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有四失 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 或失则多
一、人之学者或失则多或失则寡的意思?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学习中,有些学生的失败是贪多务得,
或失则寡,——有些学生的失败是所学过少,孤陋寡闻,
或失则易,——有些学生的缺点是浅尝辄止,一知半解,不求甚解,
或失则止.——有些学生的缺点是畏难而退,半途而废.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产生这四类缺点的根源,是因为学生的心理和才能不同. 说明"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教学时不可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
明确指出学生学习时易犯的四种过失,并且这些过失因人而异.作为教师必须充分知道学生个人不同的心理状况,才能发展他们的长处而补救他们的缺失.平时教学必须按学生能力施教,内容分量的多寡,深浅和难易都要适合各人的特点.
二、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的意思?
学者有四失①,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②失则多③,或失则寡,或失则易④,或失则止⑤。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⑥。知其心,然后能救⑦其失也。
教也者,长⑧善⑨而⑩救其失者⑪也。①失:过失。
②或:要么;或者;有的。
③失则多:失在贪多。失:错在。
④易:简单。
⑤止: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
⑥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
⑦救:补救。
⑧长:用作动词,发扬(他们的长处)。
⑨善:长处。
⑩而:连词,表而且。
⑪者:······的人。学习的人有四种过失(不足之处),传授知识的老师必须了解。
人们的学习,有的人贪多而不求甚解的毛病,有的人有得少为足的毛病(知道一些就满足了),有的人认为太容易,生起轻忽,不认真学习的毛病,有的人有自我设限,不求进步的毛病。
这四种过失产生的原因,心理状态是不同的。
知道了他们的心理状态,这样以后才能补救他们的过失。
传授知识的人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发扬他们的长处,并且补救他们的过失。
三、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的意思?
《学记》曰:“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人的学习,或者失于贪多而不求甚解,或者失于不求进取,知识面狭窄,或者把学习看得太容易,一遇到问题就问师长,从来不深入思考,结果就像没有学过一样无知,或者失于遇到问题就问师长,只是停下来独自冥思苦想,而最终仍然迷惑不解。
我当前更多处于失于贪多状态,想学这个也想学那个,学这个时间不长,又去搜索一番资料,把所有资料堆砌一起再也没有点开看过就又查了另一份资料,永远在做着万事俱备的工作,总没有好好从头至尾学习过一轮回。从失于贪多中,我也成了把学习看得太容易,学习不求甚解,不求进取,不深入思考,无问题可问,不爱问问题的学习者。
学习的关键还在于苦练基本功。正如《学记》曰:“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学习音乐时,如果课余不练习基本指法,课内就不可能把琴弹好;学习诗书时,如果不依靠课余广泛练习比喻,课内就不能学好诗书;学习礼法时,如果课余不学习各种场合办事应酬的规矩,课内就学不好礼仪。
四、学者有四失的失什么意思挖?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易:简单 救:纠正 译文:学生有四种过失,当老师的一定要知道.人的学习,有的人过失在于学得过多,有的人过失在于学得过少,有的人过失是太过简单,有的人过失是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这四种过失产生的原因,心理状态是不同的.了解了他们的心理状态,这样以后才能纠正他们的过失.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发扬他们的长处,并且纠正他们的过失.
五、学者有四失有什么启示?
原文: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白话译文:学习的人有四种过失容易犯,教导的老师一定要知道。人在学习的时候,或有贪多而不求甚解的毛病,或有得少为足的毛病(知道一些就满足了),或有认为太容易,生起轻忽,不认真学习的毛病,或有自我设限,不求进步的毛病。这四种心理都不相同,必须先明白这些心理,然后才能挽救这些缺失。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增长优点挽救过失的。
或失则多:贪多会导致不能真正理解,学习无法深入;
或失则寡:学得少,自然就不能系统学习,也就掌握不了系统的知识了;
或失则易:只学容易的,学习就不会有进步;
或失则止:学习了一阵,就停止了,也是不会有进步的。
它启示我们,要按照学习者学习的规律进行教学,要以学为中心。传统的教师中心或儿童中心都是有问题的,教育中的中心是学生的“学”,是学习中的儿童。
六、“则失之不易,得之既易,则失之亦然。”是什么意思?
“则失之不易,得之既易,则失之亦然。”的意思是:则失去就不容易,得到的容易,失去也就容易。这句话其实是指做事不能靠侥幸、 走捷径,奉劝人们做事都要脚踏实地。
“则失之不易,得之既易,则失之亦然。”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士燮论》。
七、教者也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读音?
答 : 教也者 , 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读音是
jiào yě zhě, zhǎng shàn ér jiù qí shī zhě yě
教也者 , 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 出自《礼记·学记》. 意思是 , 教书的人 ,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 , 并且能引导学生纠正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 重视因材施教 , 善于因势利导 , 将缺点转化为优点.
八、长善救失句子或失之止?
长用作动词,即发扬;善即长处,长善指善于发扬学生的长处,意思意为教书的人,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并且能引导学生纠正自己的失误过错。出自由西汉戴圣编纂的《礼记学记》。
长善救失在《学记》中所要表达的就是要求教师懂得教育的辩证法,坚持正面教育,掌握心理差异,善于因势利导,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将缺点转化为优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正确理解并有效运用辩证法思想去处理教学实践中的各种情形,这才是“长善救失”的真正内涵。
九、教也者长善救失也体现什么思想?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意思是: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生的长处,使其得到发展,增长优点来补救他的过失。
每个学生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教师的任务就是‘长其善而救其失’教育,就是使(学生的长处)得到发展,补救他的过失
“禁于未发”在事情或者现象发生之前就开始采取防范措施.
换句话说也有点未雨绸缪的意思,就是在事情发生之前就禁止
十、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什么意思?
意思是:北方的学者还没有人能够超过他(陈良)。
出自《孟子.许行》: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
译文:我只听说过用中原的一切来改变边远落后地区,没有听说过用边远落后地区的一切来改变中原的。陈良本来是楚国的人,喜爱周公、孔子的学说,由南而北来到中原学习,北方的学者还没有人能够超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