争。1280年元朝为了进攻日本在朝鲜半岛设置征东行省,在高丽首都派遣“达鲁花赤”控制高丽国政,高丽国王只能住在江华岛上。1281年随着进攻日本失败曾一度解散征东行省,1287年复设征东行省,并以高丽王兼任征东行省达鲁花赤,成为元朝的藩属国,直到1356年恭愍王回复时高丽朝廷才重新掌握统治权。李氏朝鲜 1368年明朝推翻元朝,1370年高丽朝贡明朝,1387年朱元璋要进攻原东北元朝属地,但是高丽国内仍然支持蒙古残余势力,但朝内一直都有争论是否应该归顺明朝。 1388年高丽国王派都统使李成桂进攻辽东,李成桂则早已决心归附明朝,于是他从鸭绿江边回兵占领首都开城发动政变,1392年废黜国王自立,向明朝遣使称臣,遵照?b太祖朱元璋的旨意,改国号为朝鲜,取“朝日鲜明”之意,定都汉阳。此时代被日本称为“李氏朝鲜”,这个名称在多数的历史界一直沿用至今。对此朝鲜和韩国的学者认为应该称朝鲜时代,但此名称很易混淆,少被人接受。1401年,太宗开始接受从明朝的册封成为“朝鲜国王”。正式确立与中国保持到近代的属国关系。1443年,世宗国王创立朝鲜语字母“训民正音”。 1469年完成的《经国大典》确立了新的政治制度。李氏朝鲜实行推崇儒学、排斥佛教的政策。1591年日本关白丰臣秀吉率兵20万侵入朝鲜,一度占领平壤。中国明朝派军援朝,1598年日军被中朝联军击溃,朝鲜将领李舜臣和中国将领邓子龙互相支援,最后都壮烈牺牲。此段历史史称“壬辰倭乱”,现代中国称为“万历援朝战争”。1618年明朝和后金作战,朝鲜派军援助明朝,1636年清军攻占朝鲜,国王投降,该向清朝朝贡,成为清朝的册封国。1863年国王哲宗死后无嗣,由王族李是应之子即位,史称高宗,李是应为“大院君”摄政,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封建势力,对外闭关锁国,放火烧毁进入朝鲜抢劫的美国军舰,并多次击退美国军舰的进攻,击毁三艘美国军舰。1873年 高宗成年亲政,大院君停止摄政,闵妃外戚集团掌权,日本军舰进入汉江口,迫使朝鲜签定不平等江华条约,1882年由于闵妃外戚闵谦镐克扣军饷,因而发生壬午兵变。兵变中起义士兵杀死日本公使馆官员,攻入王宫。闵妃化装宫女逃走,大院君重新掌政。在闵妃请求下,清朝派吴长庆率三千兵入朝鲜镇压兵变,囚禁大院君,闵妃外戚集团重新掌权。从此日本和清朝均在朝鲜驻军。朝鲜贵族分化成要求改革的“开化派”和以闵妃为首的“守旧派”,1884年12月4日开化派和日本公使一起策划,依靠日本军队发动政变,杀死守旧派官员,宣布和清政府断绝关系。是为“甲申政变”,袁世凯统率的清军应守旧派要求,于6日开进王宫,击败日军,杀死开化派首领,部分开化派首领逃往日本,守旧派重新掌权。1894年朝鲜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朝鲜朝廷无力镇压,而向清朝求援。于是,6月6日清朝援军在牙山登陆,而日本军队也以次为借口趁机于7月6日在仁川登陆,并发动壬午事变,占领汉阳,强迫朝鲜签定不平等的《济物浦条约》(济物浦即今天的仁川)。并且组织亲日派政府,镇压了农民起义。1894年日本进攻驻朝鲜的清军,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1895年4月,清军失败,签定《中日马关条约》,同意放弃朝鲜的宗主权,于是日本控制下的朝鲜朝廷宣布终止与清朝的册封关系。同年,日本暗杀了有反日倾向的明成皇后。1896年高宗在俄国支持下称帝登极,成立大韩帝国,从此朝鲜改为韩国。1904年日俄战争后,俄国战败,朝鲜政权彻底被日本控制。1905年乙巳保护条约。朝鲜成为日本的“保护国”。1906年日本在朝鲜设立日本派出的“统监”政权。1907年日本强迫高宗退位由皇太子继位。1909年日本第一任统监伊藤博文在哈尔滨被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刺死。日本统治时期韩合并日本于1910年8月迫使韩国政府同之签定《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半岛,设立朝鲜总督府,进行殖民统治。日本将韩国王室封为日本贵族,让高宗退位,拥立顺宗。临时政府1919年3月1日,朝鲜半岛因日本禁止在学校内使用朝鲜民族语言,展开大规模反抗活动。柳宽顺等青年学子在今日汉城钟路区的塔洞公园发表“三一独立宣言”,并把独立宣言传遍全国。这些独立活动引起国民的反抗,并冲击各地的日本警察机关,而引致日本警察的暴力镇压。史称“三一运动”。同年,朝鲜独立运动领导人先后在海参崴、上海、汉城成立临时政府。最后,三处临时政府并于上海“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临时政府获得中国孙中山领导的护法政府以及法国、波兰等国的承认。1939年上海沦陷后,临时政府几次迁移,最终于1940年9月迁至当时中国的战时陪都重庆。在中国政府帮助下,朝鲜复国运动人士在中国成立“韩国光复军”和“朝鲜义勇队”。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临时政府于12月9日向日本宣战。1942年5月15日,中国军事委员会决定将两支武装合并为韩国光复军,交由临时政府直接统辖。1945年11月23日,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迁回国内,光复军也于次年返国。朝鲜共产党武装 从1932年起,朝鲜共产党人金日成领导的游击队在中国东北开展抗日游击活动。金日成抗日部队曾在1937年占领朝鲜北部的普天堡镇,1941年被迫退出到苏联。现代 朝鲜战争 1945年日本投降,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由苏联和美国军队接收。在美苏的各自支持下于1948年8月成立大韩民国,1948年9月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50年6月25日双方爆发朝鲜战争,北朝鲜军期初一路胜利,将南韩军压制到釜山一带,于是美国决心介入,派兵在仁川登录,朝鲜军面临懒腰斩断之势,被迫撤退。并被美军一路压制到鸭绿江一带。这使得中国也被迫介入。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始抗美援朝。经过反复的拉锯战以后,双方最终决定1953年7月27日以临时分界线(三八线)为界,中朝联军同美国主导下的联合国军签定停战协定,并由联合国指派永久中立国瑞士及瑞典驻军于共同警备区域,以监察两国在边境的军事行动。1958年10月2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半岛,而美国至今仍有军队驻扎在韩国。公元前194年: 燕国人卫满推翻箕子朝鲜,建立卫氏朝鲜。这是历史上第二个王朝。公元前108年后: 汉武帝吞并卫氏朝鲜,设立了乐浪、带方、真蕃、临屯四郡史称汉四郡,统治着朝鲜间岛中北部。而朝鲜半岛的南部出现了以“三韩”族--马韩、辰韩、弁韩为中心的辰国。此外还存在着伽等小国。公元前100年左右: 朝鲜半岛上形成了高句丽(公元前37-公元668)、百济(公元前18-公元660)、新罗(公元前57-公元935)三国鼎立的局面。668-935年(统一新罗时代): 公元668年,唐罗联军灭亡高句丽和百济,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新罗在8世纪中叶国力达到了极盛。935年亡于高丽 。918-1392年(高丽时代): 高丽王朝的开国君主王建选择自己的家乡松岳(即朝鲜的开城)作为都城,并将王国定名为“高丽”。1392-1910(朝鲜时代): 1392年,高丽的将军李成桂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1443年:朝鲜王朝创立朝鲜语字母“训民正音”。1592-1598年: 日本入侵朝鲜半岛,史称“壬辰倭乱”。中国明朝派军援朝,中朝联军将日军赶出朝鲜半岛。1882年: 日本发动壬午事变,强迫朝鲜签定不平等的(济物浦即今天的仁川),为进一步侵略朝鲜半岛作好准备。1894年: 日本发动旨在于吞并朝鲜的“甲午战争”,中国驻朝鲜军队被迫应战。1895年4月: 甲午战争后,日本迫使清政府与之签订,结束中朝宗藩关系,朝鲜“独立”。1897年: “独立”后的朝鲜改国号为“大韩帝国”,朝鲜改为韩国。1910年8月: 日本迫使韩国政府同之签定,正式吞并朝鲜半岛。1919年3月1日: 朝鲜半岛因日本禁止在学校内使用朝鲜民族语言,展开大规模反抗活动,史称“3.1独立活动”。1948年: 8月半岛南部宣布成立大韩民国。9月北部宣告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半岛正式分裂,形成对峙局面。950的6月25日: 朝鲜战争爆发。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1953年7月27日: 中朝联军同联合国军签定了停战协议。一条与北纬38度相交的S形军事分界将朝鲜半岛分为南北双方。1953年10月26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半岛。俄罗斯俄罗斯人的祖先为东斯拉夫人罗斯部族。公元15世纪末,大公伊凡三世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莫斯科大公国。1547年,伊凡四世自封为“沙皇”,其国号称俄国。16—17世纪,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和西伯利亚各族先后加入俄罗斯,使它成为一个多民族国家。17世纪中期乌克兰和俄罗斯合并为统一的国家。1689年8月彼得一世正式亲政。经过1700—1721年的北方战争,俄罗斯得到了通往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使俄罗斯从内陆国变为濒海国。17世纪它击溃了波兰和瑞典封建主的入侵。1812年俄罗斯消灭了入侵的拿破仑军队。1825年12月贵族革命者在彼得堡举行起义(即12月党人起义),被镇压。1861年2月俄国废除农权制。1898年成立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苏联共产党前身),在它的领导下,俄国工农群众经过1905年第一次俄国革命和1917年2月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二月革命),于1917年11月7日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成立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共和国成立不久,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粉碎了14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和地主资本家的武装叛乱,保卫了苏维埃政权。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俄罗斯联邦同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包括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一起加入。1990年6月12日,俄罗斯联邦第一次人代会通过《俄罗斯联邦国家主权宣言》。1991年12月21日,前苏联11个共和国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决定,前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席位由俄罗斯继承。12月25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决定,将国家正式名称改为“俄罗斯联邦”(简称俄罗斯)。1992年4月16日,俄罗斯第6次人代会决定将国名改为“俄罗斯”,从而恢复了历史上的名称;17日,最后决定使用两个同等地位的正式国名“俄罗斯联邦”和“俄罗斯”。尼泊尔简史:公元前6世纪建立王朝。1769年廓尔喀王普里特维·纳拉扬·沙阿征服马拉王朝三个公国,统一了尼泊尔。建立了沙阿王朝,延续至今。1814年英国入侵,尼泊尔被迫割让大片领土给英属印度,外交受英监督。1846年至1950年,拉纳家族依靠英国人的支持夺取军政大权,并获世袭首相的地位,使国王成为傀儡。1923年,英承认尼泊尔独立。1950年11月,尼泊尔大会党等发起反拉纳的斗争,结束了拉纳的统治,并实行君主立宪制。1959年2月马亨德拉颁布尼泊尔第一部宪法。1962年颁布新宪法。1972年比兰德拉国王即位。1990年4月16日,比兰德拉国王解散全国评议会,同年11月颁布第三部宪法,实行君主立宪的多党制。哈萨克斯坦简史:公元6世纪中叶—8世纪建立了突厥汗国。9—12世纪曾建奥古兹族国、哈拉汗国。11—13世纪契丹人和蒙古鞑靼人侵入。15世纪末成立哈萨克汗国,分为大帐、中帐、小帐。16世纪初基本形成哈萨克部族。18世纪三、四十年代,小帐和中帐并入俄国。1917年11月建立苏维埃政权。1920年8月26日建立归属于俄罗斯联邦的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1925年4月19日改称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1936年12月5日定名为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同时加入苏联,成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1990年10月25日,哈萨克最高苏维埃通过了国家主权宣言。1991年12月10日更名为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同年12月16日通过《哈萨克国家独立法》,正式宣布独立,21日加入独联体。蒙古国简史:蒙古国原称外蒙古或喀尔喀蒙古。吉尔吉斯斯坦简史:吉尔吉斯斯坦历史悠久,公元前3世纪已有文字记载。其前身是公元6世纪建立的吉尔吉斯汗国。15世纪后半叶吉尔吉斯民族基本形成。16世纪,自叶尼塞河上游迁居至现居住地。19世纪前半叶,西部属浩罕汗国。1876年并入俄国。1917年,吉尔吉斯斯坦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24年成为一个自治州,1936年成立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并加入苏联,1991年8月31日宣布独立,改国名为吉尔吉斯共和国,并于同年12月21日加入独联体。

八、中国与周边国家边境线排名?

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边境线长22000多公里(目前仍有争议)

与十四个国家接壤,首先以朝鲜为起点逆时针依次排列为:

朝鲜——1416千米

俄罗斯——3605千米(东线)+40千米(西线)

蒙古——4677千米

哈萨克斯坦——1533千米

吉尔吉斯斯坦——858千米

塔吉克斯坦——414千米

阿富汗——76千米

巴基斯坦——523千米

印度——3380千米

尼泊尔——1236千米

不丹——470千米

缅甸——2185千米

老挝——423千米

越南——1281千米

九、中国哪些项目拉动了周边国家经济?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在马来西亚彭亨州开工,这是中国企业境外在建的最大工程,也是未来几年马来西亚乃至东南亚最受关注的超级工程,对于加快“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巨大的示范作用。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和东南亚各国务实合作全面发展,其中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如火如荼。这些合作不仅为当地带去资金、技术、人才,推动相关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更为东盟的互联互通和共同体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中国古代建筑与周边国家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经过长时期的努力,同时吸收了中国其他传统艺术,特别是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的特点,创造了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并在这方面形成了不少特点。而西方建筑相较于中国传统建筑,便更加倾向于造型的雕塑化,重视建筑整体与局部的和谐与统一。

  摘要:中国古代建筑采用木质结构,讲究对称美,建筑理念与中国的儒家思想相结合,西方的建筑在不同历史时期同样也有着不同的特点,通过对中西方建筑的对比,可以发觉出中西方物质文化、观念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性和优越性。

  关键词:中国古代建筑西方古代建筑 中西方建筑的差异

  每一种建筑都是一个地区、一种文化、一个民族心理和思想的象征,建筑的设计所包含的内容很多很多,无论是建造的选取,还是建筑的装饰和造型,都是经过很多的思考而得出的,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地域的差异必然导致了中西方建筑的差异,两种所体现出的精神都是截然不同的,本文将从几个方面简要分析中国古代建筑。

  1.中西方建筑差异的比较

  1.1建筑材料上的差异

  中西方传统建筑材料有3种:土、木、石,中国传统建筑材料以木为主,西方的建筑材料则更多的是以石为主,中国人是将石与土用于建造基座和墙体,西方人则是将木用于屋顶上,这就使得中西方建筑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也表达着不同的情感,中国的建筑更多的是表现出一种人自己的情感,西方的建筑则是一种上帝神灵的情感,偏向与宗教方面的。

  1.2建筑结构上的差异

  中国传统建筑结构具有以下3个特点:第一是讲究对称的艺术效果;第二是以木材为主要的构架;第三是独特的个体造型。西方的建筑并不着力与追求建筑的结构美,而更追求建筑的雕塑美,西方建筑中最多的就是石柱与走廊,这抽象的表现了人体美。

  1.3建筑价值观念上的差异

  中国的建筑具有强烈的绘画效果,注重意境美的营造,不太注重建筑的造型和透视效果,但往往更加注重建筑群在空间上的那种透视效果,这样可以给人一种延伸、曲径通幽的感觉,包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含蓄美以及追求和谐的心态。西方建筑相较于中国传统建筑,便更加倾向于造型的雕塑化,重视建筑整体与局部的和谐与统一。

  2.中国古代建筑与易经的关系

  《易经》是中国符号学的起源,其中的八卦是一套完整的符号系统,八卦中的每一卦都代表了一个符号,象征一定的信息,中国古代建筑由于深受《易经》的影响,因此极具符号及象形优势。中国古代建筑中蕴藏着一种建筑符号信息,例如北京天坛祈年殿,祈年殿的造型就是以天阳之数“九”以及“九”的倍数通过扇环形展开的,这天阳之数“九”也就来源于《易经》乾卦中的“九”。

  3.中国古代建筑与风水的关系

  阴阳五行说,是中华民族通过观察和思考建立起来的一种哲学思想观念。其中的风水学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是十分巨大,北京紫禁城便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在色彩方面,故宫的宫墙以及柱子使用红色,象征着光明正大;屋顶采用黄色,象征中央,故宫东部的屋顶使用绿色,象征生命力,向上生长,因此皇子都居住在东边,西宫作为太后的专属方位,象征清净,天安门至墙门不栽树,其意义为南方属火,在此不利于有木材建筑。中国人选择了土木作为数千年不变的建筑材料,认为土木是有机体构成的,符合“天人合一”的理念,动是永恒的,静是相对的,立柱和横梁的连接都是采用利于抗震,这充分地体现了老子所提倡的“以柔克刚”。

  4. 中国古代建筑与中庸思想、国家的宗法制度的关系

  中庸是中国人的基本精神之一,这一点与“恒久意识”是相互连通的,在人格思想上并不注重强烈的自我表现,而是追求执两端而用中的温顺谦和的君子之风。将中庸用于中国古代建筑中,则表现了中国人追求内涵的特点。中国建筑往往将建筑的精华放在最里面,最隐蔽的地方,通常在前面仅仅只用朴质,中华民族那种传统的内向型性格特点就造就了中国古代建筑重视内涵的特点。

标签: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