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优质思政课进校园?

bdqnwqk1小时前百科1

一、什么是优质思政课进校园?

由吉林省教育厅联合吉林日报、长春市教育局、学习强国吉林学习平台共同发起的“吉林省高校专家送优质思政课进校园”活动自启动以来,得到了长春地区各大高校和中小学的积极响应。47位高校思政课授课专家将陆续走进中小学校园,为同学们带来一堂有意义的思政课。

4月20日上午10时,长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于浚湜教授,就走进了长春国际经济贸易职业学校。为同学们带来名为“学习党的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的思政课,100余名师生参与了这堂思政课。

于老师分别从三个方面来讲述这节与“党史”有关的思政课,分别是:党史学什么,为什么学党史和怎样学党史。

首先,于浚湜老师阐述党史学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实践史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实现理论飞跃的思想史。其次,于老师进一步阐释了学习党史的意义: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理想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最后,于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学好党史的方法即运用科学方法,传承民族文化以及践履知行合一。

高一一班耿粲然同学听完思政课后说,“通过老师的授课,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三观,也了解了我们国家的一些大事小情,学到了一些有关党史的知识,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更系统更全面的了解。我们要传承中国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听完于老师的思政课,让我对党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平时的政治课课堂上,我也会认真学习政治知识,了解党史。”高一一班的赵佳傲同学说。

长春国际经济贸易职业学校高考升学部思政组长支晓侠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思政课是中学时期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思政课既是一门社会科学课,又是一门德育课。就像刚刚于教授说的那样,培养学生要从“思想”上入手,希望同学们都可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把“德”放在首位,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

据了解,长春国际经济贸易职业学校高考升学部最近的政治课也在学习党史。期待学习党史传承红色基因的青年人都可以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希望,为建设中国特色事业添砖加瓦。

二、党的知识进校园知识竞赛答题怎么找不到

这个你去一下百度应该有的啊,记住,有问题,找度娘!

三、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应当如何更好地以党建为引领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对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牢牢把握党建工作核心,找准定位,立足本职,强化责任,以科学的党建工作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党建服务群众的工作水平,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对于基层党组织而言,必须在抓党建的过程中理清思路,找准方向,锲而不舍地把新形势下的基层党建工作抓出新效果。那么,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的关键是什么?党建工作应该如何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是要把握好“引领”这个关键词,理解其内涵,把握其究竟。对于一个基层党组织而言,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党建工作与本部门本单位具体业务工作之间的引领和被引领关系,坚持“科学化”这个标准,遵循党建工作规律,立足岗位职能,强化责任意识,切实做到“找准定位不错位”,“工作到位不越位”, 避免将党建工作“全能化”、“越主代庖”,科学高效地发挥党建工作的杠杆作用,牢牢将思想观念建设抓在手上,通过卓有成效的思路和举措更好地凝聚人心、激发干劲、燃烧热情,从而从根本上引领和助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和谐科学发展。在具体工作中,应注重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六篇文章。

一、做好“大局”文章,强化核心引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对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牢牢把握党建工作核心,找准定位,立足本职,强化责任,以科学的党建工作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党建服务群众的工作水平,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对于基层党组织而言,必须在抓党建的过程中理清思路,找准方向,锲而不舍地把新形势下的基层党建工作抓出新效果。那么,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的关键是什么?党建工作应该如何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是要把握好“引领”这个关键词,理解其内涵,把握其究竟。对于一个基层党组织而言,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党建工作与本部门本单位具体业务工作之间的引领和被引领关系,坚持“科学化”这个标准,遵循党建工作规律,立足岗位职能,强化责任意识,切实做到“找准定位不错位”,“工作到位不越位”, 避免将党建工作“全能化”、“越主代庖”,科学高效地发挥党建工作的杠杆作用,牢牢将思想观念建设抓在手上,通过卓有成效的思路和举措更好地凝聚人心、激发干劲、燃烧热情,从而从根本上引领和助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和谐科学发展。在具体工作中,应注重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六篇文章。

一、做好“大局”文章,强化核心引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是推动和落实基层党建工作的核心,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要用大局的意识来看待,强化党建工作大局观念。

扭住党的中心工作不动摇,树立“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理念,使目标始终着眼于加快发展,工作始终围绕于加快发展,措施始终服务于加快发展,成效始终用发展来检验,努力实现党建工作和党的各项工作同步加强、同步推进,为推动党的事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一方面,在指导思想上,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抓党建的观念。新时期赋予了基层党建以新的内容,对于基层党组织而言,要切实抓强班子和党员干部的大局观念。所谓“胸无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无论负责哪一级、哪一个部门的工作,都必须坚持能动的、系统的、辩证的观点来把握全局。要正确指导各级班子和干部清醒地认识本地区本部门的发展基础、优势条件、制约因素等,认真做好“结合”文章,形成切合实际的发展思路和措施。另一方面,在工作推进上,充分体现围绕中心抓党建的观念。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一些地方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并没有落实到位,总认为抓党建是务虚的工作,不像抓经济工作那样“实”,于是对基层党建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事实上,基层党建工作是根本、是保障、是动力。因此,各级党组织负责人要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不称职”的理念,切实担负起基层党建的政治责任,切实解决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通过扎实有效的党建工作,全面带动和促进经济发展。

二、做靓“经济”文章,强化发展引领――助推经济、促进发展始终是彰显基层党建工作实效性的重要视窗,引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党建工作中融入经济思维观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强经济建设刻不容缓。基层党建工作必须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探索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同步发展、同步加强的路子,积极促进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紧密结合,促进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相得益彰。具体讲,应切实把握好三个注重。首先,注重科学评价,塑好“指挥棒”。建立以经济工作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是促进党建工作贴紧经济工作的指挥棒。考核评价体系是对干部工作的绩效考核、激励约束、结果运用的一项系统工程,对干部的工作取向具有根本性的导向作用。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会使干部心里服气、干事有力,进一步激发干部进取意识,促进集中精力抓经济工作。其次,注重创新载体,搭好“新桥梁”。创建以经济工作为取向的载体是促进党建工作贴紧经济工作的桥梁和纽带。党建工作载体的设置必须以经济工作为取向,把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就党建工作抓党建。要坚持载体的实效性、引导性和服务性,抓住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突出活动的实效性,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第三,注重营造氛围,建好“助推器”。营造以经济工作为中心的发展氛围是促进党建工作贴紧经济工作的助推器。氛围是一种导向,氛围是一种发展力。要营造招商引资、创业发展、诚实守信的浓厚氛围,在本地区树立民众的创业信心,激发民众的创业热情。

三、做实“民生”文章,强化群众引领――为民排忧、为民造福始终是基层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务必要以群众所思所盼为风向标,增强群众观念、为民情怀。

任何一个政党只有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因此,要始终在具体工作中,关注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将民生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构建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的长效机制。首先,要进一步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将健全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抓手,突出加快发展与服务民生两手抓,结合目标任务的完成以及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扶贫攻坚等工作的推进,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的重要作用。把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目标考核内容,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其次,要进一步整合资源服务民生工作。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原则,加强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各级党组织要建立健全服务民生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开展服务民生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同民生工作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协调顺畅的服务民生工作机制。注重整合服务民生的党内资源、社会资源、教育资源、文化资源和其他物质资源,发挥各方面资源的综合效应。第三,要进一步拓宽民生工作的意见反馈渠道。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居(村)务公开,建立完善居(村)民议事会制度,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扩大群众在民生工作方面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采取设立“两代表一委员”接待日,并邀请他们参加服务民生有关活动,组织他们视察民生重点工作,积极发挥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服务民生的作用。

四、做强“服务”文章,强化机制引领――建章立制、服务为先始终是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的根本工作途径,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不断健全完善服务机制,让服务收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在日常工作中,一些基层党组织只重视对上负责,而忽视了对下负责;只重视对上服从,而忽视了对下服务,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所以,必须强化服务理念,并以多种举措使之在基层党建中扎根。首先,要完善党内服务体系。建立完善党员管理服务中心,在基层党委建立党内服务站,在基层党支部建立党员之家,通过建立上下三级一条线的服务体系,构建起组织与组织、组织与党员、党员与党员之间的互助、交流平台,从而形成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员为党员服务、党组织和党员共同为群众服务的工作链条。其次,要完善群众服务体系。秉承便捷高效原则,健全农村“三三”为民服务体系,完善“一站式服务大厅”,强化农村、社区阵地建设,整合功能室实现“一室多用”,针对不同人群开展日间照料、配餐送餐、心理咨询、健康义诊等服务。推进“开放式办公、一站化服务”、“首办责任制”、“一线工作法”、“全程代办”等服务形式,形成“一口受理、分口办结、一站督导”的服务新流程。第三,要强化扶危济困工作。推进困难帮扶工作互助化,通过积极倡导建立公益救助互助平台,改变“政府部门救助为主,救助面窄,服务对象单一”的简单形式,促进困难帮扶救助工作实现多元化,使帮扶救助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捐助善款,而逐步向以物易物、技能培训、生活料理、心理咨询等多类型、广渠道、全方位发展,进一步丰富救助形式,“输血”与“造血”并重,真正让群众各取所需、各得所助。

五、做足“品牌”文章,强化典型引领――品牌带动、整体推进是基层党建的一种领导方式和工作模式,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点、线、面的推进规律,以典型树品牌、以品牌增效益。

创建基层党建品牌就是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创建党建品牌,提升服务内在价值,扩大服务外在影响,通过典型引领、榜样示范,带动和促进各项基层党建工作高效率、高质量推进。首先,党建品牌建设是推进基层党建探索创新的需要。当前,党建工作正面临着许多的新问题,推动党建改革创新,成为了各级党组织必须认真应对的课题。党建品牌建设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通过党建品牌建设,找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加大探索的力度,有助于从基层党建的一个个具体环节、具体方面率先取得创新突破。而一个地区着眼于基层党建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系统把握,对品牌建设的内容作出了整体布局,对品牌建设成果进行综合运用,更能够从全局上推进基层党建的创新创优。其次,党建品牌建设是改进基层党建领导方式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类基层党组织在具体功能定位、组织活动形式、作用发挥途径等方面越来越需要突出个性与特色。这就要求上级党组织必须改进领导方式,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的个性和特点,更加尊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开展党建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指导和鼓励更具针对性、实效性,使基层党建工作更具生机与活力。第三,党建品牌建设是实现党建资源集约利用的需要。集约利用党建资源,即把有效的资源聚集投入到最需要的领域,力求以最少的投入产生最大的效益。党建品牌建设,通过引导基层党组织立足既有工作基础,集聚优势资源,挖掘潜力,集中攻关,有利于较快地形成特色亮点,取得典型经验。在此基础上,把各类基层党组织品牌建设中形成的典型经验,推广到同行业、同性质的其他基层党组织,就能形成优质党建资源的辐射和放大效应。

六、做浓“文化”文章,强化人文引领――培树文化、打造特色是赋予基层党建品牌以经久魅力和普遍认同的重要因素,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不断增强文化底蕴,增强党建工作的人文引领效应。

在抓基层党建工作中,应始终高度重视党建文化大环境的打造,依托地域资源禀赋,围绕阵地建设、人文景观、品牌塑造,大力营造富有浓郁地域特色、文化内涵的党建文化环境,奠定坚实的思想舆论和社会环境基础。首先,要强化阵地建设中的文化元素。突破阵地建设模式中“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现象,紧密结合本区域、本辖区的文化传统、人文内涵,努力从基层党建阵地的建设格局、装修装饰、环境氛围等方面,充分体现出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如:打造党建文化“红色旅游区”、党建文化长廊、新农村建设示范区等,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其次,要依托人文景观进行党建宣传。依托地理环境、人文景观,充分挖掘宣传教育载体,坚持宜时宜地、宜物宜景,突出角落宣传、广告育人,将党建知识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着力营造浓厚的党建文化环境。注重发挥街心公园、文化广场、园林景观,以及路标引导牌、地理标识牌的宣传效应,在显著位置印制宣传党建宣传标语、党的理论知识、党建制度、党章条款等,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作用。第三,要塑造独具特色的党建文化名片。充分发挥党建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作用,打造党建文化阵地。通过标准化建设,在农村、社区基层党组织配套设施齐备的党员教育活动室。在农村、社区推进建设“党建文化楼院”、“党建文化中心户”等;在企业打造“非公企业党建文化示范点”、“党建服务窗”等;在学校打造“党的知识进校园示范校”等;在机关紧贴群众需求,进一步细化承诺、评议、考核等工作,强化“小岗位、大责任”的岗位角色文化,使党建文化阵地建设在各个领域同步推进。

依托各种载体。在物品的归纳和梳理基础上,结合当地地域性文化以及不同时期的历史主题,跟随党领导的步伐。如果有重点地选择的话,还能够反映出当地文化的一个发展过程,在设计环节中增加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这样观众们也乐于了解当地的发展以及建设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