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翻译古之学者为己(颜氏家训翻译古之学者为己注释)
一、颜氏家训,慕贤篇,注释,翻译?
一楼的译文跟我买的书里的解释一模一样·~全对了。
注释太多了,建议你直接去买本书,远方出版社的那个,很划算。慕贤篇解题:慕贤,即仰慕贤才的意思,颜之推在此篇文章指出,“贵耳贱目,重要轻近,”以至身边明明有贤士却不知礼敬。这里所说的慕贤,不仅礼敬远贤,而且要礼敬近贤。二、世儒学者好信是而是古,翻译?
这句话是“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 世间儒者学者偏好相信老师(所言)和古代(遗留下来的儒者文化)。 而是连词。 王允之言。
三、古之学者不为良相必为良医?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出自《文正公愿为良医》,范仲淹
古代有才学的人,认为入仕及第和济世行医是一脉相承。要么成为良相辅佐明君,治理天下,让百姓受福;要么成为良医悬壶济世,解救百姓痛苦,实现济世的抱负。
四、求"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的翻译,谢谢了?
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 可译为:尽自己的心是忠,用自己的心推及他人就是恕。
五、'悦己之美' 英文翻译,急求?
如果这里的‘悦己’是指使自己高兴,可以从下面的翻译任选其一: The beauty that pleases oneself. A self-delighting loveliness. A self-pleasing loveliness. Loveliness that delights oneself. 【英语牛人团】
六、小古文,古之贤人,其所己得……注释?
《送姚姬传南归序》 原文: 古之贤人,其所以得之于天者独全,故生而向学。不待壮而其道已成。既老而后从事,则虽其极日夜之勤劬,亦将徒劳而鲜获。 姚君姬传,甫弱冠而堂已无所不窥,余甚畏之。姬传,余友季和之子,其世父则南青也。忆少时与南青游,南青年才二十,姬传之尊府方垂髫未娶太夫人仁恭有礼余至其家则太夫人必命酒饮至夜分乃罢。其后余漂流在外,倏忽三十年,归与姬传相见,则姬传之齿,已过其尊府与余游之岁矣。明年,余以经学应举,复至京师。无何,则闻姬传已举于乡而来,犹未娶也。读其所为诗赋古文,殆欲压余辈而上之,姬传之显名当世,固可前知。独余之穷如曩时,而学殖将落,对姬传不能不慨然而叹也。 昔王丈成公童子时,其父携至京师,诸贵人见之,谓宜以第一流自待。文成问何为第一流,诸贵人皆曰:“射策甲科,为显官。”文成莞尔而笑,“恐第一流当为圣贤。”诸贵人乃皆大惭。今天既赋姬传以不世之才,而姬传又深有志于古人之不朽,其射策甲科为显官,不足为姬传道;即其区区以文章名于后世,亦非余之所望于姬传。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以尧舜为不足为,谓之悖天,有能为尧舜之资而自谓不能,谓之漫天。若夫拥旄仗钺,立功青海万里之外,此英雄豪杰之所为,而余以为抑其次也。 姬传试于礼部,不售而归,遂书之以为姬传赠。 译文: 古代的圣贤之人,他们也许是能够得到上天照顾的原因吧,所以(他们)一生下来就爱学习,不到成年就学有所成了。如果等到老了再去学习,那么,即使他夜以继日地用尽所有的精力去勤奋学习,也将是徒劳而无所获的。 姚鼐字姬传,刚到二十来岁就已经无所不学了,我非常敬服他。姚鼐是我朋友季和的儿子,他的伯父就是(著名的)南青先生,回忆(我)年轻时与南青交往,(那时)南青才二十岁,姚鼐的父亲还没有长大成人,还未娶妻,姚鼐的祖母仁义恭敬很有礼节。我(每次)到姚家去,他的祖母都一定要摆酒设宴,一直饮到半夜才散席。此后,我一直在外漂泊,转眼间三十年(过去了),(再)回乡见到姚鼐时,这时姚鼐的年龄已经超过他父亲与我交往时的岁数了。第二年,我因为被举荐参加博学鸿辞科考试,再次来到京师。不久,就听说姚鼐乡试中举也来到了京城,还没有娶妻成家。我读他所写的诗文辞赋,几乎有赶上和超过我们这辈人的势头。姚鼐能够闻名于当世,这是本来就事先预料到的。只有我还像以前一样穷困无知,而学问的积累增长也将衰落。我不能不对姚鼐感慨赞叹啊。 从前王守仁小时,他父亲带他来到京城,京城的(许多)贵人见了他,都说他应该是第一流的,王守仁问什么是第一流,诸贵人说:“考中进士,做大官。”文成微微的笑着说:“恐怕第一流的应该是圣贤之人。”诸位贵人都非常惭愧。现在既然上天赋予姚鼐世以稀世的才华,并且姚鼐也有志于古人的立德、立功、立言的做法,那考中进士做大官,不是姚鼐所追求的。如果他只是凭文章出众而名传后世,也不是我对姚鼐的期望。孟子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认为不值得去做尧舜,那是违背天理,有能成为尧舜的天资却说做不到,那是不尊重天理。像那举着大旗,手持武器,统领士兵,在遥远的边疆立下战功,这是英雄豪杰们所做的,而我认为还是其次的。 姚鼐参加了礼部组织的考试,没有考中要回乡,于是我就写了这篇序把它作为礼物赠送给他。
七、文言文《古之豪杰》的翻译?
原文】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译文 古代所谓的豪杰之士,必定有超过常人的节操,以及常人在情感上不能忍耐的气度。
普通人一旦受到侮辱,就拔出宝剑跳起来,挺身去决斗,这可谈不上勇敢。
世界上有堪称“大勇”的人,当突然面临意外时不惊慌失措,当无故受到侮辱时,也不愤怒,这是因为他们的抱负很大,而他们的志向又很远。
八、古之学者必有师。之字什么意思?
“古之学者必有师”这句话出自唐代韩愈的《师说》,整句翻译为古时候求学问的人一定有老师。
所以句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
读音:zhī。
解释:
1、结构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结构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音节助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5、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6、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7、动词,往、到。"吾欲之南海"。
九、颜之推颜氏家训所提倡的美育?
在封建社会,家庭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十分突出。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意思是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实现平定天下,这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分子奋斗的目标。而在这个信条中,“齐家”是“治国”和“平天下”的前提条件。
也就是说,只有管理好了自己的小家,才能治理好国家,才能实现天下平定的目标。因此,怎样管理好自己的家庭,使家庭成员健康成长、安定生活、和睦相处,就成了很多学者们研究的问题。于是,当时出现了很多教育子女、管理家庭的着作。例如关于教育子女问题的家训,很早就有《诫子书》、《家诫》等书。但是,这些书往往只谈到了管理家庭的某一方面,并未系统总结家庭教育的各方面问题。直到南北朝时期,才出现了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着作,它就是由我国古代着名的教育学家颜之推撰写的《颜氏家训》。
十、"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中“之”和“美”的意思?
之:助词,的
美:名词,美好的东西,美景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翻译:认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