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基本观念

bdqnwqk2小时前基础1

――以鲁科《氧化还原反应》为例龙岩第二中学 吴菊华1.关于化学基本观念《化学1(必修)》概念教学强调观念(元素观、分类观、微粒观、比较观等)建构,改变原来概念教学中存在的过多关注概念辨析和概念的识记,忽视概念的认识功能和知道作 用,导致学生记得具体的概念知识,不会应用概念分析、解决问题或现象。因此,概念教学要重视学生观念的建构,重视概念在学生认识中的作用。概括地说,就是 要实施以观念建构为核心的教学。如何实施观念建构为核心的概念教学呢?这对于老师们来说是一个挑战。但我们欣喜的看到,在《课程标准》指导下开发的新教材,编著者注重从观念建构的角度,精心组织素材、合理安排活动等,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化学基本观念。因此,认真研究教材编排特点、揣摩教材编写意图,将有利于教学的实施。2.鲁科《氧化还原反应》教材特点《课 程标准》将氧化还原反应放置在“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这一主题,显然是强调元素化合物学习时能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视角、用分类和转化的观点指导对元素化合物 性质的认识。鲁科版将氧化还原反应这一内容纳入《氧化剂和还原剂》一节中。教材编者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在化学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以及 《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式,确定如下的编写思路:通过分析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并探讨氧化还 原反应的本质;通过分析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所承担的角色,建立起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以及与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概念;最后通过探讨铁及其化合物的氧 化性和还原性,应用新形成的概念。教材呈现线索如下:分析角度分析对象概念的形成及发展过程分析活动类型问题线索概念的引入正文导语及情景素材人类的生产、生活乃至人体生命活动中的新陈代谢等,都离不开氧化还原反应,什么样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哪些物质之间能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建立交流研讨栏目讨论请你分析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是否发生了变化。观察思考栏目思维探究1 钠与氯气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吗?2 钠原子与氯原子是经过怎样的变化形成Na+和Cl-,进而形成绿化钠的?3 实验现象对你认识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质有什么启发?交流研讨栏目分析、讨论下列反应哪些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上述氧化还原反应中哪些元素化合价升高了?哪些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了?指出含有这些元素的具体物质。概念的巩固与发展迁移应用栏目分析、研讨举例说明,在你所了解的众多物质中,哪些物质具有氧化性可作氧化剂,哪些物质具有还原性可作还原剂?活动探究栏目实验探究在铁单质及其化合物中,哪些具有氧化性?哪些具有还原性?分别以铁、氯化亚铁和氯化铁为例进行探究3.实施基于观念建构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化学基本观念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在对具体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学习和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内化、升华而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通过鲁科《氧化剂和还原剂》教材呈现线索的分析,我们可以概括出基于观念建构的概念教学一些策略。(1)深挖课程中蕴涵的科学观念。中学化学基本观念属于观念的范畴,它是内隐性的,这就需要教育者去挖掘并加以组织。因此,在具体单元教学设计中,面对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我们要思考这部分教学内容的教育教学价值,即对学生后续学习和重视发展具有哪些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这样的思考后得到的结论就是本单元的基本观念。和过去教材相比,鲁科版教材在建立氧化还原反应概念体系的基础上,安排了“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这一内容,我们不难发现:编者设置该教学任务的目的之一在于揭示氧化还原反应及相关概念的应用价值――从 化学反应分类的新视角(从反应过程构成物质元素的价态是否改变或反应过程中是否存在电子偏移的视角)、从物质分类的新视角(反应过程中得电子还是失电子的 视角),从物质性质的新视角(在反应过程中体现氧化性还是还原性)来看待物质及其反应,并利用这些新视角来指导未知物质性质的学习与研究。因此,实施该内 容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建立起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本质、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与性质,而且要让学生能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认识、探究物质的性质、形成 “分类观”和“转化观”等化学观念。(2)构建合理的学科知识结构。化学观念的形成不能离开化学知识,化学知识是科学观念产生的背景,学生必须在习得一定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形成科学观念。即合理的学科知识结构、完善的认知结构是学生科学观念养成的前提条件。鲁科教材将《氧化剂和还原剂》这一单元内容分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以及“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三 个部分。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分别从氧化还原的表象(元素化合价变化)和本质(电子转移)两个层面来学习、研究氧化还原反应,并建立起化合价升降和电子 转移的定性关系;在“氧化剂和还原剂”中,通过对具体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变化的分析,建立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概念,并将物质中某元素 的化合价与该物质是否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建立起来。因此,通过这两个部分内容的学习与研究,初步建立起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体系,为后续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提供知识基础。(3)重视知识发生和获得过程。观念建构为本教学的实施过程是一个关注学生深层思维技能,有效培养学生批判性、创造性等综合思维的教学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引导学习者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引导学生运用超载事实的思维方式对所学知识内容进行思考、采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才能有效培养其科学观念。结合教材的呈现线索可知,对于氧化还原反应概念体现的建立,编著者不希望施教者通过传统的讲授方式来实现,而希望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来达成目的。因此,编著者在该节“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两个部分的内容的呈现上,先后设置了2个“交流・研讨”栏目和1个“观察・思考”栏目,并给出具体、详细的任务,试图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探究等学习活动,一方面建立起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体系,而且在具体问题的分析过程中,感悟不同物质的组成特点与性质的差异性、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等,为“分类观”和“转化观”的建立提供感性基础。(4)以适当的案例促动学生感悟。学生化学观念的形成,不是他人强加的,而是一个主动的、有意义的建构过程。该过程需要学生在一定经验、经历基础上,通过总结、反思领悟。这个过程同样需要有意义的背景。在“氧 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两个部分的内容学习的基础上,安排了“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这一内容,要求学生以铁及其化合物为例,通过 “活动・探究”,从电子转移这一反应的本质角度探究物质的性质(氧化性和还原性)以及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教材设计的目标定位显然是引导学生运用氧化还原理 论进行物质性质的探究,同时揭示不同价态铁元素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通过这一典型案例的研究,不仅很好的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铁及其化合物的性 质,同时,很好的让学生建构“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认识物质的性质,实现物质间的转化”这一基本观念。

返回列表

上一篇:2022中考语文知识点大全

没有最新的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