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各个市的占地面积大小?最大和最小是哪两个?
一、山西省各个市的占地面积大小?最大和最小是哪两个?
山西省共辖11个设区市,辖区面积最大的是忻州市,最小的是阳泉市;117个县(市、区),辖区面积最大的县、市、区分别是吕梁兴县、忻州原平市、朔州平鲁区,最小的县、市、区是临汾曲沃县、临汾侯马市、阳泉矿区。
1、太原市,辖区面积6959平方公里。
2、大同市 ,辖区面积14176平方公里。
3、朔州市 ,辖区面积10662平方公里。
4、忻州市,辖区面积25180平方公里。
5、阳泉市 ,辖区面积4451平方公里。
6、吕梁市,辖区面积21143平方公里。
7、晋中市,辖区面积16408平方公里。
8、长治市 ,辖区面积13864平方公里。
9、晋城市 ,辖区面积9484平方公里。
10、临汾市,辖区面积20589平方公里。
11、运城市,辖区面积14106平方公里。
扩展资料
山西省行政区划:
1、太原市,位于省境中央腹地,辖6区3县1市,包括小店区、迎泽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清徐县、阳曲县、娄烦县、古交市。区(县、市)共辖街道53个、镇21个、乡31个,合计105个。
2、大同市 ,位于省境最北端,辖4区6县,包括新荣区、平城区、云冈区、云州区、阳高县、天镇县、广灵县、灵丘县、浑源县、左云县。区(县)共辖街道办事处46个、镇33个、乡66个,合计145个。
3、朔州市 ,位于省境西北部,辖2区3县1市,包括朔城区、平鲁区、山阴县、应县、右玉县、怀仁市。区(县、市)共辖街道4个、镇19个、乡50个,合计73个。
4、忻州市,位于省境北中部,辖1区12县1市,包括忻府区、定襄县、五台县、代县、繁峙县、宁武县、静乐县、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原平市。区(县、市)共辖街道6个、镇59个、乡126个,合计191个。
5、阳泉市 ,位于省境中部东侧,辖3区2县,包括城区、矿区、郊区、平定县、盂县。区(县)共辖街道12个、镇20 个、乡12个,合计44个。
6、吕梁市,位于省境中部西侧,辖1区10县2市,包括离石区、文水县、交城县、兴县、临县、柳林县、石楼县、岚县、方山县、中阳县、交口县、孝义市、汾阳市。区(县、市)共辖街道13个、镇81个、乡67个,合计161个。
7、晋中市,位于省境中东部,辖1区9县1市,包括榆次区、榆社县、左权县、和顺县、昔阳县、寿阳县、太谷县、祁县、平遥县、灵石县、介休市。区(县、市)共辖街道17个、镇59个、乡59个,合计135个。
8、长治市 ,位于省境东南部,辖4区8县,包括潞州区、上党区、屯留区、潞城区、襄垣县、平顺县、黎城县、壶关县、长子县、武乡县、沁县、沁源县。区(县、市)共辖街道14个、镇68个、乡64个,合计146个。
9、晋城市 ,位于省境东南端,辖1区4县1市,包括城区、沁水县、阳城县、陵川县、泽州县、高平市。区(县、市)共辖街道10个、镇48个、乡26个,合计84个。
10、临汾市,位于省境西南部,辖1区14县2市,包括尧都区、曲沃县、翼城县、襄汾县、洪洞县、古县、安泽县、浮山县、吉县、乡宁县、大宁县、隰县、永和县、蒲县、汾西县、侯马市、霍州市。区(县、市)共辖街道20个、镇75个、乡76个,合计171个。
11、运城市,位于省境西南端,辖1区10县2市,包括盐湖区、临猗县、万荣县、闻喜县、稷山县、新绛县、绛县、垣曲县、夏县、平陆县、芮城县、永济市、河津市。区(县、市)共辖街道13个、镇81个、乡55个,合计149个。
二、伊春是世界上最大面积的市么?
不是,格尔木市是世界上辖区面积最大的城市-12.45万平方公里。
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纸币是什么?
世界上最大的纸币是明代的大明宝钞。大明宝钞印框高约30厘米、宽约20厘米。宝钞 分六等:一贯、五百文、四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是明朝官方发行的唯一纸币,该 纸币通行于明朝270多年。
明朝建立初期,由于政府财政储备不足,铜源紧缺,铜钱铸造数量受限,造成供给困难。
同时官府为了获得足够铜材,迫使人民以私铸钱和铜器输官,致使民怨沸腾。此外,随着商 品经济发展,贸易用钱量需求加大,而铜钱笨重不便于商业周转。在这样的情形下,明太祖 决定改用纸钞,而把铜钱作为辅助。于是在明洪武七年( 1374年)颁布“钞法”,设宝钞提 举司,其下再设抄纸、印钞二局和宝钞、行用二库。
“大明通行宝钞”就诞生了。
宝钞发行之初的20余年间,钞值基本上处于稳定的状态。但是由于当时纸质较差,大明 宝钞经不起时间的考验,难以耐久。而且明代纸币只发不收,既不分界,也不回收旧钞,致 使市场上流通的纸币越来越多。大约到了洪武二十六年前后,宝钞泛滥成灾,通货膨胀,贬 值极快,人民纷纷弃之。
尤其是南方的两浙、江西、福建一带,民间重钱轻钞,一贯纸钞仅 能换铜钱160文,要是按照铜钱购买力不变来计算,用纸币衡量的物价已经上涨了 6倍。尽 管明政府一再重申不准使用金银交易,纸钞依然不断贬值。
以米价的变化来看,纸钞的贬值更加明显。初行宝钞时,买一石米花一贯宝钞,到成祖 永乐二年(1404年),买一石米要花纸钞三十贯。
其后的“户口钞盐法”,“门摊课税”,均没 有起到抑制纸币贬值的作用。
至宣德初年,米价已达到宝钞五十贯,政府不得不允许民间以实物交易,同时又把门摊 课税调高了 5倍。正统九年(1444年),米价升到宝钞一百贯,政府幵始释放用银的禁令,朝 廷上下均不愿意用钞而用银、钱。
到了成化年间( 1465〜1487年),一贯纸钞只相当于一文 钱。正统时,宝钞曾到了 “积之市肆,过者不顾”的境地。
直至弘治(1488〜1505年)、正德(1506〜1521年)年间,宝钞事实上已经废止不行了, 使用纸钞也仅限一贯,其他不复流行。
纸币基本在市面上停止流通。
之后,明朝基本上没有再发行纸币。明末天启、崇祯年间,都有人力主恢复行钞,尤其是 在崇祯十六年(1643年),崇祯皇帝本人也采纳了行钞的建议,并建立了内宝钞局,加紧制造。 此时明朝江山已摇摇欲坠,没有人愿意用白银去换纸币,明廷最后的行钞努力也以失败告终。