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对王国维的评价是什么(后人对王国维的评价是什么意思)

bdqnwqk2023-04-05学者1

一、后人对屈原的评价?

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一个爱国者的悲剧,一个改革家的悲剧,一个正义毁于邪恶的悲剧。纵观他的一生,作为一位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失败了。他的理想和事业永远为后人所惋惜。但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成功了。他忧国忧民、行廉志洁的人品被誉为后世楷模,他气魄宏伟、辞章瑰丽的作品堪称世界文学殿堂的精品,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屈原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其主要表现是他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如《离骚》写他向重华陈辞之后御风而行,他先叩天宫,帝阍闭门不纳;他又下求佚女,佚女恰巧不在那里;他去向宓妃求爱,宓妃却对他无礼;他欲求简狄和二姚,又苦于没有好的媒人去通消息。这种上天入地的幻想与追求反映了屈原在现实中对理想的苦苦探求。此外如《九歌》、《天问》等还采用大量神话和历史传说为素材,其想象之大胆、丰富,古今罕有。  

除此之外,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屈原的作品形式上参差错落、灵活多变;语言上采用了大量楚地方言,极富于乡土气息;其方言土语大都经过提炼,辞藻华美,传神状貌,极富于表现力。

二、后人对牛顿的评价?

(1)自然在牛顿面前好像是一本内容浩瀚的书本,他毫不费力地遨游其中。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集艺术家、试验者、机械师和理论家于一身。牛顿的各种发现已进入公认的知识宝库,成为“伟大的人类之光”;

(2)在牛顿之前没有,在牛顿之后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对欧洲的科学和思想产生如此巨大和深远的影响了;

(3)牛顿是唯一能将理论,实验,数学完美结合的人;

三、后人对苏轼的评价?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推崇苏轼:“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王国宪在《重修儋县志叙》中评价苏轼,“以诗书礼乐之教转化其风俗,变化其人心,听书声之琅琅,弦歌四起,不独‘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辟南荒之诗境也。”

董其昌作过一段著名的跋语:“东坡先生此赋,楚骚之一变也;此书,‘兰亭’之一变也。宋人文字俱以此为极则。”这是对苏轼的《赤壁赋》及其书法最为深切而崇高的评价。

燮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

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四、后人对史记的评价?

《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因此司马迁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史圣”。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 与司马相如合称“文章西汉两司马”。

刘向、扬雄说:“然自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西晋华峤:“迁文直而事核。”

张辅:“迁之著述,辞约而事举,叙三千年事唯五十万言。”

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文中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毛泽东对司马迁很佩服,认为“司马迁览潇湘,泛西湖,历昆仑,周览名山大川,而其襟怀乃益广”。

五、后人对曹操的评价?

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很多人有称之为一代奸雄。对他的评价也多居贬义。但是我觉得曹操身上值得称道的地方很多。

首先,曹操具有远大的志向。曹操年少是积极进取。酷爱读书。经史典籍广泛涉猎。军事著作读的很多。当时很多人就认为此子不凡。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其次,曹操很有才华。诗歌,书法,音乐方面独具天赋。几可与名家媲美。流传至今的诗歌很多。如《短歌行》等。

另外曹操也是个有情有义之人。曹操对蔡文姬就一直表现出重情重义。

至于很多人对曹操评价不高,多以奸雄称之。我认为是和三国演义的作者有关。三国演义的作者在书中是以刘备为中心,为正统。其他多为反面。所以影响了人们的判断。

六、后人对李逵的评价?

历代评论者评论《水浒传》中的李逵时,角度大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肯定李逵的天真、直率、极质朴的道德观念及反抗意识,如:

李卓吾:李逵者,梁山泊第一尊活佛也,为善为恶,彼俱无意。 

金圣叹:李逵是上上人物,写得真是一片天真烂漫到底。看他意思,便是山泊中一百七人,无一个入得他眼。《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是他好批语。 

毛泽东:李逵什么也没有学,仗打得很好,岳飞也不是什么地方毕业。

顾学颉:(李逵)憨直、淳朴、鲁莽、富于反抗性和同情心。 

牟宗三:此中之人物以武松、李逵、鲁智深为无曲者之典型,而以宋江、吴用为有曲者之典型。就《水浒传》言之,自以无曲者为标准。无曲之人物是步步全体呈现者,皆是当下即是者。吾人观赏此种人物亦必须如如地观之。如如地观之所显者即是如是如是。 

二是批评李逵的极端鲁莽嗜血和不加掩饰的兽性本能,如:

余象斗:李逵铁心,鹤泪猿悲。 

鲁迅:我却又憎恶张翼德型的不问青红皂白,抡板斧“排头砍去”的李逵,我因此喜欢张顺的将他诱进水里去,淹得他两眼翻白。 

王学泰:像李逵这种蛮不讲理、缺少理性思考、出手极黑的人,对于不想驱使他人的人们来说是可厌、可恶、又可怕的。 

七、后人对杜甫的评价?

1.后人对杜甫的评价 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唐]元稹

2.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俊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所不及。 ——[宋]秦观

3.世上创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

4.世间好语言,已被老杜道尽。——王安石《陈辅之诗话》

5.若杜子美,世岂复有伪撰者耶?——苏轼《书李白集》

6.皆所谓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朱熹《王梅溪文集序》

八、后人对罗贯中的评价?

罗贯中在明初生活了十多年后于75岁时逝世。在中国文学史上,他是一位占有显著地位的文学家,他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与《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并称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经久不衰,有着永恒的艺术魅力。

九、后人对王维的评价?

总评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后人亦称王维为诗佛,此称谓不仅是言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更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朝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并且精通音律,善书法,篆的一手好刻印,是少有的全才。

 王维诗在其生前以及后世,都享有盛名。史称其“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师友”(《新唐书》本传)。

唐代宗曾誉之为“天下文宗”(《答王缙进王维集表诏》)。杜甫也称他“最传秀句寰区满”(《解闷》十二首之八)。唐末司空图则赞其“趣味澄复,若清沈之贯达”(《与王驾评诗书》)。

十、后人对赵云的评价?

赵云是三国时期蜀汉仅有的十二位被赐予谥号的大臣之一①,但他在名位上远远不及其他十一位大臣,为什么年资在前,仕宦却不及诸人呢?我们将从历史的角度来对其一生进行探讨和给予评价。

  赵云本来是奋武将军公孙瓒的部下,公孙瓒派遣别部司马刘备跟随自己私自署置的青州刺史田楷与冀州牧袁绍争夺青州,赵云从这时起被划拨到刘备的麾下,被刘备任命为主骑。②在从龙之臣中,资历仅次于关羽、张飞。

  刘备在青州因军功升至平原相,关羽、张飞为别部司马,分辖军队③,而赵云未见升赏。东汉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司空曹操表荐刘备为左将军,关羽、张飞为中郎将④,而亦未有赵云。后来曹操派刘备到徐州讨伐僭号的袁术,冀州牧董昭劝阻曹操委派刘备,也只说“备勇而志大,关羽、张飞为之羽翼”,不曾提起赵云,可见赵云不为时人所重。按说此时刘备南征北战,戎马倥偬,赵云不可能没有机会立功受赏,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赵云担任的主骑一职,不是从事冲锋陷阵,而是作为刘备的侍卫长,保护刘备的安全。

  但是赵云终于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时来运转。曹操平定了盘踞冀、青、幽、并四州的袁氏父子,自为丞相,南征荆州。刘备仓皇南撤,被曹操骑兵追上,不得不丢弃妻子儿女逃跑。赵云保护刘备身边唯一的儿子刘禅及其母甘氏,得以免难。因此在刘备平定荆州江南诸郡以后,封拜元勋,提拔赵云为牙门将军⑤,赵云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统率的军队。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备受益州牧刘璋邀请入蜀,讨伐割据汉中的张鲁。以军师中郎将诸葛亮,襄阳太守、荡寇将军关羽留镇荆州,赵云则被划归到诸葛亮的麾下,受其节制。第二年,刘备南攻刘璋,召诸葛亮和南郡太守、征虏将军张飞入蜀,参与平定益州。由于诸葛亮从未指挥过作战,因此从鱼复到江州都是由张飞指挥。从张飞对巴郡太守严颜的生杀予夺的处置权上,可知其并不受制于诸葛亮,二者地位略等⑥。平定江州以后,张飞与诸葛亮分定各郡,张飞从江州溯嘉陵江北上,攻克垫江,再从这里溯涪江而西攻克德阳,最后在成都与刘备会合。⑦诸葛亮、赵云从江州溯长江而西攻克江阳,诸葛亮继续西溯长江平定僰道、南安、武阳,而分遣赵云从江阳北上平定汉安、资中、牛髀,在成都归还到诸葛亮的建制。⑧益州平定以后,诸葛亮晋升为军师将军,署理左将军府事,负责处理政事。赵云晋升为翊军将军,不再受诸葛亮节制。

  蜀汉建兴元年(公元223年),诸葛亮执政,以赵云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不久又升迁为镇东将军⑨。或许诸葛亮很看重赵云,但赵云似乎辜负了他的期望。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春,诸葛亮北伐魏国,扬言将从斜谷道攻取郿县,魏明帝派大将军曹真都督关右诸军屯守郿县。诸葛亮派赵云和中监军、扬武将军邓芝为疑军,据守箕谷,抵御曹真;自己亲率主力进攻祁山,陇右三郡纷纷响应诸葛亮,魏国朝野震动,魏明帝西镇长安,以左将军张郃驰援陇右。诸葛亮以丞相参军马谡守街亭。马谡部署错误,不据守街亭城,而是依山为营。张郃断绝其水道,蜀军缺水大乱,被张郃大败。而赵云、邓芝疏于戒备,在箕谷与曹真对垒时以优势兵力失利,烧毁褒斜道赤崖以北的阁道,迫使魏军停止追击。

  诸葛亮退回汉中,上表自劾,对于北伐失利的原因进行总结,马谡是“街亭违命之阙”,赵云是“箕谷不戒之失”,而自己则是“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马谡的失败导致陇右三郡得而复失,而且军队损失惨重,被处死;赵云虽然战败,但军队损失不大,贬为镇军将军;诸葛亮以用人失察,贬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

  建兴七年(公元229年),镇军将军赵云去世。终其一生,他的业绩很平凡也很普通。甚至后来追谥了五个将军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也没有赵云。时朝野舆论认为赵云曾经救过刘禅,应当赐谥,最后终于成为十二个大臣中最后一个被赐谥的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