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与西晋知识点?

bdqnwqk8小时前百科1

三国与西晋知识点?

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知识整理一

1三国历史事件1.黄巾之乱

2.董卓乱政:汉献帝

3.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 汉献帝

4.官渡之战:曹操胜袁绍 统一北方

5.赤壁之战:刘备 孙权 胜 曹操

6.三国鼎立: 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世称蜀;222年孙权在南京称帝,国号吴国。蔡金龙注:注意三者顺序。

7.魏灭蜀之战:司马昭(钟会 邓艾 诸葛绪)胜姜维 降刘婵

8.三分归晋:司马炎称帝 晋灭吴之战

科技文化1.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2.三曹: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曹丕(《典论》) 曹植(《洛神赋》)

3.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4.蔡琰:蔡文姬《胡笳十八拍》

5.华佗:外科圣手 麻沸散 五禽戏

2两晋历史事件1.晋统三分:魏灭蜀,晋灭吴

2.士族兴起

3.贾后乱政:晋惠帝 贾南风 赵王司马伦专政

4.八王之乱

5.五胡乱华:匈奴、鲜卑、羯、羌、氐

6.五马渡江:司马睿等司马五王 南京 建立东晋

7.世族扰政:王导 王与马共天下

8.东晋北伐

9.淝水之战:谢安胜苻坚 投鞭断流 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

10.朋党之乱:

11.刘裕篡晋:东晋灭亡 建立南朝宋

科技文化1.小说:张华《博物志》、甘宝《搜神记》、葛洪《神仙传》

2.史书:陈寿《三国志》、范晔《后汉书》

3.诗文:左思《三都赋》、陶渊明《桃花源记》

4.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东晋)

5.绘画:顾恺之 东晋 《洛神赋图》 画圣 飘带精神

6.书法:草书(章草):西晋索靖的《月仪帖》;草书(今草):东晋王羲之的《十七帖》、王献之的《鸭头丸帖》;行书:东晋王羲之的《丧乱帖》和《兰亭序》。

7.宗教:南朝梁范缜《神灭论》;东晋慧远是净土宗祖师;法显是中国首位西行求法的僧侣。

3南北朝历史事件1.南朝时期:宋齐梁陈

2.北朝时期: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3.北魏兴起:道武帝拓跋珪 太武帝拓跋焘 (三武灭佛之一) 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

4.北魏分裂:东魏和西魏对峙

5.废帝篡位: 高欢控制东魏,废杀东魏帝后建立北齐;宇文泰控制西魏,废杀西魏帝后建立北周。

6.统一北方:北周周武帝宇文邕东征灭北齐

7.南北灭亡:杨坚代周为帝 隋灭陈 统一全国

科技文化1.叙事长诗:南朝《孔雀东南飞》 北朝《木兰诗》

2.文学研究:刘勰《文心雕龙》是中国第一部系统文艺理论巨著,南朝梁萧统组织编选《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

3.地理著作:郦道元《水经注》

4.石窟艺术:新疆敦煌莫高窟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5.书法:魏晋南北朝是楷书发展的青年期,其中南北朝的碑刻是楷书的宝库。北朝碑刻即所谓的魏碑书法,魄力雄浑,气象浑穆,体态多变,著名的有《龙门二十品》

6.农学:贾思勰《齐民要术》是中国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农书

7.数学:祖冲之 圆周率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

《兰亭集序》中,课后习题原题

《兰亭集序》练习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

C.夫人之相与(交往) D.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

2.下列句子中“一”作数词用的一项是( )

A.若合一契 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C.其致一也 D.吏呼一何怒

3.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吾其还也 B. 其致一也 C.录其所述 D.当其欣于所遇

4.指出下面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B.未尝不临文嗟悼 C.齐彭殇为妄作 D.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5.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聘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抬头观览浩渺的宇宙,低头审视繁多的物类,借凭它们纵目浏览,舒展胸怀,足以尽情地享受着看和听的乐趣,确实很愉快啊。

B.俯仰一世――很快地度过一生

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才知道一生一死都是虚假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D.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等到他所向往的事情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转移,感慨就随之而产生了。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并注意其用法。

暮春之初: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足以极视听之娱: 或取诸怀抱:

7.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癸( )丑 禊( )事 流觞( ) 会稽( )

8.选出字形有误的一项()

A.崇山峻岭茂林修竹B清流急湍天朗气晴C.游目骋怀畅叙幽情D.放浪形骸情随事迁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映带:映照围绕,指景物互相衬托

B.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相与:相互结交

C.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丝竹:绢丝和修竹

D.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癸丑:古人以天干地支纪年,永和九年正值癸丑

10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议) B.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完毕)

C.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者,也许)D.向之所欣(从前)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是使动用法的一项基()

A.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B.未尝不临文嗟悼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D.引以为流觞曲水

12.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修茂林 修竹 修禊事也 况修短随化

所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13.下列各句中停顿有误的句子是()

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B.此地/有/崇山峻岭C.曾不知/老之将至D.足以/极视听之娱

14.与例句中“之”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A.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B.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15.下列备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A.(我)不能不对着文章叹息感伤,(却)不能理解这是什么缘故。

B.(我)未尝不面对文章叹息感伤,(可是)心里(却)不明白是什么原因。

C.(我)曾经边写文章边叹息感伤,(可是)心里(却)不明白是什么原因。

D.(我)曾经对着文章叹息感伤,(可是却)无法表达出来。

16.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有的是人称代词,有的不是。各句分别属于A、B、C、D中的哪一种?请回答

A.两个都是人称代词 B.两个都不是人称代词

C.前一个是人称代词,后一个不是 D.后一个是人称代词,前一个不是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以结盟好()

予我千金,吾生若()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17.下面是一首对仗工整的古代诗歌,它写的是闲适恬静、清幽自然的夏夜情景。分别从所列4个词中选出最能表现该诗意境的词。

溪涨清风①面,月②繁星满天。数只船③浦口,④声笛起山前。

①A.吹B.掠C.袭D.拂 ②A.落B 圆C.明D.上

③A.傍B依C.横D.到 ④A.声B.有C.几D.一

18.由第一自然段的“乐”到第二自然段转“悲”其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19.从原文找出两句话来说明“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杯,其致一也”。

20.将王羲之《兰亭诗》和《兰亭集序》对读,然后填空

仰视碧天际,俯瞰渌水滨。寂阒无涯观,寓目理自陈。

大哉造化工,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诗中的“仰视碧天际”对应《序》中 ;诗中“俯瞰渌水滨”对应《序》中 ;诗中“无涯观”“万殊”“群籁”对应《序》中 。这些景物并非客观存在之景,而是贯注了诗人心性的情致化景物,从诗中最后一句看,宇宙万物虽有差别,但它们给作者的感受都是崭新的、可爱的。

参考答案:1.D 2.A 3.A 4.D 5.C6.指春季最后一月。副词,皆。以此来。泛指乐器,这里指音乐。“所以”,因此;“致”,达到,此指达到的效果。尽,尽情享受。兼词,相当于“之于”。7略 8. B 9. C 10. D 11. D12.长;举行;长//用以;……的原因 13.A 14.B 15.B 16.B、D、D、C 17.①D②A③C④D 18.〔解析〕“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19.〔解析〕“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后人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20.“仰观宇宙之大”“天朗气清”/“俯查品类之盛”“清流激湍”/“崇领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惠风暖日”

这问题问得,不明不白,课后习题老师有的会讲,而且古文习题基本以字词义为主,都是客观题,就是要你通过做题掌握相关知识点,这个走捷径反而不利于更好的掌握古文知识,对浩瀚经典的古文进行阅读、理解、甚至研究,那是都需要这些基本功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